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註解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直下打成一片,知見自然不生。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通王如來解曰:佛言此四句等之相,只見其性,不見其相。疊前三遍再說者,是佛分別棄身見性之義也。頌曰:佛說我見眾生見,為觀其性不觀身。破相取空歸寂滅,脫除枷鎻出迷津。
王日休曰:我見者,謂其見識以為實有我也。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者,謂其見識以為實有人、有眾生、有壽者也。此言無此四者之見識,謂真性中皆無此也。以此四見非為真實,故云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但為虗名而已。故云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謂此見非真性中所有,亦為虗妄故也。
李文會曰:佛說般若金剛之法,始即令諸學人先除麤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說也。次即令見自性之後,復除微細四相,如究竟無我分中說也。此二分中,即皆顯出理中清淨四相。若於自心無求無得,湛然常住,是清淨我見。
黃蘗禪師曰: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也。道人是無事人,實無許多般心,無事亦無。又云: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便是佛也。若見自性本自具足,是清淨人見;於自心中本無煩惱可斷,是清淨眾生見;自性無變無異、無生無滅,是清淨壽者見。故云:即非我、人、眾生、壽者見,是名我、人、眾生、壽者見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顏丙曰:如是二字,可謂親切。若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者,於一切法,應當如此知,如此見,如此信解,不必外求法相。然初入道時,不假法相,故無入頭處。既見性了,亦當遠離,不必執著,所謂得魚忘却筌,到岸不須船之說。所以末後為汝剗却,云即非法相,假名法相。
李文會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應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應見一切眾生無漏智慧本自具足,應信一切眾生靈源真性無生無滅。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不存知解相,口說無相法,心悟無相理,常行無相行,故云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
智者禪師頌曰:非到真如理,棄我入無為,眾生及壽者,悟見總皆非。若悟菩提道,彼岸更求離,法相與非相,了應如是知。
川禪師曰:飯來開口,睡來合眼。頌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