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會疏
大般涅槃經文字品第十三
文字品
此品意有四一次第者上性品明字下之理此品明理上之字答上問云何解滿字及與半字義前品名字功德正論此經專解出世上上滿字今品通論眾教若半若滿世間出世間上上等文字開密者他解無常為半常為滿興皇彈云如樝棃兩片是半邊之滿他又解昔說無常不名為滿今教具說常與無常是故名滿又彈若以常足無常者一片棃足半片樝應為一果者此是𧂐足滿興皇解涅槃佛性之體非常非無常常無常具足故名為滿今明彼家彈舊或為半邊或為𧂐足滿自說非常非無常常無常為滿者此亦是樝棃柿栗四片合為一果今依此品開一切字悉是滿字文云如來出世能滅半字是故汝今應離半字隨逐滿字於一切法無礙無著本對半明滿既無有半亦復無滿當知字非字以無字為滿字文云半字是諸經書記論文章根本又半字是煩惱言說根本又云滿字是善法根本一切善法言論根本異論呪術一切文字悉是佛說非外道說當知佛所說者悉是內道正法此以正法而為滿字又云若解文字能令眾生口業清淨佛性不爾不假文字然後清淨佛性自淨當知諸字悉是佛性佛性非字非非字而能字能非字故稱滿字雖有三義勿作三解即字無字無字即字亦即非字非不字具足無缺不縱不橫爾乃名滿譬如金銀種種等寶同入爐冶俱成一器而種種不失亦名種種亦名於一一即種種種種即一亦復非一非種種而一而種種開一一字悉是佛性法性法界亦復如是包一切字不得一字一切字而具一字一切字豈隔半邊而非滿字是則名為開祕說滿從此立名名文字品文中為三一略標字本二廣明字義三領解述成。
佛復告迦葉所有種種異論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說非外道說。
初文先總標異論呪術皆是佛說有二解一云根本皆在佛法之中三寶四諦涅槃四德悉是佛法名教長者去後劫掠羣牛外道偷之安其己典二云是佛方便之說如清淨法行經云迦葉為老子儒童為顏回光淨為孔子若如前解佛則認歸若如後解方便施與若開一切文字皆佛正法則非認非與(云云)。
迦葉白下第二廣明字義有二番問答初問如文。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說字根本。
佛言下如來重答為三初明文理之本。
佛言善男子初說半字以為根本。
持諸記論下二別明字本。
持諸記論呪術文章諸陰實法。
凡夫人下三明學半得悟滿法。
凡夫之人學是字本然後能知是法非法。
迦葉復白下第二番騰問請答問如文。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字者其義云何。
善男子十四音下如來答為三一通明諸字二別釋半滿三結得失亦是明無字之義初又四一以音隨字即是明音二以字隨音即是明字三音字所因四音字利益。
善男子有十四音名為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則為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阿(〔短〕)者不破壞故不破壞者名曰三寶譬如金剛又復阿者不流故不流者即是如來如來九孔無所流故是故不流又無九孔是故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來如來無作是故不流又復阿者名為功德功德者即是三寶是故名阿次阿(長)者名阿闍黎阿闍黎者義何謂耶於世間中得名聖者何謂為聖聖名無著少欲知足亦名清淨能度眾生於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為聖又復阿者名曰制度修持淨戒隨順威儀又復阿者名依聖人應學威儀進止舉動供養恭敬禮拜三尊孝養父母及學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諸菩薩摩訶薩等是名聖人又復阿者名曰教誨如言汝來如是應作如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儀法是名聖人是故名阿伊(短)者即是佛法梵行廣大清淨無垢譬如滿月汝等如是應作不作是義非義此是佛說此是魔說是故名伊伊(長)者佛法微妙甚深難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若能持者則名護法又自在者名四護世是四自在則能攝護大涅槃經亦能自在敷揚宣說又復伊者能為眾生自在說法復次伊者為自在故說何等是耶所謂修習方等經典復次伊者為斷嫉妒如除稗穢皆悉能令變成吉祥是故名伊憂(短)者於諸經中最上最勝增長上上謂大涅槃復次憂者如來之性聲聞緣覺所未曾聞如一切處北單越最為殊勝菩薩若能聽受是經得名最上最勝是故名憂憂(長)者譬如牛乳諸味中上如來之性亦復如是於諸經中最尊最上若有誹謗當知是人與牛無別復次憂者是人名為無慧正念誹謗如來微密祕藏當知是人甚可憐憫遠離如來祕密之藏說無我法是故名憂者即是諸佛法性涅槃是故名黳者謂如來義復次黳者如來進止屈伸舉動無不利益一切眾生是故名黳烏者名煩惱義煩惱者名曰諸漏如來永斷一切煩惱是故名烏炮者謂大乘義於十四音是究竟義大乘經典亦復如是於諸經論最為究竟是故名炮菴者能遮一切諸不淨物於佛法中能捨一切金銀寶物是故名菴痾者名勝乘義何以故此大乘典大涅槃經於諸經中最為殊勝是故名痾(安餓反)。
