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會疏
大般涅槃經鳥喻品第十四
鳥喻品
河西云文字鳥月三品同明真應文字半滿只是鳥喻常無常常無常只是月喻隱顯因字識理達常無常能隱能顯今更次之如來常依二諦三諦說法故知文字是佛教即文字達三諦具足一教一切教欲顯圓滿修多羅故題文字品次鳥喻者依教立行即雙流行二行竝觀一行一切行下文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次文字之後明二鳥共行故成次第亦是依教生智智望於教教即成境由境發智由智立行教轉成境智轉成行故為次第此品答云何共聖行娑羅迦鄰提此還舉鳥以況於行以為答問能喻是娑羅迦鄰提所喻是雙流共行舊解不同或言娑羅是雙迦鄰是鳥然娑羅翻為堅固何得言雙或言娑羅是一隻鄰提是一隻此乃兩類不得是雙或言娑羅一雙迦鄰提一雙引下文云鳥有二種一名鴛鴦二名鄰提此乃兩類為兩雙或言娑羅翻為鴛鴦問中問娑羅答中答鴛鴦類異義同乃以鴛鴦替於娑羅或言鄰提無翻或翻為天鶴引六卷云鴈鶴舍利然漢不善梵音只增諍競意在況喻取其雌雄共俱飛息不離以況一中無量無量中一非一非無量而一而無量呼為雙流乃名共行問為凡與凡共行聖與聖共行凡與聖共行他解云觀生死無常不識涅槃常觀涅槃常不識生死無常二解不明如但識金不識鍮但識鍮不識金若精識二物乃是雙觀苦樂我無我亦如是聖如是行凡亦如是故言共行此不應爾與譬相違譬明二鳥俱遊如汝所釋一鳥窮下之生死一鳥窮高之涅槃昇沈碩乖雙遊不顯假令二鳥但雙遊下不雙遊高遊高不遊下雙遊不成又一家引半滿約一法雙遊約二法若取生死無常佛果是常共為滿者兩物各異棃柰體別安得是滿夫雙遊者觀生死中有常無常觀佛果中亦常無常取生死涅槃兩常為一雙滿取生死涅槃兩無常為一雙半即是兩法共起乃曰雙遊今明義皆不爾兩常俱起乃是二雄俱飛兩無常起乃是二雌竝飛與譬相背雙遊不成今言雙遊者生死具常無常涅槃亦爾在下在高雙飛雙息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諦即中中即二諦非二中而二中是則雙遊義成雌雄亦成事理雙遊其義既成名字觀行乃至究竟雙遊皆成橫豎具足無有缺減此中備有凡凡共行凡聖共行非凡非聖共行約人法分別俱成以是義故故云鳥喻品文為二先總次別總又二初略後論義略中先譬後合。
佛復告迦葉善男子鳥有二種一名迦鄰提二名鴛鴦遊止共俱不相捨離。
是苦無常無我等法亦復如是不得相離。
初譬中舉二鳥譬常無常而合文以苦無我合者但是略耳私謂又顯義同是故互出具論應六。
次論義中先問。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是苦無常無我如彼鴛鴦迦鄰提鳥。
後答答中先法後譬。
佛言善男子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常異法無常異法是我異法無我。
初法中言異法是苦是樂者舊云生死異涅槃涅槃異生死故言苦樂觀師言前多斥倒約豎以論常與無常今品一時明常無常只生死中有異法而說苦有異法而說樂乃至我無我亦如是。
譬如稻米異於麻麥麻麥復異豆粟甘蔗。
後譬五穀各異成前異意下別譬中云華葉無常而果是常者非常住常言華葉不定故無常果已定故是常借此以顯無常成常。
從如是諸種去別說共行又二初別說次論義初別說為三一就生死明無常二就涅槃明無我三雙就生死涅槃以明苦樂然前兩是橫後一是豎理應備論但文互現初文又二初正明二行次結章初正明中舉五譬初譬又二先譬次合譬又三一譬二論義三領解。
如是諸種從其萌芽乃至華葉皆是無常果實成熟人受用時乃名為常何以故性真實故。
初中萌牙譬生死中無常熟時譬生死中常。
次論義二先問次答。
迦葉白佛言世尊如是等物若是常者同如來耶。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說何以故若言如來如須彌山劫壞之時須彌崩倒如來爾時豈同壞耶。
善男子汝今不應受持是義善男子一切諸法唯除涅槃更無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諦言果實常。
答中明生死常與如來常異。
三迦葉下領解又二先領解次述成等皆可見(云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佛所說。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
善男子雖修一切下二合譬。
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乃至未聞大般涅槃皆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
未聞是經皆言無常聞是經已皆云是常豈非生死中具常無常契經諸定者修多羅翻名為契經又是定藏故言諸定後四譬皆有合。
