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會疏
大般涅槃經名字功德品第六
名字功德品
夫世間名字有同有異同者俱是體上之稱異者名召於體字歎其德佛法亦爾隨順世間強分同異以大般涅槃為名其餘稱歎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正法門等悉皆是字而此名字通有功德今先分別名之功德文中舉七善七譬釋此經名謂語善義善文善純備具足是獨一善清淨是行善梵行是慈善金剛寶藏是備具善冶城取上中下足為十善開善合為八善今依七譬釋七善文又餘經及下文皆言七善不勞足之初譬明大是廣義所謂八河入海又是深義所謂一方深奧祕密又大是極義所謂悕望永斷又是第一義所謂象迹為最又是勝義所謂秋耕為勝又大是寂義所謂善治亂心又大是具足義所謂八味具足皆一一敘之名大般涅槃此即名功德次稱歎字功德功德有三一是諸佛之師文云無量無邊諸佛世尊之所修習二是菩薩之門文云菩薩修是大般涅槃得正法門能為良醫三杜眾生四惡之趣文云眾生聞此經名墮四趣者無有是處然涅槃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略舉三條釋字功德六卷名受持品此從能持人得名此文從所持法得名互舉一邊此品答上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之問文中明諸佛修習已到彼岸菩薩得聞則是中流眾生聞名發足此岸然涅槃之河非彼此中而彼此中一問三答答過所問就文為四一勸持二問三答四領解初為二一勸持。
爾時如來復告迦葉善男子汝今應當善持是經文字章句所有功德。
二受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名生四趣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如是經典乃至無量無邊諸佛之所修習所得功德我今當說。
受持功德不墮四趣者舊云聞經修行登於性地是則不墮二云為作遠緣起惡則墮但藉此緣後能反本又云聞經理解與聞慧相應理數不墮興皇云聞經名者下文自云名無名故聞不聞故如此聞名無生正解尚超人天寧墮四趣當知所得功德超度有流是佛境界二乘不知今皆不然聞經得解自是生解功德何關歎於聞經功德此不相應但持五戒五戒小善尚不墮惡況復修行夫大涅槃是深廣極勝第一寂靜具足之名信此為受不忘為持如此聞名自不墮惡不俟深解。
二白佛去是問為二一問名功德。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
二問持功德。
菩薩摩訶薩云何奉持。
向聞勸持及以聞名既猶未了是故更問。
三佛答其二問即為兩章答名為三初判名次明七善三明七譬初文可見。
佛告迦葉是經名為大般涅槃。
次七善者。
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義味深邃其文亦善純備具足清淨梵行金剛寶藏滿足無缺汝善諦聽我今當說。
舊釋序正流通為初中後善招提云萬德是初善萬善是中善萬果為後善果與善殊此不可用經約行施是初善持戒為中善得報為後善(云云)。
三七譬者。
善男子所言大者名之為常如八大河悉歸大海此經如是降伏一切諸煩惱結及諸魔性然後要於大般涅槃放捨身命是故名曰大般涅槃善男子又如醫師有一祕方悉攝一切所有醫術善男子如來亦爾所說種種妙法祕密深奧藏門悉皆入此大般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農夫春月下種常有希望既收果實眾望都息善男子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修學餘經常希滋味若得聞是大般涅槃希望餘經所有滋味悉皆永斷是大涅槃能令眾生度諸有流善男子如諸迹中象迹為最此經如是於諸經三昧最為第一善男子譬如耕田秋耕為勝此經如是諸經中勝善男子如諸藥中醍醐第一善治眾生熱惱亂心是大涅槃為最第一善男子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云何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涼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無垢八者快樂是為八味具是八味是故名為大般涅槃若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是中復能處處示現涅槃是故名為大般涅槃。
他解六譬釋大後一譬釋般涅槃今觀文初譬釋大後六譬釋般涅槃然通釋名不分別也問此中以常釋大應以大釋常便為不異答一往名異其意則同以非常非無常故常非小非大故大故互相釋降伏諸結者即煩惱魔魔性者天魔放捨身命者即陰死兩魔餘五譬可見最後譬中云八味者以譬四德開常出恒不為緣生故常不為緣滅故恒開樂出安外無能壞為安內無所受為樂無垢與清涼同皆是淨不老不死同皆是我問云何是酥之八味有人用八功德水為答此不爾水乳體別本不相關(云云)輭輕屬觸不臭是香飲時無苦調適是功德云何併之而作味釋有人以六味為答此亦不然苦辛鹹酢酥中永無對義不便數又不足今謂乳酪時淡其味不足醍醐時濃味已純一酥居季孟之間兼備眾味可得為譬酥有生熟去酪近即酪漿二味乳是其本即五味也就甜淡膩即為八味。
二善男子下答奉持問。
迦葉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於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當如是學如來常住法僧亦然。
上答名則廣今答持何略既廣達名字受持功德亦復不少故不多說。
四白佛下領解也初領名。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甚奇世尊如來功德不可思議法僧亦爾不可思議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議。
後領功德。
若有修學是經典者得正法眼能為良醫若未學者當知是人盲無慧眼無明所覆。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
涅槃經疏卷第四
日東 天台沙門本純 分會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三
CBETA 编码:X06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