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
梵網經序
《梵网经》乃是万法根源、诸经精要,为佛陀开示真理的根本准则,修行者证道的正确途径。因此如来权宜施设的教法虽无量无边,其核心要义无不以此经为根本指南。前秦君主苻坚见识通达、心超尘俗,虽威震天下而志在玄妙,虽教化八方而静思出离。故于弘始三年(公元401年)佛法东传之际,诏请天竺法师鸠摩罗什于长安草堂寺,会集三千义学僧众,手持梵本、口译经论五十余部。其中《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唯第十品《菩萨心地品》专明菩萨修行阶位。其时道融、道影等三百僧众当即领受菩萨戒,人人诵持此品作为修行根本。师徒法缘和合,恭录此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为使仰慕菩提者依此悟入实相,愿后代众生同沾法益。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那时释迦牟尼佛在第四禅天的摩醯首罗天王宫中,与无量的大梵天王以及不可说不可说的菩萨众,宣说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讲的心地法门品。这时释迦佛身放智慧光明,光芒照耀从天宫直至莲花台藏世界。其中一切世界的一切众生,彼此相视心生欢喜,却不知这光明因何而生,全都起了疑惑;无量的天人也同样心生疑惑。
当时,法会中有一位玄通华光王菩萨从大庄严花光明定中起身,借助佛的神力放出金刚般洁白的云光,光芒普照一切世界。所有在场的菩萨都聚集在一起,同心异口询问:这般光明呈现何种瑞相?这时释迦牟尼佛便带着此界大众,返归莲花台藏世界那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殿中,见到卢舍那佛端坐在百万莲花放赫赫光明的宝座上。释迦佛与在场大众同时向卢舍那佛足下顶礼。释迦佛启问:此世界从大地到虚空的一切众生,凭借何种因缘能成就菩萨十地之道?将来成佛时会显现怎样的相状?如同《佛性本原品》中详尽询问一切菩萨修行根本的内容。
那时卢舍那佛心生大欢喜,显现虚空光明体性本原成佛常住法身三昧,对大众开示道:诸位佛子啊,当专心聆听,善加思惟并如实修行。我历经百阿僧祇劫修习心地法门,以此作为根本因缘,最初舍离凡夫身成就无上正觉,名为卢舍那佛,安住于莲花台藏世界海。此莲台周围遍布千叶,每一叶即是一个世界,合为千世界,我示现千尊释迦佛分身安住千世界。其中每一叶世界中,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大洲、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化现的释迦佛坐在百亿菩提树下,分别演说你们所询问的菩萨心地法门。其余九百九十九尊释迦分身,各自示现千百亿释迦佛化身也是如此。千叶莲花上的诸佛皆是我的化身,千百亿释迦佛皆是千释迦的化身。我即是究竟本原,名为卢舍那佛。
那时,莲花台藏座上的卢舍那佛,广泛回答千位释迦和千百亿释迦所提出的心地法门问题:诸佛应当知道,在坚信忍中有十种发趣心导向果位:一是舍心,二是戒心,三是忍心,四是进心,五是定心,六是慧心,七是愿心,八是护心,九是喜心,十是顶心。诸佛应当知道,从这十种发趣心进入坚法忍中,有十种长养心导向果位:一是慈心,二是悲心,三是喜心,四是舍心,五是施心,六是好语心,七是益心,八是同心,九是定心,十是慧心。诸佛应当知道,从这十种长养心进入坚修忍中,有十种金刚心导向果位:一是信心,二是念心,三是回向心,四是达心,五是直心,六是不退心,七是大乘心,八是无相心,九是慧心,十是不坏心。诸佛应当知道,从这十种金刚心进入坚圣忍中,有十种地导向果位:一是体性平等地,二是体性善慧地,三是体性光明地,四是体性尔焰地,五是体性慧照地,六是体性华光地,七是体性满足地,八是体性佛吼地,九是体性华严地,十是体性入佛界地。这四十种法门,是我过去身为菩萨时修行进入佛果的根本。一切众生若能进入发趣、长养、金刚、十地,必将证得果位,达到无为无相、圆满常住,具足十力、十八不共法,成就法身与智身的圆满。
