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會解了義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應化非真包古今, 隨緣應世本無心。
靈机一脉威音外, 無口先生晝夜吟。
凡言持受,必兼言為他人說。受持之法,經中說已詳盡;演說之法,未曾闡明,所以於經末示之,是付囑處。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云何為人演說?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七寶之福雖多,不如有人發菩提心,受持此經四句,為人演說,其福勝彼。說法善巧方便,觀根應量,種種隨宜,是名為人演說。所聽法人,有種種相貌不等,不得作分別之心,但了空寂如如之心,無所得心,無取捨勝負心,無希望心,無生滅心,是名如如不動心也。
無著云:為說法不染故,以有如是大利故決定演說,如是演說即無所染。
何以故?
佛宜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何故入涅槃耶?恐人生疑,故下釋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說經之終,復提醒四句偈等,總是萬法歸空,正申結諸相非相意。曰不取於相,總結相皆虗妄,以了離相即佛義。曰如如不動,總結無所住心,以了應住降伏義。又以一切法作六種觀,觀此透徹自然,空視一切。此中渾是一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弗安住,何待降伏哉。觀即般若妙智,能觀既是妙智,所觀無非妙境。如是觀,乃了化身即法身,法身不礙涅槃也。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悟心之人,稱性而起,無作自成。隨緣而生,緣過即寂。何常有纖毫實法,可容人住著。悟真空,則不住相。觀生滅,則警策修行。
佛說是經已。
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此在祇園說經已畢,一切世間天神、世人與鬼神中之兇類,誰不輪迴苦海,欣然回頭向佛。佛法感人如此。
記者記經已畢,每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葢信受而不奉行,并信受亦虗,即歡喜何益?世之持經者,宜於此處力加猛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