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一二二)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里。
当时,众多释氏族人聚集在议事堂讨论。这时,有位释氏对释氏难提说:我有时能去礼拜如来,恭敬供养,有时不能;有时能亲近供养有学识的比丘,有时不能。而且也不知道那些有智慧的在家男信徒、其他有智慧的在家男信徒和女信徒生病痛苦时,应该如何教化、告诫和说法。现在我们应当一起去拜见世尊,请教这些问题,按照世尊的教导来遵行。
那时,难提和释迦族的众人一起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顶礼后,退坐一旁,对佛陀说:世尊,我们释迦族人在集会堂讨论时,有族人告诉我:难提,我们有时能见到如来,恭敬供养,有时见不到;有时去拜访有学识的比丘,亲近供养,有时又见不到……他们这样详细叙述后说:正如佛陀所教导的,我们应当接受奉行。今天我们向世尊请教:若有智慧的在家男信徒,或其他智慧的在家男女信徒遭遇疾病痛苦,应当如何教化、教导他们说法?
佛对难提说:如果有智慧的男居士,应当去其他有智慧的男居士或女居士那里,对生病或困苦的人用三种安慰的方法来教导他们:仁者,你应当培养对佛、法、僧坚定不移的信心。用这三种安慰的方法教导之后,应当再问:你挂念父母吗?如果他挂念父母,就应当劝他放下,并对他说:如果挂念父母能让你活下去,那还可以挂念,但既然挂念也不能让你活下去,何必还要挂念呢?如果他说不挂念父母,就应当赞叹并随喜,然后再问:你对妻子、奴仆、钱财等东西有留恋吗?如果说有留恋,就应当劝他放下,就像劝他放下对父母的挂念一样;如果说不留恋,就赞叹并随喜,然后再问:你对人间的五种欲望还有留恋吗?如果说有留恋,就应当对他说:人间的五种欲望污秽不净,是败坏发臭的东西,不如天上的美妙欲望。劝他放下人间的五种欲望,引导他向往天上的五种欲望。如果他说心里已经远离人间的五种欲望,早已向往天上的美妙欲望,就赞叹并随喜,再对他说:天上的美妙欲望也是无常、痛苦、空虚、会变坏的东西,诸天之上还有更胜于天界欲望的境界。如果他说已经放下对天界欲望的向往,转而向往更高的境界,就赞叹并随喜,然后再教导他说:更高境界的欲望,同样是无常、会变坏的东西,还有超越生死、涅槃、出离的快乐,你应当放下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乐于追求涅槃寂灭的快乐,这才是最上、最胜的。如果这位圣弟子已经能放下对更高境界的向往,乐于追求涅槃,就应当赞叹并随喜。
如此,难提!那位圣弟子依照先后次序教导劝诫,引导他人达到无生无灭的涅槃境界,就如同比丘享有百年寿命,最终获得解脱涅槃一般。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释氏难提等人听完佛陀的教诲,满心欢喜,恭敬行礼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