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
第二十二節
vāsāṁsi jīrṇāni yathā vihāya navāni gṛhṇāti naro 'parāṇi tathā śarīrāṇi vihāya jīrṇāny anyāni saṁyāti navāni dehī
vāsāṁsi——衣服;jīrṇāni——殘舊的;yathā——本來的樣子;vihāya——放棄;navāni——新衣服;gṛhṇāti——接受;naraḥ——一個人;aparāṇi——其他;tathā——同樣地;śarīrāṇi——身體;vihāya——放棄;jīrṇāni——老和無用的;anyāni——不同的;saṁyāti——真正地接受;navāni——新的一套;dehī——被體困的。
譯文
正如一個人換上新衣服而放棄舊衣服;同樣地,靈魂接受新的物質身體而拋棄舊和沒有用的身體。
要旨
原子個別靈魂轉換身體,是一件被接受了的事實。儘管有些現代的科學家不相信靈魂的存在,同時他們不能解釋發於心臟的能量泉源,但是他們要接受由童年至少年,少年至青年,青年至老年身體的不斷變更。再由老年轉移到另外一個身體。這已在上一節中解釋過。
原子個別靈魂到另外一個身體的轉移,是超靈特許的恩典。超靈滿足原子靈的願望,猶如一個朋友滿足另外一個朋友的願望。吠陀經典,如蒙達伽奧義書 Muṇḍaka Upaniṣad 和史威達斯華達拉奧義書 Śvetāśvatara Upaniṣad 將靈魂和超靈比喻為兩隻友好的鳥坐在同一棵樹上。其中的一隻鳥(個別的原子靈魂)正在啄食樹上的果實,而另外的一隻鳥(基士拿)祇是望着祂的朋友。在這兩隻鳥中——雖然他們都有着同一的品質——然而一隻被物質樹上的果實所吸引了,另外一隻祇是見證着祂朋友的活動。基士拿是見證着的鳥,而阿尊拿是啄食着的鳥。雖然他們是朋友,一個依然是主人,另外一個是僕人。原子靈魂忘記了這種關係是一個人由一棵樹轉到另外一棵樹或一個身體轉到另外一個身體的原因。芝瓦靈魂 jīva soul 在物質身體上作很艱苦的鬥爭,但一旦他同意接受另外的一隻鳥為至尊的靈魂導師——正如阿尊拿同意跟着基士拿的指示去做一樣——下屬的鳥便立即從悲愴中被解脫出來。嘉答奧義書和史威達斯華達拉奧義書兩經都證明了這一點:
samāne vṛkṣe puruṣo nimagno 'nīśayā śocati muhyamānaḥ juṣṭaṁ yadā paśyaty anyam īśam asya mahimānam iti vīta-śokaḥ
「雖然這兩隻鳥都在同一棵樹上,但在啄食中的一隻因為享受着樹上的果實而處於渴望與憂鬱的狀態中,祇要他一朝將臉孔轉向他的朋友,知道祂是主和讚頌祂——在受難中的鳥便立即從渴望中被解脫出來。」阿尊拿現在已經將他的臉轉向他永恆的朋友——基士拿,和正在從祂那裏了解博伽梵歌。這樣聆聽基士拿的話,他便可以了解主的至高榮耀和免於悲愴。
阿尊拿在這裏被主勸告說不要為他祖父和他老師的身體變更而悲哀。他應該為了以在正義的戰爭中殺死他們的身體而感到高興,因為他們得以立即從各樣身體活動的反應中被洗脫。一個在祭壇前或在正當的戰爭中貢獻出生命的人,便會立即從身體的反應中被洗脫和晉升到生命的更高階段。所以阿尊拿的悲愴是沒有理由的。
CBETA 编码:B019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