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一三)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在力士族人居住的地方游化,来到了郁鞞罗的住处,那里有一片名叫鹦鹉阎浮林的树林。
那时,竭昙村的村长听说沙门瞿昙在力士族中游化,来到了郁鞞罗村的鹦鹉浮树林,宣讲现世苦的起因与灭除。他心想:我应当去见沙门瞿昙。若我去见他,他定会为我解说现世苦的起因与灭除。于是他便前往郁鞞罗村,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礼拜后退坐一旁,对佛陀说:世尊,我听说您常为人解说现世苦的起因与灭除。善哉,世尊!请您也为我解说现世苦的起因与灭除。
佛陀告诉聚落主:如果我说过去苦的生起与灭除,知道你会相信或不相信,会想要或不想要,会记住或记不住,会喜欢或不喜欢,你现在感到苦恼吗?如果我说未来苦的生起与灭除,知道你会相信或不相信,会想要或不想要,会记住或记不住,会喜欢或不喜欢,你现在感到苦恼吗?现在我在此说明当下苦的生起与灭除。聚落主啊!众生的所有痛苦生起,这一切都以欲望为根源,欲望生起、欲望积聚、欲望引发、欲望为因、欲望为缘,痛苦由此产生。
村落首领对佛陀说:世尊您讲法过于简略,没有详细解释,我不能理解。恳请世尊详细解说,让我们能够明白。
佛对聚落主说: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聚落主,你觉得怎样?如果有众生住在这郁鞞罗聚落里,被人捆绑、殴打、责骂或杀害,你心里会生起忧愁、悲伤、烦恼、痛苦吗?
聚落主对佛陀说:世尊!事情并非绝对。如果住在这郁鞞罗聚落的众生,对我有欲望、贪恋、喜爱、牵挂、亲近交往的,他们若遭遇捆绑、殴打、责骂或杀害,我就会产生忧愁、悲伤、烦恼、痛苦。若是那些对我没有欲望、贪恋、喜爱、牵挂、亲近交往的众生,他们即使遭受捆绑、殴打、责骂或杀害,我又为何要平白生出忧愁、悲伤、烦恼、痛苦呢?
佛对聚落主说:因此应当明白,众生种种痛苦的产生,这一切都以欲望为根本,由欲望产生、欲望积习、欲望引发、欲望为因、欲望为缘而生出众多痛苦。聚落主,你怎么想?如果你和父母长久不见,是否会生起欲望、贪求、爱恋、思念呢?
村长回答:“不是的,世尊!”
村落首领,你认为如何?无论亲眼所见还是听闻他人依靠父母生活,心中是否会生起贪欲、爱恋与执念?
村落首领答道:正是如此,世尊。
又问:村落主人,你觉得如何?那些依赖父母的人,如果父母遭遇无常变故,他们是否会因此产生忧愁、悲伤、烦恼和痛苦呢?
村落首领回答:确实如此,世尊。倘若依靠无常变化的父母,我随时可能面临死亡,又岂止是忧愁、悲伤、烦恼、痛苦呢?
佛陀告诉聚落主:因此应当明白,所有众生产生的痛苦,根源都在于贪爱欲望。因为欲望的产生、积聚、生起,以及作为原因和条件,才导致了痛苦。
村落首领说道:太奇妙了,世尊!您用父母作比喻说得真透彻。我也有健在的父母,住在远方。我每天派人去问候他们平安与否。如果使者未按时返回,我就忧心忡忡。更何况父母若遭遇无常,怎能不悲痛呢?
佛告诉聚落主:因此我说,一切众生的所有忧愁痛苦,都是因为欲望而产生的。欲望产生、欲望聚集、欲望生起、欲望作为根源、欲望作为条件,从而产生忧愁痛苦。
佛陀告诉聚落主:如果有四种爱念经历无常变化,四种忧苦就会产生;如果有三种、两种或一种爱念经历无常变化,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忧苦。聚落主啊,如果完全没有爱念存在,就不会有忧苦烦恼。随后佛陀说偈道:
若人无有世间贪爱,便无愁苦烦忧缠缚, 一切忧患皆悉除灭,犹如莲华不染水露。
世尊宣说此法时,揭昙聚落主远离尘垢,获得清净法眼,现见诸法,证得正法,深入法义,断除一切疑惑——不依他人开示,不由他力得度,于佛陀正法与戒律中生起无畏之心。他从座而起,整理衣衫,合掌禀告佛陀:我已得度。世尊!我已超越生死。自今日起,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尽形寿为优婆塞,唯愿世尊忆念摄受!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揭曇聚落的村长听了佛陀的教诲,心生欢喜,恭敬行礼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