復次善男子如菴羅樹其華始敷名無常相若成果實多所利益乃名為常。
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時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金礦消鎔之時是無常相鎔已成金多所利益乃名為常。
次譬云金卝者玉未理者名璞金未理者亦名卝此有木邊王邊之異金未治亦名礦礦者黃金名也(云云)招提呼為朴音觀師呼為礦音然卝字兩喚(云云)。
如是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時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壓時名曰無常既壓成油多有利益乃名為常。
善男子雖修一切契經諸定未聞如是大涅槃時咸言一切悉是無常聞是經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曉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為常。
復次善男子譬如眾流皆歸於海。
一切契經諸定三昧皆歸大乘大涅槃經何以故究竟善說有佛性故。
是故我言下第二結章。
善男子是故我言異法是常異法無常乃至無我亦復如是。
正應明常無常而復結言無我欲明例爾。
迦葉白佛下第二就涅槃以明無我我二行無憂悲即有我有憂悲即無我文為二先問後答問為二正問結問。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已離憂悲毒箭憂悲者名為天如來非天憂悲者名為人如來非人憂悲者二十五有如來非二十五有。
是故如來無有憂悲何故稱言如來憂悲。
一往謂是無端之問然佛說涅槃亦有無常無常是有為有為即憂悲今問憂悲是問涅槃有無常不。
佛答為四一釋問二歎理三重釋問四重歎理初文二先譬後合譬中三先正作譬次更為譬作譬三還以譬合譬初云無想天者是譬。
善男子無想天者名為無想若無想者則無壽命若無壽命云何而有陰界諸入以是義故無想天壽不可說言有所住處。
次更舉樹神譬顯無想譬即是為譬作譬。
善男子譬如樹神依樹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節依莖依葉雖無定所不得言無。
無想天壽亦復如是。
佛法亦爾下以譬合譬。
善男子佛法亦爾甚深難解如來實無憂悲苦惱而於眾生起大慈悲現有憂悲視諸眾生如羅睺羅。
二復次善男子無想天下歎理甚深先譬次合。
復次善男子無想天中所有壽命唯佛能知非餘所及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亦復如是。
迦葉如來之性清淨無染猶如化身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言如來無憂悲者云何能利一切眾生弘廣佛法若言無者云何而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不等視如羅睺羅如是之言則為虗妄以是義故善男子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性不可思議無想天壽不可思議如來有憂及以無憂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如來實無憂悲但於無中說有眾生有苦未得脫難見佛有苦既其有苦即有憂悲佛斷苦因受第一樂復無憂悲有憂即無我無憂即有我若應物云如來有憂實理即無今問既示有悲亦應有苦如來心地不念眾生應是無苦問如來實無憂喜汝何以云如來實喜今亦反問佛無憂喜何以定云如來無憂我說如來實非憂喜義說憂悲此是不定之言。
三譬如空中下重釋問兩譬先舉舍住譬次舉幻師譬皆先譬次合初譬中有二前為法作譬。
善男子譬如空中舍宅微塵不可住立若言舍宅不因空住無有是處以是義故不可說舍住於虗空不住虗空凡夫之人雖復說言舍住虗空而是虗空實無所住何以故性無住故。
心亦如是下即為譬作譬。
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說言住陰界入及以不住無想天壽亦復如是。
後復舉無想天壽亦為譬作譬。
如來憂悲下正合。
如來憂悲亦復如是若無憂悲云何說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若言有者復云何言性同虗空。
譬如幻師下次譬二譬合。
善男子譬如幻師雖復化作種種宮殿殺生長養繫縛放捨及作金銀瑠璃寶物叢林樹木都無實性。
如來亦爾隨順世間示現憂悲無有真實善男子如來已入大般涅槃云何當有憂悲苦惱若謂如來入於涅槃是無常者當知是人則有憂悲若謂如來不入涅槃常住不變當知是人無有憂悲。
