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要解
上五字所詮,謂圓覺是法,大方廣是義。故文中標結指陳,只言圓覺。下六字屬能詮修多羅了義,是歎教勝能。良以宗本體用,是法義之宏綱。詮旨功能,了言象之皎鏡。事周義盡,須建五名。簡要標題,且存兩號。大方廣是體相用,各有二異。大者當體得名,常徧為義。常則竪通三世,徧則橫該十方。謂圓覺體無有邊涯,絕諸分量,強名大也。意言此覺有廣大義,有方圓義。謂體大而用廣,理方而用圓。方是正直不偏,圓乃無虧無缺。亦可大方是體,廣圓為用。謂體大而正直不偏,用廣而圓滿無缺。上三字是別,圓字是總。明此圓覺,即是總別之德,具彰法義之門,故名大方廣圓覺。後能詮修多羅三字,總指諸經了義二字。歎此一經,是決擇究竟顯了之義,無過上也,故名修多羅了義經。
上文五个字所阐释的,是说圆觉是法体,大方广是义理。所以文中标示和归结时,只提圆觉。下文六个字属于能诠释的经典了义,是赞叹教法的殊胜功能。因为宗本体用,是法义的总纲。诠释的宗旨功能,明了言语表象的明镜。事理周全义理详尽,须建立五个名称。简略概括标题,暂且保留两个名号。大方广是体相用,各有两种差别。大字是从本体得名,恒常周遍是其含义。恒常则竖贯三世,周遍则横包十方。是说圆觉之体无边无际,超越一切限量,勉强称为大。意思是说此觉有广大的含义,有方圆的含义。是说体性广大而作用广博,理体方正而妙用圆满。方是正直不偏,圆是毫无欠缺。也可以说大方是体性,广圆是妙用。是说体性广大而正直不偏,妙用广博而圆满无缺。上面三字是别相,圆字是总相。说明此圆觉,就是总别之德,全面彰显法义之门,所以称为大方广圆觉。后面能诠释的修多罗三字,总指一切经典的了义二字。赞叹此经,是抉择究竟显了的义理,无有能超过的,所以称为修多罗了义经。
罽賓,梵語,亦云羯濕彌羅,北印度邊鄙之名。此翻賤種,本賤役人,自立君長故也。沙門,梵語,此翻勤息。勤者,勤修戒定慧;息者,息滅貪嗔痴。佛陀多羅,梵語,唐言覺救。以長壽二年龍集癸巳,持梵本經至神都東京白馬寺,譯成兩卷。其度語、筆授、證義、潤文、諸德、廣評、大義、別錄,總成一卷。同緣實相,約行收機,大分三段,共十二章。初二章明圓頓行,中四章明漸次行,後六章明不定行也。譯之言易也,通也,梵為華耳。周制達四方,東方曰寄,西方曰狄鞮,南方曰象,北方曰譯。今翻西語曰譯,由漢世多事也。經文大分三段:始如是我聞至平等法會為序分;於是文殊師利下至圓覺章為正宗分;於是賢善首下訖經為流通分。
罽宾,梵文,也叫羯湿弥罗,是北印度偏远之地的名称。这里译为贱种,因为原本是低贱的仆役,后来自己拥立了首领。沙门,梵文,这里译为勤息。勤指勤修戒定慧;息指息灭贪嗔痴。佛陀多罗,梵文,汉语称觉救。他在长寿二年龙集癸巳时,带着梵文经本来到神都东京的白马寺,翻译成两卷。其中度语、笔授、证义、润文、诸德、广评、大义、别录,合为一卷。共同依据实相,简略修行摄受根机,大体分为三段,共十二章。前两章阐明圆顿行,中间四章阐明渐次行,后六章阐明不定行。译的意思是转换和通达,将梵文变为中文。周朝时传达四方,东方称寄,西方称狄鞮,南方称象,北方称译。如今翻译西方语言称为译,是因为汉代事务繁忙。经文大体分为三段:从如是我闻到平等法会是序分;从文殊师利开始到圆觉章是正宗分;从贤善首开始到经末是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