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會解了義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持經功德養天真, 化外風光別有因。
頓悟門開歸萬法, 一歸何處本來人。
在在處處,言經中有佛全身,人當在在尊敬也。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佛說末法之時,得聞此經,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見。此人功德,勝前多劫捨身功德。
初日分為早晨,中日分為日午,後日分為晚間。一日三時,布施功德。
菩薩一文一義,一句一偈,莫不從捨身命來。又曰: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不是菩薩捨身命處。葢顯信心難生,佛法難聞也。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對文曰讀,背文曰誦。書寫受持讀誦者,自行也。為人解說者,化他也。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以要言之,是言經義殊勝,大乘最上乘言人根殊勝,受持讀誦述成人殊勝。無著云:不可思議者,惟自覺故。不可稱量者,無有等及勝故。
大乘說、最上說,如斬一握絲,一斬一切斷。最上者,一佛乘也。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乘者,智慧廣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無垢法可厭,無淨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涅槃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亦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無生忍,亦名大般若。上根之人,聞此經典,深悟佛意,持自心經,見自本性究竟,復起利他之行,能為人解說,令諸學者,自悟無相之理,得見本性如來,成無上道,了悟經理,將如來無上正等正覺,以一身負任之。
○背負曰荷,在肩曰擔。荷擔即前無餘,直下擔盡也。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彼惟會得大乘最上乘之妙耳。若以小乘自限,雖不著相,猶未忘見,便於無相妙理不能契合,自己未度,豈能化人?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若人口誦般若,心行般若,在在處處,常行無為無相之行,此人所在之處,如有佛塔,感得天人供養,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
恐人執忍辱之說,徒知捨命捐生,而不知修全真性,故極言身命布施之不若持經功德,因讚般若法身常住。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