四如來有憂及以無憂下重歎理又四一法二譬三合四結此即法說。
如來有憂及以無憂無能知者。
譬如下人下第二譬說。
復次善男子譬如下人能知下法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不知於上上者知上及知中下。
若依毗曇有三種度義一人度二根度三地度下果不知上果上果能知下即是人度鈍根不知中上中上能知下即是根度初禪不知上禪上禪能知下禪即是地度成論不爾互有知義明獼猴尚見佛心豈有鈍根不能知利今亦有少分故知亦得言知不能具足知故亦言不知。
三合譬四結可尋。
聲聞緣覺亦復如是齊知自地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閡智示現幻化隨順世間凡夫肉眼謂是真實而欲盡知如來無閡無上智者。
無有是處有憂無憂唯佛能知。
以是因緣異法有我異法無我是名鴛鴦迦鄰提鳥。
復次善男子下第三雙就生死涅槃以明苦樂即是豎論文中有二先釋後論義就初釋中三謂譬合結此即譬說。
復次善男子佛法猶如鴛鴦共行是迦鄰提及鴛鴦鳥盛夏水長選擇高原安處其子為長養故然後隨本安隱而遊。
二鳥喻法身子譬眾生盛夏水漲譬起倒選擇高原者病無常即須常藥常為高原病常即無常為藥以無常為高原即是非常非無常常無常具足能離諸倒為長養者譬令其解常無常理然後隨本安穩而遊譬如來度訖然後遊諸覺華。
如來出世下第二合譬。
如來出世亦復如是化無量眾令住正法如彼鴛鴦迦鄰提鳥選擇高原安置其子如來亦爾令諸眾生所作辦已即便入於大般涅槃。
是名異法下第三結成。
善男子是名異法是苦異法是樂諸行是苦涅槃是樂第一微妙壞諸行故。
迦葉白佛下第二論義三番問答具簡六行此初番又二先問次答問可見。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眾生得涅槃者名第一樂。
此中又兼常無常我無我等。
佛言下第二如來答又四先舉二偈為答次長行解釋初中又二初偈明生死涅槃二果次偈明生生涅槃二因初偈上半明涅槃果下半明生死果次偈亦爾可見。
佛言善男子如我所說諸行和合名為老死。
謹慎無放逸 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謹慎
是名為死句
若不放逸者 則得不死處 如其放逸者
常趣於死路
次長行從若放逸者下具釋上兩偈如文。
若放逸者名有為法是有為法為第一苦不放逸者則名涅槃彼涅槃者名為甘露第一最樂若趣諸行是名死處受第一苦若至涅槃則名不死受最妙樂若不放逸雖習諸行是亦名為常樂不死不破壞身云何放逸云何不放逸非聖凡夫是名放逸常死之法出世聖人是不放逸無有老死何以故入於第一常樂涅槃以是義故異法是苦異法是樂異法是我異法無我。
三如人在地下明下不知上以明於苦亦二先譬後合。
如人在地仰觀虗空不見鳥迹。
初譬中明不見鳥迹者欲明空中鳥飛無行地迹亦有毛羽氣息當其飛處亦有此迹但非地下人之所見。
善男子眾生亦爾無有天眼在煩惱中而不自見有如來性是故我說無我密教所以者何無天眼者不知真我橫計我故因諸煩惱所造有為即是無常是故我說異法是常異法無常。
合如文。
四精勤勇進下明上能知下以明於樂又二初舉兩偈正是解釋此初偈明人。
精勤勇健者 若處於山頂 平地及曠野
常見諸凡夫
後偈明法。
昇大智慧殿 無上微妙臺 既自除憂患
亦見眾生憂
次少長行通釋二偈。
如來悉斷無量煩惱住智慧山見諸眾生常在無量億煩惱中。
迦葉白佛下第二番先問次答問中二先非佛說次則難。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偈所說是義不然。
何以故入涅槃者無憂無喜云何得昇智慧臺殿復當云何住在山頂而見眾生。
難意既無憂無喜云何復言昇智慧臺。
佛言善男子智慧殿者即名涅槃無憂患者謂如來也有憂患者名凡夫人以凡夫憂故如來無憂須彌山頂者謂正解脫勤精進者譬須彌山無有動轉地謂有為行也是諸凡夫安住是地造作諸行其智慧者則名正覺離有常住故名如來如來憫念無量眾生常為諸有毒箭所中是故名為如來有憂。
佛答以凡夫有憂故云如來無憂正是對治之義又正念眾生故言有憂如淨名說眾生病故菩薩亦病。
第三番亦先問後答皆可尋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使如來有憂悲者則不得稱為等正覺。
佛告迦葉皆有因緣隨有眾生應受化處如來於中示現受生雖現受生而實無生是故如來名常住法如迦鄰提鴛鴦等鳥。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日東 天台沙門本純分會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八
CBETA 编码:X06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