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三一)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里。
那时,释迦族的摩诃男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向佛陀请教:世尊,如果有比丘处于修学阶段,追求尚未证得的境界,向上精进以求涅槃。世尊,他应当如何修习,如何持续安住,才能在这法与律中达到烦恼灭尽,获得无漏的心解脱与慧解脱,在现世中亲自证知:我生死已断,清净修行已确立,应作之事皆已完成,自知不再受后有。
佛告诉摩诃男:比丘在修行阶段,追求尚未证得的境界,向上精进以求涅槃,这时应当修习六念,直至证得涅槃。就像饥饿的人身体瘦弱,吃到美味食物后变得健壮丰满一样。同样,比丘住在修行阶段,追求尚未证得的境界,向上精进以求涅槃,修习六随念,就能快速证得安稳涅槃。
什么是六念?圣弟子忆念如来功德: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这样忆念时,不起贪欲缠缚,不起嗔恚愚痴,心正直。他了知如来真义,获得如来正法,对如来正法生起随喜心;生起随喜心后感到欢喜;欢喜后身心轻安;身心轻安后体验到快乐;体验到快乐后心得安定;心得安定后,这位圣弟子在凶险众生中毫无障碍,进入佛法之流,直至涅槃。
此外,圣弟子忆念佛法之事,世尊的教法与戒律,能在现世脱离生死的炽热燃烧,不必等待时节,当下就能通达,依凭自身觉悟而了知。圣弟子如此忆念佛法,心中不起贪欲、瞋恚与愚痴,乃至于因忆念佛法所熏习,得以向上精进,趋向涅槃。
此外,圣弟子忆念僧伽功德:世尊的弟子们善向正道、直向解脱、诚向涅槃,随顺正法修行。有的正趋向须陀洹果,有的已证得须陀洹果;有的正趋向斯陀含果,有的已证得斯陀含果;有的正趋向阿那含果,有的已证得阿那含果;有的正趋向阿罗汉果,有的已证得阿罗汉果。这四双八辈的贤圣僧众,就是世尊的弟子僧团。他们具足清净戒律、具足禅定功夫、具足般若智慧、具足解脱功德、具足解脱知见,堪受世间礼敬供养,是人天最胜福田。圣弟子这样忆念僧伽功德时,心中不生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因忆念僧宝功德所熏陶,能令善法增长,趣向涅槃境界。
再者,圣弟子应自我省思清净戒律:戒行无缺损、无缺失、无染污、无混杂、不受他人影响、善加护持、为智者所赞叹、令慧者不厌离。当圣弟子如此忆念戒律时,心中不起贪欲、嗔恚与愚痴,乃至因持戒的熏习之力,趋向涅槃境界。
再者,圣弟子应当这样忆念布施的功德:我获得了殊胜的利益,在充满吝啬烦恼的众生中,得以远离吝啬的染污;在非家修行解脱的布施中,常亲手布施,乐于行持舍离之法,圆满平等布施。圣弟子如此忆念布施时,不生起贪欲、嗔恚与愚痴,乃至因忆念布施所熏习的善业,不断向上增进,趋向涅槃。
再者,圣弟子忆念诸天之事:有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有具足正信之人,命终后得生彼诸天,我也应当修习此正信;若他人因持净戒、布施、多闻、舍离、智慧,命终后得生彼诸天,我今也应当修习此戒、施、闻、慧。圣弟子如此忆念诸天之事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其心正直,系念彼诸天。圣弟子如此正直其心,能获得甚深法益、甚深义利,得蒙诸天护念随喜;随喜之后,心生欣悦;欣悦之后,身体轻安;身体轻安之后,觉知受乐;觉知受乐之后,心得安定;心得安定之后,此圣弟子即使身处险恶众生之中,亦无任何障碍,融入法性之流。因忆念诸天功德所熏习故,步步升进,趣向涅槃。
摩诃男!若有比丘安住于修行境地,渴望达到安乐涅槃的至高境界。如此持续精进修习,便能迅速证得涅槃。他将在正法与戒律中快速断尽一切烦恼,以无漏的心解脱与智慧解脱,在今生亲自体证:我的生死已终结,清净修行已成就,应做之事已完成,自知不再有未来轮回。
那时,释迦族的摩诃男听闻佛陀所讲的教法后,心中充满欢喜,恭敬地起身行礼,然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