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法句經序
《昙钵偈》是众多佛经的精要义理所在;"昙"意为法,"钵"意为句。然而《法句经》另有数种版本,有九百偈的,七百偈的,以及五百偈的。所谓偈,就是总结性的语句,犹如诗歌颂词;这些是佛陀观察世事而作,并非一时所说,每段都有其来龙去脉,分散在各种佛经之中。
佛陀具足一切智慧,本性至仁至慈,悲悯天下众生,所以出现于世,开显正道真义。为教化众生,共有十二部经典,总括其要旨,分别编为若干部。四部阿含经是佛涅槃后由阿难尊者所传,无论篇幅长短,开篇都称"如是我闻",详细记载佛陀说法之处,全面阐释其教义。
此后,五部派僧众各自从众经中抄录四句、六句组成的偈颂,按其义理编排分类,形成品目,对十二部经典无不精心斟酌。因无法确定具体名称,故统称为《法句》。诸经皆为阐述佛法之言,《法句》就是从这些法语中辑录而成。
近代葛氏传译七百偈本,偈颂义理极为深奥,但译者表述显得过于简略。须知佛陀难遇,佛法难闻,且诸佛都出现在天竺,天竺语言与汉语音韵迥异,称其文字为天书,语言为天语,名相物事各不相同,要准确传译实非易事。
从前安世高、安玄两位尊者,将梵文佛经译为汉语,确实把握了经文的精髓,这已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后来的传译者,虽然不能做到同样精妙,但仍珍视这些宝贵经典,大致领悟了其中要义。
最初有维祇难,来自天竺,于黄武三年来到武昌,我随从他学习这五百偈本,并邀请他的同道竺将炎进行翻译。竺将炎虽然精通天竺语,但不完全通晓汉语,他所传译的内容,有的直译梵语,有的根据意义发音对应,质朴无华。起初我认为他的译文不够雅致,维祇难说:"佛陀教导:'依据义理不需修饰,择取法要不求华美。'传译佛经应当使人易懂,不失其本义,这才是善译。"在场众人都说:"老子曾言:'华美之言不可信,可信之言不华美。'孔子也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言语,言语不能完全传达心意。'圣人的思想深邃无极,如今翻译梵文经义,确实应当简明通达。"因此从偈颂开始就由译者直接口译,遵循本义不加文饰,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空缺不传,所以有遗漏缺失之处。然而这部经虽然言辞质朴但旨意深远,文句简约而义理广博,内容与众多经典相通,章有根本、句有义说。在天竺国,初学佛法者若不修习《法句经》,就称为越级修学。这实为初学者的重要阶渐、深入者的奥妙宝藏,能够启发蒙昧、辨析疑惑、引导人自立修行,学习功效虽微细却包含广大,确实可称为微妙精要啊。
从前传授这部经典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后来遇到焰法师到来,便向他请教。接受这些偈颂后,又得到十三品内容,经过与古本对照校勘,有所增补修订。重新编排品目,合为一部共三十九品,总计七百五十二章偈颂。希望能有所补益,大家共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