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會解了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二字,顯佛一片金剛心,能斷疑也。以世間常情,不能知佛,及其日用行事,件件不與人同,未免見而生疑。即弟子中,亦疑佛所說法,難信難解。今幸空生窺見世尊一班,忽生讚嘆,故世尊因其疑而破之。乃披自己一片金剛心,令諸聞者,群疑頓斷,抑且能斷眾生煩惱。故彌勒二十七疑斷,發無剩義。
佛說大般若經六百卷,一十六會。此經第五百七十七卷,給孤獨園第九會。金剛乃護法力士所執之瑤,極堅極利,無物不破。以堅喻般若體,以利喻般若用。
般若云:慧乃不動智光,虗明神照,即是人人共有的本覺真性。
波羅蜜云:到彼岸,見性得度,即是彼岸;未得度者,即是此岸。其實彼岸乃固有之地,即此心極盡處也。
眾生業識,苦海茫茫。然海必從岸注,猶煩惱原以慧生。轉無邊煩惱,為無邊智慧,方到彼岸。是到原無到,迷者自不悟耳。(般若云:智慧破愚痴。故智慧與愚痴,俱無定體。悟此心,即愚痴,是智慧。迷此心,即智慧,是愚痴。)
經,徑也,到彼岸之徑路也。經者,能貫能攝,貫穿所應說義,攝持所化眾生。佛滅二千餘年,正法不至散失,經之貫穿也。眾生流浪六趣,遵教咸歸正趣,經之攝持也。
釋經分三分: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CBETA 编码:X048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