那时,在莲花台藏世界,卢舍那佛端坐在闪耀着赫赫大光明的宝座上,周围有千朵莲花上的千百亿佛以及一切世界的诸佛。座中有一位菩萨,名叫华光王大智明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对卢舍那佛说:世尊!您刚才简略地提到了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的名称和相状,但其中每一个含义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恳请您详细解说,恳请您详细解说,那妙不可言的金刚宝藏一切智慧法门。如来在百观品中已经明确提到了这些问题。
这时卢舍那佛说道:诸位佛请仔细听!你们刚才问的是什么意义呢?在修行过程中,佛弟子们应当具有舍弃之心,舍弃一切。无论是国家城池、田地住宅、金银珠宝,还是妻儿自身等世间万物,统统都要舍弃,因为这些都属于有为法,本质是空寂无相的。所谓自我、他人、认知、见解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执著者妄造我见,其实十二因缘本无聚合离散,也没有承受者。十二处、十八界、五蕴等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存在真实的自我和所属。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假合而成,无论内在或外在诸法,既不贪恋也不抗拒。菩萨若能如此观照,当下就能证得真实,因如实观照现前之故,便能以舍离之心证入空性禅定。
佛弟子们!所谓戒心,并非否定戒律,也不是没有受戒之人。十善戒无需师长传授,欺诳、偷盗乃至邪见等恶行原本并无集聚。仁慈、善良、清净、正直、真实、正见、布施、欢喜等品德,就是这十种戒律的本质。戒律能止息八种颠倒见解,令一切本性远离染着,唯余唯一真实的清净之道。
佛弟子啊!所谓忍心,是具备无相智慧的体性。对一切空性皆能安忍,于一切处皆能安忍,这称为无生行忍。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安忍,就像忍受痛苦那样。无量修行中的每一种境界都称为忍。不受外境侵扰,不被打击所动,面对刀杖加身亦不起嗔恨心,一切皆如如不动。不执着于任何一种真理或相状,也不执着于无相;虽有显现却不执取相状,既非心的造作,也非因缘所生之相。无论安住、行动、静止,无论是我执、人缚或解脱,一切法皆如其本然。真正的忍相,了不可得。
佛门弟子应当精进修行。无论是行住坐卧四威仪,还是日常一切时处,都应观照空假二谛、体悟法性,登临无生法门之巅,以平等心观照一切有无之相——有即非有,无亦非无。当证悟地水火风皆入法界,乃至佛法僧三宝智慧体性、一切信愿行持之道,无非空性、无生、无作、无分别智。虽起空观而入世间法,亦不落有无二边,以持续空性正见贯通真俗二谛,增长精进善根。
佛弟子们,安住禅定的心,就是寂静涅槃、无形无相的状态。修行者在证入空性时,会遇见同道发心的众生。此时既不着外缘,也不执着无相,达到无量修行、无量心量的三昧境界。无论是凡夫还是圣人,都能契入这种三昧,因为禅定之力能使身心与真理完全相应。
凡有"我""人""造作者""承受者"等妄见,都是障碍解脱的根源。这些妄念如狂风扰动心识,使人无法安住本寂而错失空性真谛,陷入八种颠倒妄想。若能以清净智慧观察,便会了知一切现象皆如梦幻泡影,每个念头都在生灭不息。虽然仍需承受三界轮回的业果,但罪性本质皆可因禅定之力而转化,由此生起一切善法功德。
