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義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意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自性不癡,名慧眼,聞法自悟名法眼。須菩提!是阿羅漢於五百弟子中解空第一,已曾勤奉多佛,豈得不聞如是深法?豈於釋迦牟尼佛所始言聞也?然或是須菩提於往昔所得,乃聲聞慧眼,至今方悟佛意故,始得聞如是深經。悲昔未悟故涕淚悲泣,聞經諦念,謂之清淨,從清淨體中流出般若波羅蜜多深法,當知決定成就諸佛功德也。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雖行清淨行,若見垢淨二相當情並是垢心,即非清淨心也。但心有所得,即非實相也。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須菩提深悟佛意,蓋自見業盡垢除,慧眼明徹,信解受持,即無難也。世尊在世說法之時,亦有無量眾生不能信解受持,何必獨言後五百歲?蓋佛在之日,雖有中下根不信,及懷疑者,即往問佛。佛即隨宜為說,無不契悟。佛滅度後後五百歲漸至末法,去聖遙遠,但存言教。人若有疑無處咨決,愚迷抱執不悟無生,著相馳求輪迴諸有。於此時中得聞深經,清心敬信,悟無生理者甚為希有,故言第一希有。於如來滅後後五百歲,若復有人能於般若波羅蜜甚深經典信解受持者,即知此人無我、人、眾生、壽者之相,無此四相,是名實相,即是佛心,故曰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佛印可須菩提所解,善契我心故,重言如是也。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聲聞久著法相,執有為解,不了諸法本空,一切文字皆是假立,忽聞深經,諸相不生,言下即佛所以驚怖,唯是上根菩薩得聞此理,歡喜受持,心無畏怖退轉。如此之流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口說心不行,即非口,說心行即是心有能所即非心,無能所即是,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見有辱境,當情即非,不見辱境,當情即是見,有身相當彼所害,即非不見有身相,當彼所害即是。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如來因中在初地時,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無一念痛惱之心,若有痛惱之心,即生嗔恨。歌利王是梵語,此云無道,極惡君也。一說如來因中曾為國王,常行十善,利益蒼生。國人歌讚此王,故云歌利王;求無上菩提,修忍辱行。爾時天帝釋化作旃陀羅乞王身,肉即割施,殊無嗔惱。今有二說,於理俱通。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如來因中於五百世修行忍辱波羅蜜,以得四相不生。如來自述往因者,欲令一切修行人成就忍辱波羅蜜。行忍辱波羅蜜人既行忍辱行者,不見一切人過惡冤親平等無是無非,被他打罵殘害歡喜受之,倍加恭敬。行如是行者,即能成就忍辱波羅蜜。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不應住色生心者,是都標也,聲香等,別立其名也。於此六塵起憎愛心,由是妄心積身,無能覺照益遠佛行,雖種種勤苦修行,不除心垢,終無解脫之理。推其根本,都由色上住心,如能念念常行般若波羅蜜,推諸法空,不生計較,念念常自精進,一心守護無令放逸。淨名經云:求一切知,無非時求。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晝夜精勤,常住般若波羅蜜法,相應作意無時暫捨。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若心住涅槃,非是菩薩住處。不住涅槃,不住諸法,一切處不住方是菩薩住處。上文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也。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菩薩不為求望自身快樂而行布施,但為內破慳心,外利益一切眾生而行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如者不生,來者不滅;不生者,我人不生;不滅者,覺照不滅。下文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如來說我人等相,畢竟可破壞,非真實體也。一切眾生盡是假名,若離妄心,即無眾生可得,故言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真語者,說一切有情無情皆有佛性。實語者,說眾生造惡業,定受苦報。如語者,說眾生修善法定有樂報,不誑語者說般若波羅蜜法,出生三世佛決定不虗不異語者,如來所說初善中善後善,旨意微妙,一切天魔外道無有能超勝,及破壞佛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虗、
無實者,以法體空寂無相可得,然中有恒沙性德,用之不匱,故言無虗。欲言其實,無相可得,欲言其虗,用而無間,是故不得言無,不得言有,有而不有,無而不無。言譬不及者,其惟真智乎?若不離相修行,無由臻此。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
施一切法心有住著,則不了三輪體空,如盲者處暗無所曉了。華嚴經云:聲聞在如來會中聞法如盲如聾,為住諸法相故也。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若菩薩常行般若波羅蜜多,無著無相行。如人有目處於皎日之中,何所不見也?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當來之世者,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濁惡之世邪法競起正法難行。於此時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遇此經,從師稟受讀誦在心精進不妄,依義修行,悟入佛之知見,則能成就阿耨菩提。以是三世諸佛無不知之。
CBETA 编码:X04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