迦者於諸眾生起大慈悲生於子想如羅睺羅作妙善義是故名迦呿者名非善友非善友者名為雜穢不信如來祕密之藏是故名呿伽者名藏藏者即是如來祕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故名伽伽(重音)者如來常音何等名為如來常音所謂如來常住不變是故名伽俄者一切諸行破壞之相是故名俄遮者即是修義調伏一切諸眾生故名為修義是故名遮車者如來覆蔭一切眾生譬如大蓋是故名車闍者是正解脫無有老相是故名闍闍(重音)者煩惱繁茂譬如稠林是故名闍若者是智慧義知真法性是故名若吒者於閻浮提示現半身而演說法譬如半月是故名吒侘者法身具足譬如滿月是故名侘(土家反)荼者是愚癡僧不知常與無常譬如小兒是故名荼荼(重音)者不知師恩譬如羝羊是故名荼拏者非是聖義譬如外道是故名拏多者如來於彼告諸比丘宜離驚畏當為汝等說微妙法是故名多他者名愚癡義眾生流轉生死自纏如蠶蛣𧏙是故名他陀者名曰大施所謂大乘是故名陀陀(重音)者稱讚功德所謂三寶如須彌山高峻廣大無有傾倒是故名陀那者三寶安住無有傾動譬如門閫是故名那波者名顛倒義若言三寶悉皆滅盡當知是人為自疑惑是故名波頗者是世間災若言世間災起之時三寶亦盡當知是人愚癡無智違失聖旨是故名頗婆者名佛十力是故名婆婆(重音)者名為重擔堪任荷負無上正法當知是人是大菩薩是故名婆摩者是諸菩薩嚴峻制度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是故名摩耶者是諸菩薩在在處處為諸眾生說大乘法是故名耶囉者能壞貪欲瞋恚愚癡說真實法是故說囉羅輕者名聲聞乘動轉不住大乘安固無有傾動捨聲聞乘精勤修習無上大乘是故名羅和者如來世尊為諸眾生雨大法雨所謂世間呪術經書是故名和賖者遠離三箭是故名賖沙者名具足義若能聽是大涅槃經則為已得聞持一切大乘經典是故名沙娑者為諸眾生演說正法令心歡喜是故名娑訶者名心歡喜奇哉世尊離一切行怪哉如來入般涅槃是故名訶羅者名曰魔義無量諸魔不能毀壞如來祕藏是故名羅(來〔家〕)復次羅者乃至示現隨順世間有父母妻子是故名羅魯流盧樓如是四字說有四義謂佛法僧及以對法言對法者隨順世間如提婆達示現壞僧化作種種形貌色像為制戒故智者了達不應於此而生畏怖是名隨順世間之行以是故名魯流盧樓。
初文音隨字者十四音也是十四音去是也古來六解大為二途前四解單後二解複一宗師云書缺二字師不能通故無兩音止有十二二招提足悉曇二字三梁武足涅槃二字引經云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四開善云於十二字中止取十字除後菴痾謂是餘聲故經釋炮音便云於十四音是究竟義更取下魯留盧樓四音足為十四插著中心謂阿阿伊伊憂憂魯留盧樓𪐭等五莊嚴複解前十二為六音後五五相隨又取後三三相對中四字耶囉和賖足前五成六足上成十二取羅沙娑呵羅(來家反)為一遲音魯留盧樓為一速音是為十四六冶城云前兩兩相隨有六次五五相隨有五後三三相隨有三合成十四音觀師云古來六解次第彈之初云書缺二字者外道師不解反啟問太子太子自知今說涅槃豈不安二字猶云書缺彈招提者悉曇通是外國十四音之總名豈得將總足別彈梁武者涅槃亦云槃利涅𨽻槃那此則六字亦云般涅槃那此則四字何故止取兩字足之彈開善者除菴痾兩字足魯留盧樓四字若魯留盧樓是音者何不在音次第而在字後安之彈莊嚴者經文現云十四音何時云以字足音音字兩異何得相渾莊嚴不成冶城亦壞又河西以前十二即是十二音取後四字合為二音古經本云黎樓黎樓即是四字為二音足前為十四又梵本言字不言音今十二字或十六字隨世所用又一解云初十二是音後迦佉下是字又一解云初十二字有三事一字二語三音因此字以為言論端首然後方及餘字故言字本初半字者世法名半字佛性名滿字又以九部為半字大乘為滿字又云梵本無半滿之言但以事未成為半成就為滿興皇有半邊相足無牽申等滿(云云)河西云十二字喻之如飯後二十五字喻之如羮後九字攝持諸句如守門人亦如瓔珞後九字亦字亦音魯留下之二字童所不習學。
吸氣舌根是第三明諸字所因。
吸氣舌根隨鼻之聲長短超聲隨音解義皆因舌齒而有差別。
皆有差別故迦佉等是舌本聲多他等是舌上聲吒咤等是舌頭聲波頗等是脣間聲遮車等是齒間聲故言皆因舌齒差別。
如是字義下第四明字之利益。
如是字義能令眾生口業清淨眾生佛性則不如是假於文字然後清淨何以故性本淨故雖復處在陰界入中而亦不同陰界入也是故眾生悉應歸依諸菩薩等以佛性故等視眾生無有差別是故半字於諸經書記論文章而為根本。
前舉字義後明佛性云不如是。
又半字下第二別釋半滿為三先法次譬三合。
又半字義皆是煩惱言說之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
譬如世間為惡行者名為半人修善行者名為滿人。
如是一切經書記論皆因半字而為根本若言如來及正解脫入於半字是事不然何以故離文字故是故如來於一切法無閡無著真得解脫何等名為解了字義有知如來出現於世能滅半字是故名為解了字義若有隨逐半字義者是人不知如來之性。
何等名下第三更明無字之義亦是得失。
何等名為無字義耶親近修習不善法者是名無字又無字者雖能親近修習善法不知如來常與無常恒與非恒及法僧二寶律與非律經與非經魔說佛說若有不能如是分別是名隨逐無字義也我今已說如是隨逐無字之義善男子是故汝今應離半字善解滿字。
後番領解述成如文。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應當善學字數今我值遇無上之師已受如來殷勤誨敕。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樂正法者應如是學。
CBETA 编码:X06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