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品第十
这时,释提桓因心中想道: "如果有人能够听闻般若波罗蜜,应当知道此人,必定已在过去供养过诸佛;更何况那些受持读诵、依教奉行、如实修学之人。若有人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后,能够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应当知道此人,不仅曾经广修供养诸佛,深入请教法义,更在往昔诸佛座下,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时,心无惊惧,毫不畏惧。"
这时,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如果有菩萨摩诃萨能够信解甚深般若波罗蜜,应当知道这位菩萨如同不退转菩萨。为什么呢?世尊!如果有人在过去世未曾长久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就不能信解。世尊!如果有人诽谤抗拒般若波罗蜜,应当知道这个人早已诽谤抗拒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对甚深般若波罗蜜没有信心,没有清净心,也不向诸佛及诸佛弟子请教所疑惑的法义。"
这时,释提桓因对舍利弗说:"这部般若波罗蜜极为深奥。若非长久修习菩萨道者,不能信解,这有什么奇怪呢?若有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一切种智。"舍利弗答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憍尸迦!若有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即是敬礼一切种智。从般若波罗蜜生出诸佛的一切种智,从一切种智又回归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当这样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应当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向佛禀告说:"世尊!菩萨如何修行般若波罗蜜,才能称为安住般若波罗蜜,才能称为修习般若波罗蜜?"佛告诉释提桓因说:"善哉,善哉!憍尸迦!你能向佛请问这个深义。你所问的这些问题,都是依仗佛的加持力。憍尸迦!如果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时,不执着于色相。若不执着于色相,就是在修习色相;不执着于受、想、行、识。若不执着于识相,就是在修习识相。再者,憍尸迦!如果菩萨不修习色相,若不修习色相,就是不执着于色相;不修习受、想、行、识。若不修习识相,就是不执着于识相。就是这样,憍尸迦!这就称为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安住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对佛说:"世尊!般若波罗蜜甚深无量无底。"佛告诉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住于色的甚深,就是修习色的甚深;不住于受、想、行、识的甚深,就是修习识的甚深。再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修习色的甚深,就是不住于色的甚深;不修习受、想、行、识的甚深,就是不住于识的甚深。"舍利弗说:"世尊!这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应当在阿毗跋致菩萨面前宣说,这样的人听闻此法,不会怀疑不会后悔。"
这时,释提桓因对舍利弗说:"如果在未受记菩萨面前宣说此法,会有什么过失吗?"
舍利弗回答:"憍尸迦啊!如果未受记菩萨能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应当知道这位菩萨早已发起大乘心,距离受记已经不远,不久必将得到授记。即使还要经历一佛二佛的修行,终究会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
佛陀随即印证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舍利弗!若未受记菩萨能听闻这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应当知道这位菩萨早已发起大乘心。"
舍利弗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要说一个譬喻。”佛陀说:“你愿意说就说吧。”
世尊啊!譬如追求菩萨道的人,梦中端坐道场,便知此人必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若有人求菩萨道,能听闻深妙般若波罗蜜法门,当知这位菩萨早已发起大乘菩提心,善根圆满成熟,即将蒙佛授记,不久必得授记。
佛陀赞叹道:"善哉,善哉!舍利弗!你承佛威神之力,不妨再为大众详说。"
世尊!譬如有人要穿越险道,无论是百由旬、二百、三百、四百乃至五百由旬,在即将脱离险境时,会先见到种种征兆。或看见放牧牛羊的人,或看见田界,或看见园林。见到这些征兆后,便知此处附近必有城镇村落。见这些征兆后,心中思忖:"据我所见征兆判断,城镇村落离此不远。"于是心安坦然,不再畏惧怨敌盗贼的伤害。世尊!菩萨也是如此。若能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当知此菩萨已临近受记,不久必得授记,那时便不再畏惧堕入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因此菩萨已得本相,所谓得见甚深般若波罗蜜,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
世尊!譬如有人想要见到大海,渐渐向前行进,若见到树木或树木的形相,若见到山峦或山峦的形相,应当知道此处距离大海还很遥远。若不见树木也无树木的形相,不见山峦也无山峦的形相,应当知道大海离此不远,因为大海深邃的缘故,没有山峦树木,此人虽未见到大海,却知道必定接近了。世尊!菩萨也是如此,得以听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虽未在现在诸佛前蒙受授记,自知必定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因为我得以见闻供养甚深般若波罗蜜的缘故。
世尊!譬如春季时节,树叶凋落时,应当知道这棵树不久将生出花朵枝叶果实。为什么呢?因为根本的相状已经显现。阎浮提的人们看见树木的根本相状,都会心生欢喜,这样想道:'这棵树不久就要长出花朵枝叶果实了。'
世尊!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得以见闻深般若波罗蜜,就应当知道这位菩萨善根已经成熟,由于过去世善根因缘的缘故,今生才能得遇深般若波罗蜜。法会中曾经见过佛陀的诸天众都会大为欢喜,这样想道:'先前的诸位菩萨,也有过这样的授记本相,这位菩萨不久就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授记。'
世尊!譬如妇人怀孕,身体日渐沉重,身心疲惫不堪,不愿操持事务,睡眠不得安稳,饮食逐渐减少,苦痛缠身,不想言语,厌弃往日喜好,不再忆念欢乐,这些迹象显现时,便知此女即将分娩。菩萨善根成熟时,也是如此。若得见闻思惟甚深般若波罗蜜,便知此菩萨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授记。
佛陀说:"很好,很好!舍利弗!你所乐于宣说的,都是佛的神通威力。"
这时须菩提对佛陀说道:"稀有啊,世尊!如来善巧演说诸菩萨之事。"佛陀说:"须菩提!这些大菩萨们,长久以来广作利益,广施安稳,广赐安乐,悲悯世间众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诸天世人演说佛法要义。"
须菩提向佛陀问道:"世尊,菩萨摩诃萨如何才能圆满修习,实践般若波罗蜜?"
