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五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行部道次第品第三
(壬二)行部道次第分四:(癸一)為成修道之器而行灌頂,(癸二)成道器已淨三昧耶及律儀,(癸三)住三昧耶先應如何承事,(癸四)善承事已應如何修成就。今初
當於行部所說大悲藏等曼陀羅中獲得灌頂,成為修道之器。其唯入壇,及入壇已灌頂法等,於《根本罪釋》中已說。曼陀羅及灌頂儀軌,恐繁不錄。應於《大日經釋》及《金剛手灌頂經》等中知。
(癸二)成道器已淨三昧耶及律儀
《大日經》云:「當說三昧耶,汝從今以往,乃至命因緣,悉不應棄捨,正法菩提心。汝不應慳悋。損害諸有情,佛為汝宣說,此三昧耶禁,如汝護自命,如是護此等。」又說應住斷十惡等學處。事部所說餘三昧耶,多屬共同故當修學。事行兩部大乘律儀,如《文殊根本經》說即菩薩律儀。故此部根本罪,當如《菩薩地善巧方便經》所說而釋。彼於《戒品釋》中已廣說訖。此兩部中不可以受五部律法而受律儀。其受菩薩戒之儀軌,所有根本罪等,《根本罪釋》中已廣說,茲不更錄。
(癸三)住三昧耶先應如何承事分二:(子一)分別瑜伽,(子二)別釋其義。今初
《大日經》云:「秘密主,天色復有二種,謂清淨及不淨。清淨者,謂現證體性離一切相。不清淨者,謂即顯形有相之色。此二天色能成二種要義,由有相者成辦有相,由無相者亦能成辦有相。佛許由有相,得有相悉地,由安住無相,亦能成有相,是故一切種,當依止無相。」此分有相無相瑜伽。有相者,是離修空性之本尊念誦。無相者,是兼修空性之本尊念誦。勿謂但修空性。若不爾者,應許但修空性瑜伽亦能成佛,以說無相能成二悉地故。經中亦云:「不清淨之天色,謂有相色。」此非但說面臂等色,是說有差別色。(此顯無相中有淨色)佛密論師雖說修空名勝義天,亦立天名。然此經義,是分天色為二,及明依之成何悉地。故應如是而說。《明炬論》中亦說此教顯示二次第之天身。
復可分為世出世間二種瑜伽。《大日經》云:「由外內加行,我說第四支,此復是世間,有所緣無上,可加收攝句,意隨逐本尊,微誦為第一,對有緣者說。意誦名出世,棄捨收攝等,與本尊合一,意取為無異,修自性無別,非是修餘事。」此中出世非是聖者身中無漏,是說無我及彼所攝瑜伽。《善根金剛道次第論》云:「事部行部瑜伽部中,修有相方便及無相方便,大瑜伽中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即是正道。」此說二種次第為無上部,於下三部名為有相無相二種瑜伽。符順此經極為善哉。理由至下當說。
(子二)別釋其義分二:(丑一)釋有相瑜伽,(丑二)釋無相瑜伽。初又分二:(寅一)外四支念誦,(寅二)內四支念誦。今初
事部本尊念誦現有多種,然依行部本尊念誦非有爾多。若知於相續中生起有相無相瑜伽之理,則道支分易於了解。故此不說先護身處,供養福田,供養稱讚本尊等法。當說二種瑜伽修行次第及其念誦。
