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尊者全集
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智慧愚癡。初非兩種。彼岸此岸。本是同源。以其見有身心。即名愚癡住此岸。以其不見有身心。即名智慧到彼岸也。經則萬古不變之稱。心則八部最先之主。不變。則凡聖可以共由。最先。則誰能舍此。而求無上菩提哉。
智慧与愚痴,原本并非两种不同的事物。彼岸与此岸,本质上同出一源。因为执着于身心实有,就称为愚痴滞留此岸;因为不执着于身心实有,就称为智慧到达彼岸。经典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指南,心识则是八部众生最根本的主宰。真理不变,所以凡夫圣者都能遵循;心识为根本,因此谁能舍弃此心而求得无上菩提呢?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在深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清楚地看到五蕴都是空的,因此度脱了一切苦难。
眾生未始非菩薩。但不達人法皆空。被苦厄所陷。故名眾生。若了達無礙。孰非菩薩。
众生从来都是菩萨。只是不明白人和法都是空的,被苦难困住,所以叫众生。如果能够彻底明白没有障碍,谁不是菩萨呢。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啊,物质和空无没有差别,空无和物质也没有差别。物质就是空无,空无就是物质。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都是这样。
至此特呼名而告之者。謂上菩薩所證之空。非小乘偏空。亦非頑空。亦非斷空。直即色之空耳。色既可以即空。則空亦可以即色。故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五蘊之中。色蘊其一。色空既可以相即。餘蘊例然。故曰。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这里特别称呼名字来告知:上面菩萨所证悟的空性,并非小乘所执着的片面空,也不是死寂的空无,更不是断灭的空无,而是直接与物质现象不二的空性。既然物质现象可以与空性不二,那么空性也可以与物质现象不二。所以说:物质现象不离空性,空性不离物质现象。五蕴之中,色蕴只是其中之一。既然物质现象与空性可以不二,其余四蕴同样如此。所以说: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舍利子,一切法都是空相,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污垢也没有清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因此在空性中没有色相,没有感受、思想、行为和意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没有眼界,乃至没有意识界,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尽头,乃至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的尽头,没有苦、集、灭、道,没有智慧也没有获得。正因为一无所得。
至此再呼名而告之者。佛慮其偏小習重。卒難遊大乘二空法海。故明揭顯露以啟迪之。諸法空相。譬如質礙之冰。既已融化成水。在方器則隨而方之。在圓器則隨而圓之。觸風可以為濤聲。映地可以為天色。在江湖可以浮萬斛。在大旱可以為雲霓。無往而莫不自在矣。又方圓之器。喻前境。前境自有生滅垢淨增減。如水成冰。無非質礙。學者知此。則十二處。十八界。十二支。及四諦。皆瞭如也。雖然境不能自空。必假照以空之。境空智在。病去藥存。終非本體。藥亦洗之。方盡染污。故曰。無智亦無得。
这时佛陀再次呼唤他的名字并开示:佛担心他小乘习气深重,终究难以畅游大乘人法二空的法海,因此明确揭示真理来启发他。诸法空相的道理,就像凝固的冰块融化成水——放在方形容器里就呈现方形,放在圆形容器里就呈现圆形;遇风能化作波涛声,映地能显现天色;在江河能托起万斛巨舟,逢大旱能化为甘霖云霓,无所不在又无不自在。而方圆的容器比喻前尘境界——这些境界本身有生灭、垢净、增减的变化,就像水结成冰,无非都是凝固的形态。修行者明白这点,那么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及四圣谛的道理,就都了然于心了。不过外境不会自行空寂,必须借助观照才能空寂。外境虽空但能观之智仍在,就像病愈后药还留着,终究不是本来面目。必须把药也洗净,才能彻底清除染污。所以说:无智亦无得。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礙。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虗。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即說呪曰。
菩萨因为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中没有障碍。因为没有障碍,也就没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最终达到涅槃。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因为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应当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伟大的神咒,是光明之咒,是无上之咒,是无与伦比之咒,能消除一切苦难,真实不虚。因此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咒语是: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到彼岸去吧。愿速速成就菩提。
嗚呼甚矣。偏小習重之難化也如此。故如來種種告之。令其深信。意者。此般若波羅蜜多。不惟觀自在菩薩依之。心無罣礙而得涅槃。即三世諸佛。亦因之而得無上菩提。尚恐其驚疑未徹。再敕之曰。此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神則威靈莫測。明則無幽不燭。無上則更無有上者。無等則更無有等者。聖人為物。至矣盡矣。無可以加矣。猶說密呪以加持之。予讀此經至是。不覺涕泗橫流。莫能自止。比因抱疾潭柘山中。念雲閒徐太僕琰。衛法勞勤。釋此以慰益其道心耳。
唉,偏见执着之深难以教化竟到如此地步。因此如来以种种方式开示,使其生起坚定信心。大意是说,这部般若波罗蜜多,不仅是观自在菩萨依之修行而心无挂碍证得涅槃,即便是三世诸佛,也皆因之而成就无上菩提。尚且担心众生未能彻底信解,又郑重宣示:此般若波罗蜜多,是威力无边的神咒,是破除无明的明咒,是至高无上的灵咒,是无可比拟的妙咒。神妙则威德难测,光明则照破幽暗,无上则更无超越,无等则更无等同。圣人为度众生,已穷尽至极,无法更增一分。即便如此,仍以密咒加持护念。我读此经至此,不禁涕泪纵横,不能自已。时因在潭柘山养病,念及云间徐琰太仆护持佛法精勤,特解此经以坚固其向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