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註解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暂无译文
眾生性本空,化亦無所化,
暂无译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暂无译文
僧若訥曰:如來雖設法施,廣度眾生,而不作是念。故誡云:汝等勿謂也。莫作是念者,重誡也。度無度相,能所一如。故論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
暂无译文
李文會曰: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不見有眾生可度。又云:謂諸眾生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於一切善惡凡聖等,見有取捨分別之心,迷情蓋覆菩提之性。佛出於世,教令覺悟,降六賊,斷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無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更不停留纖毫滯礙,即是見性,實無眾生可化度也。石霜禪師云:休去,歇去,古廟香爐去,枯木寒灰去,一念萬念去,如大死人去。若能如此用心,安有不成道乎?
暂无译文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暂无译文
王日休曰:佛謂須菩提云: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又呼須菩提而再言曰:莫作是念。何以故者?以實無眾生如來所度,謂一切眾生皆是妄緣中現,其實無有。若言有眾生如來所度,即是執著於有我、人、眾生、壽者也。
暂无译文
僧若訥曰:若見有可度者,即同凡夫有我執也。
暂无译文
李文會曰: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四相。佛之不度眾生者,以人人具足,箇箇圓成,本來是佛,與佛無異。
暂无译文
圜悟禪師曰: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若也恁麼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內非外,行棒也打他不著,行喝也驚他不得,直得淨躶躶、赤洒洒,是箇無生法忍、不退轉輪,截斷兩頭,歸家穩坐。正當恁麼時,不須他處覔,秪此是西方。
暂无译文
傅大士頌曰: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眾生但為業障深重,與佛有殊,若能迴光返照,一刀兩段,即便見自性也。若不因佛經教,一切眾生無因自悟,憑何修行得至佛地?此是如來無所得心,故云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即有我、人、眾生、壽者相也。
暂无译文
川禪師曰:春蘭秋菊,各自馨香。頌曰:生下東西七步行,人人鼻直兩眉橫。哆啝悲喜皆相似,那時誰更問尊堂。還記得在麼?
暂无译文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
暂无译文
僧若訥曰:如來既無我人等相,云何有時稱我?須知假名稱我,對所度眾生隨時說我。
暂无译文
李文會曰: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隨處作主,應用無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境界經云:三世諸佛皆無所有,唯有自心。既明因果無差,乃知心外無法。二乘之人執有我相,欲離生死而求涅槃,欲捨煩惱而求滅度,是捨一邊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
暂无译文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暂无译文
王日休曰:佛又呼須菩提而言凡夫者,謂非有真實凡夫,但虗名為凡夫而已。此所謂隨舉隨掃也。上言凡夫,是之謂舉。下必言無真實凡夫,是之謂掃。與其掃之,曷若不舉?蓋不舉則無以明其理,譬如過渡而不用筏者也。不掃則恐人泥其說,譬如到岸而不登,乃住於筏上者也。此所以必舉之,而又必掃之。
暂无译文
僧若訥曰:因上如來說我釋非凡夫,却見佛與凡夫有隔,於是亡泯,則聖凡平等,故云即非凡夫。
暂无译文
顏丙曰:當人自性自度,迷來悟度,邪來正度。從上諸佛言句,但為指出路頭,須是自行自履,豈由他人?所以道:實無眾生如來度者。若有可度,是如來有四相:如來乃見性人也,所以無我;凡夫未見性人也,所以我相未忘;佛又恐人落分別界,故曰即非凡夫,所以見如來。凡夫本同一性,不容分別。
暂无译文
李文會曰:即非凡夫者,一念清淨,非凡非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執,但無執著,即一切清淨耳。
暂无译文
智者禪師頌曰:眾生修因果,果熟自然圓。法船自然度,何必要人牽?恰似捕魚者,得魚忘却筌。若道如來度,從來度幾船?(經上文曰: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何生可度?)
暂无译文
川禪師曰:前念眾生後念佛,佛與眾生是何物?頌曰:不見三頭六臂,却能拈匙放筯。有時醉酒罵人,忽爾燒香作禮。手把破砂盆,身披羅錦綺。做模打樣百千般,驀鼻牽來秪是你。嗄!
暂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