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三二)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迦毘羅衛國尼拘律園中。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世尊縫衣。
那时,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中。当时,有许多比丘聚集在食堂里为世尊缝制衣服。
時,釋氏摩訶男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世尊縫衣,世尊不久三月安居訖,作衣竟,持衣鉢,人間遊行。聞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四體不攝,迷於四方,聞法悉忘。以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為世尊縫衣,世尊不久安居訖,作衣竟,持衣鉢,人間遊行,是故我今思惟:『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
那时,释迦族的摩诃男听说许多比丘聚集在食堂为世尊缝制衣服,世尊不久将结束三个月的安居期,待衣物缝制完成,便会携带衣钵到人间游化。听闻此事后,他便前往佛陀的住所,顶礼佛足后,退坐一旁,向佛陀禀告:世尊,我如今心神散乱,迷失方向,连听闻的教法也全然遗忘。得知众多比丘聚集为世尊缝衣,世尊安居结束后将游化人间,我不禁思量:何时才能再见到世尊与诸位善知识比丘呢?
佛告摩訶男:「汝正使見世尊、不見世尊,見諸知識比丘及與不見,但當念於五法,精勤修習。摩訶男!當以正信為主,非不正信;戒具足、聞具足、施具足、慧具足為本,非不智慧。如是,摩訶男!依此五法,修六念處。何等為六?此摩訶男!念如來,當如是念:『如來、應、等正覺,乃至佛世尊。』當念法、僧、戒、施、天事,乃至自行得智慧。如是,摩訶男!聖弟子成就十一法者,則為學跡,終不腐敗,堪任知見、堪任決定,住甘露門,近於甘露,不能一切疾得甘露涅槃。
佛告诉摩诃男:无论你是否见到世尊,无论是否见到善知识的比丘们,你都应当专注于五种法门,努力修行。摩诃男!你要以正信为根本,而非邪信;要以戒律圆满、多闻圆满、布施圆满、智慧圆满为基础,而非愚痴。摩诃男!依照这五种法门,修习六种忆念。是哪六种呢?摩诃男!要忆念佛:如此忆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乃至佛世尊。要忆念佛法、僧团、戒律、布施、天界功德,乃至通过自身修行获得智慧。摩诃男!圣弟子若能成就这十一种修行,就是走上了修学正道,永远不会退转,能够如实知见,能够坚定抉择,安住于解脱之门,接近涅槃境界,虽然不能立即证得究竟涅槃。
「譬如伏鷄伏其卵,或五或十,隨時消息,愛護將養,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所以者何?以彼鷄母初隨時消息,善愛護故。如是聖弟子成就十一法者,住於學跡,終不腐敗,乃至不能一切疾得甘露涅槃。」
就像母鸡孵蛋,有的五枚有的十枚,它时时调整温度,悉心照料保护。即便中途偶有疏忽,仍能用爪翻动、用喙轻啄,使雏鸡得以孵出。为什么呢?因为母鸡最初就懂得调整温度,善于守护的缘故。同样,圣弟子若能修成十一种法门,安住于学道之路,便不会退转败坏,终将迅速证得甘露涅槃。
佛說此經已,摩訶男釋氏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摩诃男释迦族人听闻佛陀的教法,满怀欢喜地接受了教诲,恭敬行礼后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