外四支念誦中初事支者,於自生為本尊之前應修空性,當如是思。自與本尊俱無自性,自身五蘊依止四大諸佛了達於勝義中猶如虛空,於名言中猶如影像。除彼所見更無過上,故自亦應如彼所見而正通達。自及所修本尊俱無自性,是緣起故,猶如影像。次想自與本尊無自性之空性,二無分別。必須獲得堅固定解,乃生本尊。《大日經》云:「若諸菩薩由密咒門行菩薩行,當於身中生起身色。較正等覺更無過上。如我之眼耳鼻舌身是四大種所攝,自性本空,唯假名攝,等同虛空。從業因起不可取執,猶如影像。如是如來現正等覺,亦是互依緣起相續。凡是緣生即同影像。由是因緣,互緣起故,天即是我,我即是天。如是應由身色生起天身。」四部修天之前皆應如是修習空性,若未以見抉擇,唯誦娑拔嚩等真言,收攝現事,全無心要。略釋論中亦引以離一異正理決擇蘊無自性修天瑜伽之教。又從空中起天之法,《略釋論》云:「修本尊瑜伽師,此世俗次第中明二種相,一者謂自心相離一切相,變成月輪等相,而修自身為天。」此說有先修月輪等而生,及不修彼等頓生之二法。說是此經〈天真實品〉等中所說。現譯經中缺此。若依前法,先想自心變為圓滿月輪,上有嗡字。從彼收放光明,自身變成毘盧遮那佛。一面二臂,手結定印。其身金色光鬘圍繞,坐白蓮花及月輪座,頭戴寶冠頂有髮髻,身穿絹羅上下二衣。咒印加持之法,廣略隨宜,茲不詳述。次於前面修與自相同之如來,是為第二事支。次於彼尊心間月輪,安布所誦咒鬘,是為四支念誦。此如《大日經》云:「字與字相合,如是事成事,善防護心意,持誦一洛叉。字是菩提心,第二是為聲,事於自身處,當立自為天,應知第二事,是佛兩足尊。咒師於彼心,想清淨月輪,諸字如次第,於中善安布,當加收攝句,修習命及力。命即說為風,說力名為念,防護此二已,先善修承事。」二種字者,兩部《大日經》釋皆未明說。然如前引《後靜慮釋》,說是四支中之月輪咒鬘。有說為修天時之月輪及咒者,非是經義。防護命力,先於明顯天身求安住分,次緣諸字修念誦等,與前事部所說皆同。此經又云:「咒師一月中,善防護念誦,先行密咒者,一事入一事,大稱一切佛,說名為前行。」此說修習一月,一事入一事者,謂緣前方心間月輪所布咒鬘。若生疲厭,可與自心展轉而修。經說意中念誦,且舉一例,俱說意誦與微誦故。《大日經》云:「或由意持誦,或微聲二相,勝瑜伽當觀。」又此二中,先修微聲念誦。意念誦時遮止命力,與前說同。
(寅二)內四支念誦
由空性中哀阿闇痾四字隨一,如前生起,是第一事。《略釋》說此生起釋迦佛身,於此心間修一月輪清淨堅固猶如明鏡。乃至能見自身為天而修。第二事者,於月輪中,修前所說毘盧遮那,如住龕內。想彼心間月輪有咒安住,而修念誦。於此亦說誦一洛叉。此似亦須二種念誦及意誦時防護命力。「說名為前行」後,又云:「其後可略加,供養花香等,為求成佛故,皆迴向菩提,咒師無所畏,持誦第二月。」此說不雜花等供養承事一月,及雜華等供養承事一月。前經又云:「我多說咒數,當誦三洛叉,是對無罪障,清淨持咒師,說此念誦數,非說餘所行。」如是緣天身持心及依風加行。乃至獲得奢摩他時,應當修習。
(丑二)釋無相瑜伽
若已獲得緣天身等正奢摩他,當修空性。《大日經》云:「若於苑囿,或於寺院,或於崖窟,隨於意遠離處,修菩提心。乃至見相應當修習。」相者《釋論》中謂通達一切法皆無自性三摩地,乃至欲住幾時心能堅住。此中說於四支念誦之前修於空性。是顯修天之前作意空性。然正修空性之次第,是於先修天瑜伽後。如《釋論》云:「由修本尊法身行相無相三摩地門,而修念誦加行之次第者,謂如前說先修四支念誦等一切法。次於本尊二無我性現似顯形色等徧計執性,觀察分析為多極微。」
