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一五)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那个叫那罗的村子附近的好衣庵罗园里。
当时,有位名叫刀师氏的村长,原本是尼乾子的信徒,来到尼乾子面前,向尼乾子行礼后,退到一旁坐下。
那时,尼乾陀对聚落主说:你能和沙门瞿昙进行蒺藜论辩,让沙门瞿昙既不能说话、又不得不说话吗?
聚落主对尼干说:尊者啊!什么样的言论如同蒺藜一般,能让沙门乔达摩无法回答、也不能不回答呢?
尼揵对聚落主说:你去沙门瞿昙那里这样说:瞿昙不是常常想要安抚一切众生、赞叹安抚一切众生吗?如果他说不是,你就说:瞿昙与凡夫愚人有什么区别?如果他说确实常常想要安抚一切众生、赞叹安抚一切众生,你就再问:既然想要安抚一切众生,那为什么有时为某些人说法,有时又不为某些人说法?这样质问,就叫作蒺藜论,能让那沙门瞿昙既无法回答,又不能沉默。
那时,聚落主受到尼乾子的鼓励后,来到佛陀的住处。他恭敬地向佛陀问讯,然后退坐在一旁,对佛陀说:瞿昙,您不是常常想要安抚一切众生,赞叹并安抚一切众生吗?
佛陀对聚落主说:如来长久以来慈悲怜悯、安抚一切众生,也时常赞叹并教导如何安抚一切众生。
村落首领问佛说:如果是这样,如来为什么只对一部分人说法?又不对另一部分人说法?
佛对聚落主说: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我。聚落主!比如有三种田,第一种田土壤肥沃,第二种田中等,第三种田贫瘠。怎么样?聚落主!那田主人应该先在哪种田耕作播种?
村长说道:“乔达摩,在最肥沃湿润的土地上,先耕种播种。”
村落之主,又该在哪一处田地继续播种耕耘?
村落首领说:瞿昙,应在田地中间依次耕作播种。
佛告诉村子的主人:再在什么田地里接着耕种播种?
村落主人说:应在最贫瘠低劣的田地,依次开垦播种。
佛对聚落主说:为什么这样说?
村落首领说:我们只是不想荒废田地,保留种子罢了。
佛对聚落主说:我也如此,就像那肥沃丰饶的田地一样,我的比丘、比丘尼们也是如此。我常为他们讲说正法,这些法义从始至终都是善妙的,内容纯正圆满,清净无染,能令梵行清净洁白,将真理完全开显出来。他们听闻正法后,以我的教法为归宿、为依怙、为庇护、为荫凉、为方向,常以清净之眼观照于我,心中这样想:佛所说的教法,我全部信受奉行,这将使我在漫漫长夜中获得法义的利益,安住于安稳快乐之中。
村长啊!就像那块中等田地一样,我的在家男女弟子也是如此。我也为他们宣讲正法,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善妙的,义理纯正,滋味甘美,完全清净无染,修持梵行洁白无瑕。他们听闻佛法后,依靠我的庇护,如同找到房屋、岛屿、遮蔽处、树荫和归依处,常常用清净的眼光观察我的教导,心中这样想:'佛陀所说的法,我都完全领受持守,使我在漫漫长夜中得到法义的滋养,获得安稳快乐的住处。'
聚落主啊,正如农夫会耕种最贫瘠的土地,我也同样为那些外道异学尼揵子等人说法。从头到尾,我的教法都是完善的,意义深远,纯粹圆满,清净无染,展现了清净的修行生活。无论他们听闻的法多还是少,我都会为他们讲解。即使他们只从我善说的教法中理解一句,明白其含义,也能在漫长的生命中因这义理而获益,安稳快乐地生活。
这时,聚落主对佛陀说:太奇妙了!世尊!您如此善巧地讲述了这三种田地的比喻。
佛对聚落主说:你听我再打个比方。比如有人有三个装水的容器,第一个不破不坏也不渗漏,第二个不破不坏但有渗漏,第三个既破损又渗漏。聚落主啊,你说那人会常把净水放在哪个容器里呢?
村落首领说:“乔达摩,应当用不穿孔、不破损、不漏水的容器先盛满水。”
佛问聚落主:再用什么容器装水?
村落的长者说:瞿昙!应当拿那个没有穿孔也没有损坏但会渗漏的容器,接着用来装水。
佛陀对聚落主说:那个容器装满之后,还会用什么容器来盛水呢?
村落首领说:用已经破损漏水的容器最后装水。为什么呢?因为只是短暂使用,满足小需求罢了。
佛陀告诉村落首领:就像那些坚固完好、毫无渗漏的容器,我的比丘、比丘尼弟子们也是如此。我经常为他们宣说正法,使他们长久获益,安住于安乐之中。
如同第二类容器虽无破损却有渗漏,我的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弟子们也是如此。我经常为他们宣说正法,使他们长久获益,安住于安乐之中。
至于第三类破损渗漏的容器,则如同外道尼乾子等人。我也为他们宣说正法,这些教法从始至终都是善妙的,义理纯正圆满,能清净梵行。无论讲多说少,只要他们能理解我所说的一句法义,也能获得长久的安乐安住。
当时,刀师氏聚落的首领听了佛陀的话,心中极为恐惧,汗毛直竖。他上前顶礼佛足,忏悔道:世尊!我愚昧无知,不善言辞,在您面前未能如实理解真理,说了虚妄不实的话!
听到佛陀说法,心中欢喜,恭敬礼拜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