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七一)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爾時,王舍城須摩竭陀池側有外道出家名上坐,住彼池側,於自眾中作如是語:「我說一偈,若能報者,我當於彼修行梵行。」
那时,在王舍城的须摩竭陀池边,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名叫上坐,住在池边。他在自己的徒众中这样说:我说一首偈,如果有人能回应,我就向他修习清净梵行。
時,有眾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鉢,入王舍城乞食,聞有外道出家名曰上座,住須摩竭陀池側,於自眾中作如是說:「我說一偈,有能報者,我當於彼所修行梵行。」乞食畢,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與眾多比丘入城乞食,聞有外道出家名曰上坐,住須摩竭陀池側,於自眾中作如是說:『我說一偈,有能報者,我當於彼修行梵行。』唯願世尊應自往彼,哀愍故!」
那时,许多比丘清晨穿好袈裟,拿着钵盂,进入王舍城乞食。他们听说有位名叫上座的外道修行者住在须摩竭陀池边,在自己的徒众中这样说:我说一个偈子,如果有人能回应,我将跟随他修习清净梵行。比丘们乞食完毕,回到精舍,放好衣钵,洗过脚后,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足行礼,退坐在一旁,向佛禀告:世尊,今天早晨我们众多比丘进城乞食,听说有位名叫上座的外道修行者住在须摩竭陀池边,在自己的徒众中说:我说一个偈子,如果有人能回应,我将跟随他修习清净梵行。恳请世尊亲自前往那里,出于慈悲的缘故!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即日晡時從禪覺,往至須摩竭陀池側。
那时,世尊默然应允。当天黄昏时分,他从禅定中起身,来到须摩竭陀池边。
時,上坐外道出家遙見世尊,即敷床座,請佛令坐。世尊坐已,告上坐外道出家言:「汝實作是語:『我說一偈,若能報者,我當於彼修行梵行』耶?汝今便可說偈,我能報答。」
那时,长老外道出家人远远看见世尊,就铺设座位,请佛坐下。世尊坐下后,对长老外道出家人说:你确实说过这样的话吗——‘我说一首偈子,如果有人能回应,我就跟随他修清净行’?现在你可以说出偈子了,我能回应。
時,彼外道即累繩床以為高座,自昇其上。即說偈言:
这时,那个外道把绳床叠起来作为高座,自己坐了上去。随即念诵偈言:
「比丘以法活, 不恐怖眾生,
意寂行捨離, 持戒順息止。」
比丘依法而活,不令众生恐惧,
心意寂静行远离,持戒随顺止息。
爾時,世尊知彼上坐外道心。即說偈言:
那时,世尊觉察到那位上座外道的心思,便说出以下偈颂:
「汝於所說偈, 能自隨轉者,
我當於汝所, 作善士夫觀,
觀汝今所說, 言行不相應,
寂止自調伏, 莫恐怖眾生,
行意寂遠離, 受持淨戒者,
順調伏寂止, 身口心離惡,
善攝於住處, 不令放逸者,
是則名隨順, 調伏及寂止。」
你所说的偈颂若能自身体证,
我将视你为真正的善士。
但看你今日所言,
言行却不相符。
当以寂静调伏自心,
莫让众生心生恐惧。
心意远离尘嚣,
持守清净戒律。
随顺调伏与寂静,
身口意远离恶行。
善护所居之处,
不放逸懈怠之人,
方可称为随顺,
调伏与寂静之道。
爾時,上坐外道出家作是念:「沙門瞿曇已知我心。」即從床而下,合掌白佛言:「今我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法不?」
那时,上座外道出家人心想:瞿昙沙门已经知晓我的想法。他立即从座位起身,双手合十向佛陀禀告:如今我能否在正法与律中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呢?
佛告上坐外道出家:「今汝可得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
佛对年长的外道修行者说:现在你可以依照正法与戒律正式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的一员。
如是上坐外道出家得出家,作比丘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心善解脫,得阿羅漢。
这样,那位外道出家人得以正式出家,成为比丘后,心中思量:善男子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以正信舍弃家庭生活、为求道而出家……直至彻底解脱心意,证得阿罗汉果。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