雜阿含經
(四三)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取故生著,不取則不著。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执着就会产生贪爱,不执着就不会贪爱。仔细听,好好思考,我这就为你们解说。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
比丘对佛陀说:是的,我们谨遵教诲。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著?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異我、相在,見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變、若異,心亦隨轉;心隨轉已,亦生取著攝受心住;攝受心住故,則生恐怖、障礙、心亂,以取著故。愚癡無聞凡夫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見識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識若變、若異,彼心隨轉;心隨轉故,則生取著攝受心住;住已,則生恐怖、障礙、心亂,以取著故,是名取著。
佛陀对比丘们说:为何执着取相而生烦恼?愚昧无知的凡夫,对于色相,认为这就是我、与我不同或是依附于我,把色相当作自我和我的所有而执取;一旦执取之后,那色相若发生变化或变异,心念也随之转变;心念转变后,就会产生执着、抓取、把持的心态;由于这种把持心态,就会产生恐惧、障碍和心烦意乱,这都是因为执取的缘故。愚昧无知的凡夫对于感受、思想、行为和意识,也认为是自我、与自我不同或是依附于自我,把意识当作自我和我的所有而执取;执取之后,那意识若发生变化或变异,心念也随之转变;心念转变后,就会产生执着、抓取、把持的心态;把持心态产生后,就会生出恐惧、障碍和心烦意乱,这都是因为执取的缘故,这就叫做执着取相。
「云何名不取不著?多聞聖弟子於色不見我、異我、相在,於色不見我、我所而取;不見我、我所而取色,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心不隨轉故,不生取著攝受心住;不攝受住故,則不生恐怖、障礙、心亂,不取著故。如是受、想、行、識,不見我、異我、相在,不見我、我所而取。彼識若變、若異,心不隨轉;心不隨轉故,不取著攝受心住;不攝受心住故,心不恐怖、障礙、心亂,以不取著故,是名不取著。是名取著、不取著。」
什么叫做不执取、不贪著?多闻的圣弟子在物质现象中看不到我、不同于我的存在,或认为我与物质相互依存;在物质中看不到我或我所而执取;不因为认为有我或我所而执取物质。当那些物质变化或变异时,心不会随之动摇;心不随之动摇,就不会产生执取贪著、抓取占有的心态;不抓取占有,就不会产生恐惧、障碍和心乱,因为不执取的缘故。同样的,对于感受、想象、意志、意识,看不到我、不同于我的存在,或认为我与它们相互依存;不因为认为有我或我所而执取。当那些意识变化或变异时,心不会随之动摇;心不随之动摇,就不会执取贪著、抓取占有;不抓取占有,心就不会恐惧、障碍和混乱,因为不执取的缘故,这就叫做不贪著。以上就是关于执取与不执取的说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