如何修無相者,如彼經中廣說:「秘密主,若諸菩薩於密咒門行菩薩行,而欲修行無相三摩地者,應作是思。所有諸相為從何生,為從自身或從自心自意生耶。其中身者,謂從業生,應觀彼如艸木土石,無自體用。猶如愚人或如外物,或如偶像。如所造像,雖或有人於彼憤恚,或火、或毒、或刀、或水、或用金剛,若壞、若焚、若斫,然彼無有少分不喜。或用飲食、沐浴、塗香、華鬘、衣服、栴檀、龍腦香等,人天種種上玅資具而為供養,然於彼人亦無歡悅。所以者何,以若於彼性空色像,由我慢故發起顛倒虛妄分別。或行供養,或作損害,其人乃是愚夫自性。秘密主,如是於身當隨身念自性本空。」此說抉擇身自性空而善修習。觀察自心之理,亦如經云:「復次,祕密主,心者,謂無自性離一切相自性本空。祕密主,心無三世,當思離三世者,即由自體遠離諸相。復次,祕密主,愚夫異生,計意有相,當知此乃虛妄分別增語。諸虛妄者即名不生。祕密主,若諸菩薩由密咒門而行諸行,如是思惟,便能證得無相妙三摩地。祕密主,若時安住無相三摩地者,彼於爾時便能趣入如來所說一切密咒。」此說心無自性之理,及唯於心增益執彼實有。如是觀察身心,便能證得無相妙三摩地。得彼三摩地已,能修諸咒悉地。《略釋》中云:「自與天身無二之中,現起顯色形色。次即於彼,或以分析觀為極微,或以本來不生之理,或以自心內向加行攝命之理,或於所現不作意門。如其通達應當現證唯心了別,離天色身無所現境,意如所應誦自明咒。」此說以離一異或金剛理觀察。或於前所說義,以攝命法,攝意不散而住。或於諸戲論境由念正見不作意門,離天形色顯色,修無所現。此與《修次第論》亦極符順。《修次第》下篇云:「《寶雲經》云:如是善巧諸過失已,為離一切諸戲論故,當於空性而修瑜伽。如是於空多修習已,若於何處令心流散令心欣樂,即於是處尋思自性了解為空。又於內心亦當觀察了解為空。次更尋思能了解心所有自性亦知其空。由如是解而能悟入無相瑜伽。此即顯示若不觀察,即便不能悟入無相。」由說以慧觀察乃能悟入無相,即說若捨觀慧不能悟入無相瑜伽。此經亦說欲修無相三摩地者,當觀身心非實。故亦顯示若不以慧觀察諸法真實,則不生無相三摩地。故須恒修,正見決擇諸法無自性義所有定解。若無正見,但不起念分別,或有正見,而正修時不修正見空解,唯不分別,皆非修空性者,此復不可毘鉢舍那觀察太過,當如前說止修觀修間雜而修。
如是事行部中有四最要瑜伽謂天瑜伽、空、風、念誦瑜伽。此中勝義世俗二種瑜伽,是修二身正因。念誦是策發本尊心誓之支分,攝於修世俗天瑜伽之中。風瑜伽者是能堅固二種天瑜伽之支分,通二分攝,故總攝為有相無相二種瑜伽。
然於此中說無圓滿次第,故由向內攝風之力所生樂明無分別定,及依此之無相瑜伽,皆非圓滿次第。無上圓滿次第諸不共法,皆當無雜了知。若不詳知下部所有道之差別,則不能知上部不共道故。
(癸四)善承事已應如何修成就
或依劍等外物,修持明劍仙等。或依內身諸處,修地水火風輪,作息災增益等事業。或修曼殊室利等法,感彼菩薩摩頂或讚善哉。若念誦後能感彼相,即得不失菩提心三摩地。此經宣說此等眾多悉地之法。
若於彼四攝道總聚、善能貫攝二部續中諸雜亂義,將諸續教現為教授。乃能墮入知教者數。若不如是,僅能了知道之一分。非為了知總道宗要。故具慧者,當於二部續教現為教授之法,勵力修學。
行部要典《大日經》,依據佛密論師解,今釋二瑜伽次第,是為易入行部門。
CBETA 编码:B006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