作为佛弟子,应当明白智慧之心并非空洞无物。能认知本体的称为心,它能辨别一切现象。所谓假名之主,与真理相通,通过修因证果、超凡入圣、消罪积福,束缚与解脱都源于心体的功能。一切执着于常乐我净的烦恼,皆因智慧之性未能显明。要以智慧为先导,修习不可言说的观照智慧,体悟中道实相。那遮蔽智慧的无明,既非形相也非来处,既非因缘也非罪业,更非八种颠倒见解。无生无灭的智慧以光明为照,运用善巧方便显现神通,这都是智慧本体所起的妙用。
佛弟子啊!发愿之心,就是要发广大愿、求一切法,因为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愿心连着愿心,心念相续不断,历经百劫终能成佛。为灭除罪业而精进求索,至诚一心达无生法忍,观照空性中的唯一大愿,以禅定智慧照见实相,因发愿心而解脱无数束缚,因发愿心而成就无量妙行,菩提道上一切功德皆以愿心为根本。最初发起求道之心、中间勤修菩萨道行,待功德圆满时自然成就佛果。观照中道实相真谛,既非能照也非所照,既非界限也非沉没。若生起能见所见之分别,便非真正解脱智慧。这愿心之体性,正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源头。
作为佛弟子,守护自心就是要守护佛、法、僧三宝,守护一切修行功德。要让外道的八种颠倒邪见无法扰乱正信,断除我执与邪见的束缚,证得无生法性,如实观照真俗二谛使智慧现前。守护根本的无相境界,守护空性、无作、无相的真理,以心慧契入无生法性。空性智慧与般若智慧都如明光普照,这明光守护观照而证入空性。世间万有皆是因缘假合如幻如化,幻化所生起的事物本质是空,空性的法体本无聚散也就无需守护,观察诸法实相也是如此。
佛弟子啊!所谓欢喜心,就是看见他人获得快乐时,内心常生喜悦。对待一切事物,既能洞悉其虚幻空寂的本质,又不落入有为造作,亦非死寂枯灭。真正的快乐无需外缘聚合,虽有所感受却能转化,虽见诸法却不执着。以玄妙假有的法性本质,平等无别地观照每个起心动念。广泛听闻诸佛修行功德,体悟无相欢喜的智慧,让每个心念在澄明观照中自然生起,以欢喜心接纳一切法。
佛子啊!所谓顶心,是人的最上智慧。它能灭除无我轮回中的种种疑惑和嗔恨等烦恼,如同从头顶观察万物,万物也如同头顶。在法界中,因果就像一条最殊胜的道路,如同头顶一般至高无上。 就像人的头顶,并非由六十二种邪见构成的身见,也不是五蕴的生灭、神我主宰的种种动作。无造作、无承受、无行为,无法被束缚。此时,人便进入内空的境界,与道心相应的众生相遇,不见因缘,也不见非因缘,安住于顶三昧的寂灭定中,发起修行趋向佛道。 本性真实,我人常见、八种颠倒由此而生。因缘与不二法门,不受八难幻化的果报,终究不受。唯此一众生,无论行住坐卧,修行灭罪,断除十恶,生起十善,入于正道,具足正智正行。菩萨以通达的智慧现前,不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必定不退失佛种性,生生世世入于佛家,不离正信。关于此理,上十天光品中有详细解说。
卢舍那佛说:千佛啊!你们先前询问如何长养十种心。佛弟子们应当知道:所谓慈心,就是恒常以慈心修行,培植快乐的因缘。在证得无我智慧后,与安乐相应的观照便能契入真理。在受想行识五蕴等根本法则中,了知诸法本无生起、安住与寂灭,如同幻化,真如之理平等不二。因此一切修行成就都能转为法轮,普度一切众生。这慈心能使人生起正信而不受魔道蛊惑,也能令一切众生获得慈悲的乐果——此乐果非真实存在,亦非善恶业报,而是体悟空性三昧的境界。
佛弟子啊,所谓悲心,就是以空性之悲观照无相境界。依悲悯之心修行正道,自能灭除一切苦难,在对众生无量痛苦的体察中生起智慧。不因杀生之缘起、不因杀伐之法缘、不因执着自我之缘故,恒常践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乃至不令任一众生起烦恼。发菩提心之人,在空性中照见诸法真实相状,于菩萨种性修行中生起道种智;面对亲眷、怨敌与中庸三类众生皆施与无上安乐智慧,纵遇最深重恶缘亦能于九品逆境中获得法喜。当证果空性显现时,自身与一切众生平等无别,由同体大乐生起无缘大悲。
