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九七八)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園中。爾時,那羅聚落有商主外道出家,百二十歲,年耆根熟,為那羅聚落諸沙門、婆羅門、長者、居士尊重供養,如阿羅漢。
有一次,佛陀住在那罗聚落的好衣庵罗园中。那时,那罗聚落有一位商主外道出家人,已经一百二十岁,年老德高,受到那罗聚落的沙门、婆罗门、长者、居士们的尊敬供养,就像对待阿罗汉一样。
彼商主外道出家先有宗親一人,命終生天,於彼天上見商主外道出家已,作是念:「我欲往教彼商主外道出家詣世尊所,修行梵行,恐其不隨我語,我今當往彼,以意論令問。」
那位商主外道出家前有位同族亲人,死后转生天界。这位天人在天上见到商主外道出家后,心想:我要去劝导那位商主外道出家到世尊那里修习清净梵行,又怕他不听我的话。现在应当去他那里,用心灵感应让他主动发问。
即下那羅聚落,詣彼商主外道出家所,說偈而問:
他立刻前往那罗聚落,来到商主外道出家的地方,用偈颂问道:
「云何惡知識, 現善知識相?
云何善知識, 如己同一體?
何故求於斷, 云何離熾然?
怎样辨别恶友伪装成善友?
怎样看待善友如同自身?
为何追求断除烦恼?
如何远离炽盛之苦?
「若汝仙人持此意論而問於彼,有能分明解說其義而答汝者,便可從彼出家,修行梵行。」
如果你这位仙人带着这个问题的见解去询问他人,有人能够清晰解释其中含义并回答你,你就可以跟随他出家,修习清净的修行。
時,商主外道出家受天所問,持詣富蘭那迦葉所,以此意論偈問富蘭那迦葉。彼富蘭那迦葉尚自不解,況復能答?彼時,商主外道出家復至末迦梨瞿舍利子所、刪闍耶毘羅坻子所、阿耆多枳舍欽婆羅所、迦羅拘陀迦栴延所、尼乾陀若提子所,皆以此意論偈而問,悉不能答。
那时,商主外道出家修行者带着天神所问的问题,来到富兰那迦叶那里,用这首偈语的含义询问富兰那迦叶。那富兰那迦叶自己尚且不明白,更何况能回答呢?当时,商主外道出家修行者又去到末迦梨瞿舍利子那里、删阇耶毗罗坻子那里、阿耆多枳舍钦婆罗那里、迦罗拘陀迦旃延那里、尼乾陀若提子那里,都用这首偈语的含义询问,他们全都不能回答。
時,商主外道出家作是念:「我以此意論問諸出家師,悉不能答,我今復欲求出家;為我今自有財寶,不如還家,服習五欲。」復作是念:「我今可往詣沙門瞿曇。然彼耆舊、諸師、沙門、婆羅門、富蘭那迦葉等,悉不能答,而沙門瞿曇年少出家,詎復能了?然我聞先宿所說莫輕新學年少出家,或有沙門年少出家,有大德力,今且當詣沙門瞿曇。」詣已,以彼意論心念而問,如偈所說。
那时,商主外道出家人心想:我用这个论点询问各位出家师父,他们都不能回答。现在我想要重新还俗,既然自己拥有财富,不如回家享受五欲之乐。他又想:或许我该去拜访沙门瞿昙。但那些年长的导师、沙门、婆罗门、富兰那迦叶等人都无法解答,沙门瞿昙这么年轻就出家,难道就能明白吗?不过我听过前辈说不要轻视新学或年少出家者,或许有些沙门虽年轻出家却具大威德。现在姑且去拜访沙门瞿昙吧。到了之后,他就在心中默念那个论点来询问,如同偈颂所说。
爾時,世尊知彼商主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这时,佛陀知道那位商主心中的想法,便说出偈语:
「云何惡知識? 現善友相者,
內心實恥厭, 口說我同心,
造事不樂同, 故知非善友,
口說恩愛語, 心不實相應,
所作而不同, 慧者應覺知,
是名惡知識, 現善知識相,
與己同一體。 云何善知識?
與己同體者, 非彼善知識,
放逸而不制, 沮壞懷疑惑,
伺求其端緒, 安於善知識,
如子臥父懷, 不為傍人聞,
當知善知識, 何故求於斷,
生歡喜之處, 清涼稱讚歎,
修習福利果, 清涼永息滅,
是故求於斷。 云何離熾然?
寂靜止息味, 知彼遠離味,
遠離熾然惡, 飲以法喜味,
寂滅離欲火, 是名離熾然。」
什么是恶知识?表面装作善友的人,内心其实厌恶嫌弃,嘴上说与我同心,做事却不愿同行,由此可知非真善友。口说亲爱话语,心却不真实相应,所作所为不一致,智者应当觉察,这就是名为恶知识,伪装成善知识模样,假装与自己一体。
什么是善知识?与自己真正同心者,不是那种放纵不约束、破坏信心生疑惑、处处挑剔找毛病的人。安住于善知识身旁,如同孩子安卧父亲怀中,不为他人言语所动,应当了知善知识。为何追求断除烦恼?因能生起欢喜安乐,清凉境地受人赞叹,修习福德善果,永得清凉息灭,故当追求断除。
如何远离炽燃烦恼?寂静安宁的滋味,知晓远离的妙乐,远离炽热恶业,畅饮法喜甘露,寂灭贪欲之火,是名为离炽然。
爾時,商主外道出家作是念:「沙門瞿曇知我心念。」而白佛言:「我今得入沙門瞿曇正法、律中修行梵行,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不?」
那时,商主外道出家心想:沙门瞿昙知道我的念头。于是对佛陀说:我现在能进入沙门瞿昙的正法与戒律中修习清净行,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吗?
佛告商主外道出家:「汝今可得於正法、律修行梵行,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如是出家已,思惟,乃至心善解脫,得阿羅漢。
佛陀对商主外道出家人说:你现在可以在正法与戒律中修习清净梵行,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僧团的一员。他依教出家后,通过禅修思惟,最终达到心解脱,证得阿罗汉果位。
CBETA 编码:T009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