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註解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色相緣妄生,離妄即見性,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陳雄曰:色身者,三十二相也。具足者,無一而虧欠也。備三十二行而具足是相,三十二行法身中有之。欲見法身如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足矣,豈應見於具足色身也哉?
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陳雄曰:壇經云:皮肉是色身。華嚴經云:色身非是佛。觀此則知肉身無如來,殊不知有生如來存焉;知色身非法身,殊不知有妙色身存焉。華嚴經又云:清淨妙色身,神力故顯現。曰妙色身,則現一切色身三昧,便是法身如來,即非具足色身可知。以非具足色身,而名為具足色身者,蓋得其所以具足色身故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陳雄曰:楞伽經云: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此言諸相者,種種變現神通之相也。又不止於三十二相而已。如來離色離相,以淨行則具足三十二,以智慧則具足八萬四千,具足三明、六神通、八解脫。(法華經三卷云: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皆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此之具足,即非諸相之所謂具足也。然此之具足,乃其實也。而諸相具足,特其華耳。充其實,則其華必副之,是以有諸相具足之名。
顏丙曰:佛,覺也。覺性如虗空,不應以具足色身見,唯見性人方知即非色身,如夫子毋我、顏子坐忘是也。自性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性尚不可得,又何有諸相?故以即非之說為掃除之。
王日休曰:此分與第五分、第十三分之意同。於此再言者,為續來聽者說也。
李文會曰:心既空寂,湛然清淨,豈有色身諸相可得?凡夫既不著有,即著於空有。此斷常二見,謂觀空莫非見色,觀色莫不皆空,即是具足色身,具足諸相,非具足也。空色一如,有無不異,方可能觀。無身而見一切身,無相而見一切相,是名色身具足,諸相具足也。僧問趙州:狗子有佛性麼?州云:狗子無佛性。僧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為什麼狗子無佛性?州云:為他有業識在。夫有業識之人,種種著於有,起諸妄想者,此名顛倒知見。種種落於空,都無所悟者,此名斷滅知見。宿有善根之人,無此顛倒、斷滅二病,而能洞曉空趣,此名真正知見。若悟此理,乃可隨時著衣喫飯,長養聖胎,任運過時,更有何事?
四祖謂牛頭融禪師曰: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恒沙功德,總在心源。一切空門,一切慧門,一切行門,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只在你心。業障煩惱,本來空寂。一切果報,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無欠無餘,與佛無殊,更無別法。但只令心自在,莫懷妄想,亦莫權忻,莫起貪嗔,莫生憂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
祖印明禪師頌曰:養就家欄水牯牛,自歸自去有來由。如今穩坐深雲裏,秦不管兮漢不收。
傅大士頌曰:八十隨形好,相分三十二(般若經第十卷言八十種好,文繁不錄)。應物萬般形,理中非一異。人法兩俱遣,色心齊一棄。所以證菩提,實由諸相離。
川禪師曰:官不容針,私通車馬。頌曰:請君仰面看虗空,廓落無邊不見踪。若解轉身些子力,頭頭物物總相逢。
CBETA 编码:X046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