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伽梵歌
第二十五節
avyakto 'yam acintyo 'yam avikāryo 'yam ucyate tasmād evaṁ viditvainaṁ nānuśocitum arhasi
avyaktaḥ——隱形的;ayam——這靈魂;acintyaḥ——不可思議的;ayam——這靈魂;avikāryaḥ——不變的;ayam——這靈魂;ucyate——據說;tasmāt——所以;evam——是這樣;viditvā——知道得很清楚;enaṃ——這靈魂;na——不要;anuśocitum——會為它悲愴;arhasi——你應該。
譯文
據說靈魂是看不見的,不可思議的,是永不更改或不變的。知道了這個以後,你便不應該再為身體而悲愴。
要旨
如前所述,如果根據我們的物質計算來量度靈魂的大小,連最強力的顯微鏡也不能看到;所以,他是隱形的。沒有人能夠從實驗中確立靈魂的存在,祇有從 śruti 或吠陀智慧中可以證明。我們要接受這一真理,因為雖然這是一件可以知覺到的事實,但再沒有別的來源可以了解靈魂的存在。有很多東西我們祇能以更高權威的理由來接受。根據母親的權威,沒有人能夠否定他父親的存在。除了母親的權威以外,再沒有別的資源來了解父親的身份。同樣地,除了研究吠陀經典以外再沒有別的資源去了解靈魂了,換句話說,人類的實驗性知識是不能夠理解靈魂的。靈魂是知覺性和知覺——這也在吠陀經中說明了,我們也要接受這一點。不同於身體的改變,靈魂是沒有變更的。在永恆的不變中,靈魂與無限至高靈魂的比較依然是原子性。至高靈魂是無限大的,而原子靈魂是無限小的。所以,無限小的靈魂,因為沒有改變,是永遠不能夠和無限大的靈魂——或具有至高無上性格的神首——相等。這個概念在吠陀諸經中以不同的方式重複地表達用以證實靈魂概念的穩重性。對事物的重複論說對我們貫徹地和沒有錯誤地去了解它是必須的。
CBETA 编码:B019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