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〇二五)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年少新學,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少知識,獨一客旅,無人供給,住邊聚落客僧房中,疾病困篤。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刚刚学习佛法戒律,出家不久,认识的人少,独自客居他乡,无人照料,住在偏远村落的客舍僧房中,病得很重。
時,有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禮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一比丘年少新學,乃至疾病困篤,住邊聚落客僧房中。有是病比丘多死無活。善哉!世尊!往彼住處,以哀愍故!」
那时,有许多比丘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后,退坐在一旁,对佛陀说:世尊!有一位年轻新出家的比丘,因患病严重,住在偏远村落客僧的房中。像这样病重的比丘大多会死去,很难活下来。恳请世尊慈悲,前往他的住处探望!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即日晡時從禪覺,至彼住處。
那时,世尊默然应允。当天傍晚,他从禅定中醒来,前往那个住处。
彼病比丘遙見世尊,扶床欲起。
那位生病的比丘远远看见世尊,扶着床想要起身。
佛告比丘:「息臥勿起!云何?比丘!苦患寧可忍不?……」如前差摩迦修多羅廣說如是三受,乃至「病苦但增不損。」
佛对比丘说:躺着休息吧,不要起来。怎么样,比丘?病痛还能忍受吗?……如前文差摩迦经中详细阐述的三种感受一样,直至病苦只增不减。
佛告病比丘:「我今問汝,隨意答我。汝得無變悔耶?」
佛对生病的比丘说:我现在问你,你如实回答我。你心中可有动摇后悔?
病比丘白佛:「實有變悔。世尊!」
生病的比丘向佛陀禀告:我确实产生了懊悔之心。世尊!
佛告病比丘:「汝得無犯戒耶?」
佛问生病的比丘:你没有违犯戒律吧?
病比丘白佛言:「世尊!實不犯戒。」
生病的比丘对佛陀说:世尊,我确实没有违犯戒律。
佛告病比丘:「汝若不犯戒,何為變悔?」
佛对生病的比丘说:你若没有违犯戒律,为何心生悔恨?
病比丘白佛:「世尊!我年幼稚出家未久,於過人法勝妙知見未有所得,我作是念:『命終之時,知生何處?』故生變悔。」
生病的比丘向佛陀禀告:世尊!我年纪小出家不久,尚未获得超越常人的殊胜智慧见解。我心中这样想:临终之时,将投生何处?因此心生懊悔。
佛告比丘:「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比丘!有眼故有眼識耶?」
佛陀问比丘:我现在问你,你随意回答我。怎么样?比丘!因为有眼睛,所以有眼识吗?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僧人回答佛陀:“正是这样,世尊!”
復問:「比丘!於意云何?有眼識故有眼觸、眼觸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又问:比丘,你怎么看?因为有眼识,所以才有眼触;因眼触的缘起,才产生内在感受——无论是苦、乐,还是不苦不乐的感觉,是这样吗?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比丘对佛陀说:确实如此,世尊!耳、鼻、舌、身、意也是这样的道理。
「云何?比丘!若無眼則無眼識耶?」
比丘,如果没有眼睛,是否就没有眼识呢?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僧人回答佛陀:“正是这样,世尊!”
復問:「比丘!若無眼識則無眼觸耶?若無眼觸,則無眼觸因緣生內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耶?」
又问:比丘啊,若没有眼识,就没有眼触吗?若没有眼触,就不会有因眼触而产生的内在感受,不论是苦、乐还是不苦不乐吗?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
比丘对佛说:“是的,世尊!”对于耳、鼻、舌、身、意,也同样这样说。
「是故,比丘!當善思惟如是法,得善命終,後世亦善。」爾時,世尊為病比丘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已,從坐起去。
因此,比丘们!应当好好思惟这些法门,以获得善终,来世也能得善报。那时,世尊为生病的比丘们详细说法,开示、教导、启迪、安慰之后,便从座起身离去。
時,病比丘,世尊去後,尋即命終。臨命終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
那时,生病的比丘在佛陀离开后不久便去世了。临终之际,他诸根充满喜悦,面容清净,肤色鲜白。
時,眾多比丘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彼年少比丘疾病困篤,尊者今已命終。當命終時,諸根喜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云何?世尊!如是比丘當生何處?云何受生?後世云何?」
那时,许多比丘来到佛陀的住处,恭敬地顶礼佛足后,退坐在一旁,向佛陀禀告说:世尊,那位年轻的比丘病得很重,尊者现在已经去世了。临终之时,他的根门安详,面容清净,肤色洁白光亮。请问世尊,这样的比丘会投生到哪里?他将如何受生?后世会怎样呢?
佛告諸比丘:「彼命過比丘是真寶物,聞我說法,分明解了,於法無畏,得般涅槃,汝等但當供養舍利。」
佛对比丘们说:那位已逝的比丘是真正的珍宝,他听闻我的教法后,完全理解明白,对法义无所畏惧,证得涅槃。你们应当供养他的舍利。
世尊爾時為彼比丘受第一記。
那时世尊为那位比丘授记他将成为第一。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