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規矩直解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三性即善.惡.無記。三量謂現量.比量.非量也。此識若與五識同起。率爾緣現在境。不帶名言。不執為外。則屬現量。若入禪定緣禪定境。亦屬現量。若入二空觀智。或根本智親證真如。或後得智變相觀空。亦皆現量。若籍眾緣而觀于義不倒不謬。如見烟知火。見角知牛等。則名比量。若顛倒推求虗妄計度不能如理而解。不能如事而和。無我計我。不淨謂淨等。又如見杌疑人。見繩疑蛇等。又如翳覩空華。捏觀二月等。皆名非量也。三境即性境.帶質境.獨影境。性境已如前釋。帶質復有二種。一者以心緣心。名真帶質。即第六識通緣一切心及心所。第七識單緣第八識之見分是也。二者以心緣色。名似帶質。謂帶彼相起。有似彼質。如依經作觀。非是五識所緣現境故也。獨影境亦有二種。一者無質獨影。如緣龜毛等。二者有質獨影。如依經作觀。雖似托彼為質。終是獨頭意識所現影故。今第六識最為明利。故能通緣三境。而於三界輪轉之時最易可知也。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謂此第六識心與五十一心所皆得相應。所謂徧行五.別境五.善十一.根本煩惱六.大隨八.中隨二.小隨十.不定四。隨其所起或多或少。初無一定。故須臨時別配。具如唯識論中諸門分別也。根本煩惱即貪.瞋.癡加慢.疑.邪見為六。小隨十謂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不定四謂悔.眠.尋.伺。
性界受三恒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言此第六識心。或時與信等相連則為善性。或時與根隨煩惱相連則為惡性。或時不與善惡相連。但與遍行.別境等相連則便為無記性。故三性恒轉易也。或緣欲界。或緣色界。或復緣無色界。故三界恒轉易也。或時喜受。或時樂受。或時憂受。或時苦受。或時不苦不樂名為捨受。故五受恒轉易也。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謂身.語二業皆由此第六識方能動發。由第六識與發業惑相應。能造善惡引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時能招六道總報。由第六識與潤生惑相應。能造善惡滿業。此業雖謝。所熏種子至成熟位能招六道別報。所招總報名真異熟。所招別報名異熟生。若總若別苦樂萬狀。皆第六識造業所牽感也。
發起初心歡喜地 俱生猶自現纏眠
發起初心者謂妙觀察智。相應心品初發起時。在于菩薩初歡喜地也。蓋由資糧.加行位中用有漏聞思修慧。漸伏我法二執現行。亦復助黑無漏智種令其漸漸成熟。故至初歡喜地頓斷分別我法二執種子。得與妙觀察智相應。然其俱生我法二執之現行纏繞及隨眠種子尚自未斷。猶須數數修習之力乃能伏斷也。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此明菩薩第七地後俱生我執永伏。雖有俱生微細法執。或時現起而非有漏。故能觀察諸法圓滿明淨。普照大千世界機緣。隨應說法化度也。
CBETA 编码:X089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