佛陀回答:"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实践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蕴增长,这就是实践般若波罗蜜;不见受、想、行、识诸蕴增长,这就是实践般若波罗蜜;不见色蕴减损,这就是实践般若波罗蜜;不见受、想、行、识诸蕴减损,这就是实践般若波罗蜜。乃至不见法,也不见非法,这就是实践般若波罗蜜。"
世尊说:"须菩提啊,正如佛陀所言,这是不可思议的。" 须菩提回答:"世尊,色蕴是不可思议的,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都是不可思议的。若菩萨能不执着于色蕴,这境界不可思议;不执着于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境界同样不可思议。这才是真正修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般若波罗蜜如此深奥,有谁能够信解?”“须菩提!是那些长久修习菩萨道的人。”“世尊!怎样才称得上是长久修行的菩萨?”“须菩提!如果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不分别佛十力、四无所畏,乃至不分别一切种智,这才称为长久修行。为什么呢?佛十力不可思议,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不可思议,乃至一切种智不可思议;色法不可思议,受、想、行、识不可思议,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菩萨这样修行,称为无有处所而行般若波罗蜜,所以称为长久修行。”“世尊!般若波罗蜜极为深奥,般若波罗蜜是珍宝积聚,如同虚空般清净稀有。世尊!弘扬般若波罗蜜多有阻碍,如果有人想要书写此经,即使要花费一年时间,也应当迅速完成。”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书写读诵,依照所说修行般若波罗蜜,纵使需要一年时间,也应当急速完成。须菩提!珍贵的法要,多有怨贼障碍。”“世尊!般若波罗蜜常被恶魔寻机破坏。”“须菩提!恶魔虽想伺机破坏,终究不能得逞。”
舍利弗向佛陀禀告说:“世尊!是由于谁的威神之力,使得恶魔不能阻碍般若波罗蜜?”佛陀回答:“舍利弗!是由于佛陀的威神之力,恶魔不能阻碍。舍利弗!也是由于十方无量世界中现在诸佛的威神之力,恶魔不能阻碍,因为诸佛共同护念这位菩萨,恶魔便无机可乘。为什么呢?舍利弗!菩萨被诸佛护持的法门,理应不受阻碍。为什么呢?舍利弗!如果有人书写、读诵、演说般若波罗蜜,十方无量阿僧祇现在诸佛,依法应当护念。若有诵持般若波罗蜜者,应当知道这位菩萨由于佛的护念,才能流畅诵持。”
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若能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当知此人,为佛眼所见。"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乃至书写,当知此人,为佛眼所见。舍利弗!若求佛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便已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自己书写,或请人书写。书写之后,受持读诵。由此因缘,所获福德甚为广大。"
"舍利弗!如来灭度后,般若波罗蜜将首先流布南方,从南方流布西方,再从西方流布北方。舍利弗!我法兴盛之时,不会有衰灭之相。北方若有乃至书写受持供养般若波罗蜜者,此人亦为佛眼所见,所知所念。"
舍利弗向佛禀告说:"世尊!在末法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法门将会在北方广泛流传吗?"佛回答:"舍利弗!末法五百岁时,般若波罗蜜确实会在北方广泛流传。那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般若波罗蜜法门,能够受持、读诵、修习,当知这些人早已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世尊!北方有多少菩萨能够受持、读诵、修习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北方虽然有很多菩萨,能够听闻、接受般若波罗蜜,但能熟练诵读、修习实践的人很少。这些人听闻此法时,既不惊惶也不恐惧。这些人曾见过佛,向佛请教疑难。应当知道,这些人是为了具足菩萨道行,为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利益无量众生。为什么呢?舍利弗!我为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解说契合一切种智的法门,这些人转世后,仍然乐于宣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一心同愿,连魔王也不能破坏其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志。这些人听闻般若波罗蜜时,心生大欢喜,心得清净,能使无量众生种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善根。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曾在我面前这样说:"我们行菩萨道时,要恒常以正法开示教化,令无量百千万众生获得法益与法喜,使他们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我观察他们的心念,便生随喜,这些人行菩萨道时,必将以正法开示教化,令无量百千万众生获得法益与法喜,使他们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心乐大乘法门,发愿往生其他佛国现前说法的处所。在那里,继续广闻般若波罗蜜的教法。并在那些佛土中,同样以正法开示教化,令无量百千万众生获得法益与法喜,使他们安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向佛陀禀告说:"稀有啊,世尊!如来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没有不知晓的,没有不认识的。如来对于未来世的诸位菩萨,以广大愿力和精进心,勤求般若波罗蜜。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有的求而获得,有的不求而获得,如来全都知晓。"
佛陀告诉舍利弗:"有很多善男子、善女人,由于精进不懈的缘故,般若波罗蜜即使不求也能获得。"
世尊问道:“善男子、善女人,若还有其他契合六波罗蜜的经典,是否也能不刻意求取而自然获得?” 世尊回答:“舍利弗!若还有契合诸波罗蜜的甚深经典,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也能不刻意求取而自然获得。为什么呢?舍利弗!这是法尔自然的道理。若有菩萨为众生开示、教导、利益、欢喜于无上正等正觉,并且自身也在其中修学,那么此人转世之后,契合诸波罗蜜的甚深经典,也能不刻意求取而自然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