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五九)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時,有婆蹉種出家來詣佛所,合掌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何因、何緣餘沙門、婆羅門若有來問……」如上廣說。
那时,有位婆蹉种姓的出家修行者来到佛陀住处,合掌行礼问候后,退坐一旁,对佛陀说:瞿昙,是什么原因、什么缘故,其他沙门、婆罗门如果有人来问……(此处内容与上文详细叙述部分相同)。
爾時,婆蹉種出家歎言:「奇哉!瞿曇!弟子、大師義同義、句同句、味同味,乃至同第一義。瞿曇!我今詣摩訶目揵連,以如是義、如是句、如是味而問於彼,彼亦以如是義、如是句、如是味而答我,如今瞿曇所說。是故,瞿曇!真為奇特,大師、弟子義同義、句同句、味同味,同第一義。」
那时,婆蹉种姓的出家修行者赞叹道:真是奇妙啊,瞿昙!您的弟子与导师义理相同、文句相同、意趣相同,乃至最高真理也完全一致。瞿昙!我曾以同样的义理、同样的文句、同样的意趣去请教摩诃目犍连,他的回答与您现在所说毫无差别。因此,瞿昙!这实在令人惊叹,导师与弟子义理相通、文句相合、意趣相融,共同证悟最胜真理。
爾時,婆蹉種出家有諸因緣至那梨聚落。營事訖已,詣尊者詵陀迦旃延所,共相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問詵陀迦旃延:「何因、何緣沙門瞿曇若有來問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不為記說?」
那时,婆蹉种出家人因一些事情来到那梨聚落。办完事后,他去见尊者诜陀迦旃延,互相问候后,坐在一旁,问诜陀迦旃延:为什么沙门瞿昙在有人问如来死后是否存在、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时,都不作明确回答?
詵陀迦旃延語婆蹉種出家:「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於汝意云何?若因、若緣,若行身施,若色、若無色,若想、若非想、若非想非非想,若彼因、彼緣、彼行無餘行滅。永滅已,如來於彼有所記說,言:『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耶?」
诜陀迦旃延对婆蹉种出家者说: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你认为如何?无论因、缘、身行造作,无论色界、无色界,无论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若那些因、缘、造作彻底灭尽无余。彻底灭尽后,如来会对他们作出这样的断言吗?说他们死后还存在、死后不存在、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婆蹉種出家語詵陀迦旃延:「若因、若緣,若種施設諸行,若色、若非色,若想、若非想、若非想非非想,彼因、彼緣、彼行無餘滅。云何瞿曇於彼記說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
婆蹉族的出家人诜陀迦旃延问:
不论是因、是缘,还是种种造作的行为,无论是物质、非物质,有想、无想,或非想非非想,当这些因、缘、行为彻底灭尽时,为何瞿昙(佛陀)却断言如来死后存在、死后不存在、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或死后既非存在亦非不存在呢?
詵陀迦旃延語婆蹉種出家:「是故如來以是因、以是緣故,有問如來有後死、無後死、有無後死、非有非無後死,不為記說。」
诜陀迦旃延对婆蹉种出家人说:正因如此,如来基于这些原因和缘由,当被问及如来死后存在、死后不存在、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时,不予回答。
婆蹉種出家問詵陀迦旃延:「汝於沙門瞿曇弟子,為日久如?」
婆蹉族的出家人问诜陀迦旃延:你跟随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行,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詵陀迦旃延答言:「少過三年,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诜陀迦旃延回答说:不到三年,依照正法与戒律出家修行清净梵行。
婆蹉種出家言:「詵陀迦旃延!快得善利,少時出家而得如是身律儀、口律儀,又得如是智慧辯才。」
婆蹉族的出家人说:诜陀迦旃延啊!你真是获得了大善利,短暂出家修行就能达到如此的身业清净、口业清净,又具备这样的智慧与辩才。
時,婆蹉種出家聞詵陀迦旃延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当时,婆蹉种族的出家人听了诜陀迦旃延的讲述,心中欢喜,欣然接受,便从座位上起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