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註解
金剛經註解卷之四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法界普遍教化的部分第十九
佛身充法界,通達化無邊。
佛的形体遍布整个宇宙,其教化之力通达一切,没有边际。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这个人因为这样的因缘,得到的福报多吗?是的,世尊,这个人因为这样的因缘,得到的福报非常多。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实存在的,如来就不会说得到的福德多;正因为福德并非实有,如来才说得到的福德多。
自在力王如來。解曰:此雖如是布施,只是有礙之寶,不是無為清淨功德,是故如來不說多也。若有菩薩以盧舍那身中七寶菩提持齋禮讚,從其心燈化生功德,不生不滅堅如金剛,乘香華雲入無邊界,起光明臺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此是無為功德見性之施化為菩薩。頌曰:廣將七寶持為施,如來不說福田多。若用心燈充供養,威光遍照滿娑婆。
自在力王如来。解释:虽然这样布施,但只是有障碍的财物,不是无为清净的功德,所以如来不称赞其多。如果有菩萨以卢舍那佛身中的七宝菩提持斋礼赞,从心灯化生出功德,这功德不生不灭坚固如金刚,乘着香华云进入无边世界,升起光明台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这才是无为功德、明心见性的布施,能成就菩萨。颂文说:广用七宝作布施,如来不赞福田多。若能心灯作供养,威光普照满娑婆。
疏:鈔云:若據捨大千珍寶布施,其福極多;若執著希望,福德有餘,則有盡。故云:若福德執實有,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是反釋之義。言以福德無者,無希望心也。既無希望,即為無住相施,是名無為福。若依無住、無為而施者,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僧若訥曰:福有者,取相也。福無者,離相也。離相故稱性,性如虗空,其福無量。
顏丙曰:假使盡世界七寶布施,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終不免輪迴,畢竟有墮落,不足為多,以福德無故,此其所以為多也。所謂無之一字,趙州教人見性看話頭,自云:狗子還有佛性無?應云:無。只將這無字貼向鼻頭上,崖來崖去,久久自然有箇入頭處。是則是,切不得作無字會。
僧微師曰:世尊召云:須菩提!若能施之人,以妄識為本,脩布施行,即取著能所者,以為實有此福,即成顛倒。如來不說此福德多,以福德無故者。若能施之人,以佛智為本,脩布施行,悉皆離相,不見福為實有,即非顛倒。如來說此人福德甚多。
李文會曰:凡夫住相,布施七寶,希求福利,此是妄心所得福德,不足為多。不如淨妙無住之福,無得之德,同於虗空,無有邊際。
智者禪師頌曰:三千大世界,七寶滿其中。有人持布施,得福也如風。猶勝慳貪者,未得達真宗。終須四句偈,知覺證全空。
川禪師曰:猶勝別勞心。頌曰:羅漢應供薄,象身七寶珍。雖然多濁富,爭似少清貧。罔象只因無意得,離婁失在有心親。
CBETA 编码:X046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