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一一七七)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好比有一条灰河,两岸极其灼热,布满锋利尖刺,四周昏暗无光,许多罪人在河中随波漂流沉没。其中有一人,既不愚昧也不痴傻,聪慧机敏,喜好安乐厌恶痛苦,渴望生存畏惧死亡,他这样想:我为何会在这灰河中?两岸如此炽热,又布满尖刺,身处黑暗随波逐流?我应当用手足奋力逆流而上。渐渐地,他看见微弱的亮光。这人暗自思忖:如今我已快速强健地看到这微光。他继续挥动四肢,勤奋努力,终于见到平坦陆地,便停留在那里,环顾四周,发现一座大石山,坚固不坏,也无裂缝,于是攀登而上。又看见清凉八功德水,即具备冷、美、轻、软、香、净、饮时不呛、咽时不塞的特质。饮用后身心安适,便进入水中,或沐浴或饮用,远离一切烦热煎熬。
然后继续登上大山,看见七种花:优钵罗花、钵昙摩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修揵提花、弥离头揵提花、阿提目多花。闻到花香后,又登上石山,看见四层台阶的殿堂,便坐在上面;看见有五根柱子的帷帐,就进入其中,端身正坐,各种枕头被褥散布四周,鲜花遍布,装饰得庄严美妙;在里面随意坐卧,凉风从四面吹来,让身体感到安稳舒适。坐在高耸的树林下,高声说道:灰河的众生和各位贤士正人!就像那条灰河,两岸极其炎热,布满尖锐的刺,那里黑暗无光,你们要从那里解脱出来。
河里有听到声音的人,顺着声音问道:从哪里能出去?从什么地方出去?其中有人回答:你何必问从哪里出去?那发出喊声的人自己也不知道、看不见从哪儿出去,他也一样会在这灰河里,两岸极其灼热,布满尖刺,在黑暗中顺流而下,问他有什么用?
比丘,我讲这个比喻,现在要说明其中的含义。灰代表三种恶念:欲念、嗔念、害念。河代表三种贪爱:欲界贪爱、色界贪爱、无色界贪爱。两岸炽热代表内外六入处。众多尖刺代表五欲的诱惑。黑暗处代表无明遮蔽慧眼。众多人代表愚痴凡夫。河水代表生死轮回。其中那个不愚不痴的人,指的是菩萨。手脚并用逆流而上,指的是精进修行。隐约看见微光,指的是得法忍。登上平地,指的是持戒。环视四方,指的是明白四圣谛。大石山,指的是正见。八分水流,指的是八正道。七种花,指的是七觉支。四层殿堂,指的是四神足。五根支柱,指的是信等五根。端身正坐,指的是无余涅槃。散花遍布,指的是各种禅定解脱三昧正受。自在坐卧,指的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四方来风,指的是四无量心安住法乐。高声宣说,指的是转法轮。有人问"贤士们要去哪里?从何处解脱",指的是舍利弗、目犍连等圣贤比丘。其中有人说"你问什么?他们也不知不见解脱之处,这些人终将再次堕入灰河,两岸炽热,布满尖刺,在黑暗中顺流而下",指的是六师等邪见之徒,如富兰那迦叶、末伽梨瞿舍梨子、散阇耶毗罗胝子、阿耆多枳舍钦婆罗、伽拘罗迦毡延、尼干连陀阇提弗多罗及其他邪见者。比丘,佛陀为弟子们所做的,我已做到;你们应当做的,就像先前说的箱中毒蛇比喻那样去做。
佛陀说完这部经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教导,都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