作为佛弟子,应当培养欢喜心。当内心安住于无生的喜悦时,便能体悟本性清净的智慧,欢喜心不执着于自我。超越三世因果的束缚,以空观照见万法,平等善待一切众生。放下恶友亲近善知识,寻求正道指引,引领众生进入佛法之门。在修行中恒常保持法喜,安住于法性境界,进而帮助众生树立正信,远离邪见,脱离六道轮回之苦而生起究竟的欢喜。
佛弟子啊!所谓舍心,就是恒常保持舍离之心。在无造作、无实相的真空法性中,如同虚空般澄明,对于善与恶、有见与无见、罪业与福报这些对立分别,都能平等观照。既不执著于人我,也不执著于我所,明白自我与他者的本质皆不可得,这才是大舍。乃至自身血肉、手足、儿女、城池国土,都应如幻影、水波、灯焰般全然舍离,心中不生执着,恒常修习此舍心。
佛弟子啊!怀着布施之心的人,应当以布施心对待一切众生,用身体布施、言语布施、意念布施、财物布施、佛法布施。要教导所有众生,无论是自身、外物、国家城池、男女眷属、田地宅院,都应视作如如不动的真相,甚至对财物不起执着之念。接受布施的人与进行布施的人,既无内在分别也无外在界限,既无聚合也无离散。以无分别心践行教化,通达真理与布施真谛,让一切现象当下显现。
佛弟子应当以善言修心,进入体性爱语的三昧境界,宣说第一义谛的真理法语。所有真实言语皆归于一语,调和众生之心使其无嗔无争,了知诸法空性智慧无执,恒常生起慈悲心行顺应佛意,亦随顺一切他人。用圣法之语教化众生,恒常依本心发起善根。
作为佛弟子!所谓利益众生之心,就是在发利益心时,以真实智慧的体性广行智慧之道,汇集一切光明炽盛的法门,积聚七种修行资粮。为了让众生获得利益,甚至不惜奉献自己的身命,进入利益众生的三昧境界,显现一切身相、一切言语、一切意念来震动大千世界。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他人能契入佛法的种子、空性的种子、菩提道的种子,从而获得利益与安乐。虽然示现在六道之中,面对无量苦恼之事也不以为患,唯一的心愿就是利益他人。
作为佛弟子!所谓同心,就是以道的本性智慧与空性相同,在无生无灭的法中以无我的智慧与众生相同,本质上与空性无二。诸法如如相,恒常生起、恒常存在、恒常灭尽,世间法相续流转无穷无尽,却能显现无量身形、颜色、心念等业用,融入六道一切事物之中。空性与无生相同、自我与无物相同,却能分身散形,因此能进入同法三昧。
佛门弟子!所谓空心,就是从禅定之心观察智慧证悟空性,心中念头安住于所缘境,在我执、法执、识界、色界之中而不被动摇。因能随顺或违逆各种境界出入自在,所以常能证入百八三昧、十种禅定支分,以一念智慧这样观照:一切自我他人、内外众生的业力种子,都没有聚合离散,既非因缘和集而生,也非造作可得。
菩萨弟子应当以智慧之心,用慧眼观察各种邪见和烦恼束缚,明白它们没有固定不变的实质,因为顺应安忍与空性的真理。这些既不属于五蕴范畴,也不属于十八界或十二处,不是众生相,不是独立自我,不落因果法则,也不受过去现在未来三时限制。智慧本性生起光明,如纯净火焰般照亮一切,清晰照见万法虚妄无有可执取处。以此智慧善巧方便培育增长菩提心,此心契入空性之道,生起无生法忍。如先前海明王品所述,此心能开启百种法门智慧光明。
卢舍那佛说:诸位佛陀!你们之前提到金刚种子有十种心。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具备信心。信心是一切修行的开端,是一切善德的根基。有了信心,就不会产生外道的邪见。各种执着、烦恼和造作的行为,都不会进入空寂无为的境界。
不存在生、住、灭这三种相状,也没有所谓“无生”“无住”“无灭”的概念,一切法本质是空。世俗谛和第一义谛的智慧,彻底超越了虚妄分别的空。色法是空,细微的心念也是空;细微的心念不断生灭,终究归于空寂。因此,信心本身也是寂灭的,没有固定不变的体性,也不依赖任何条件。
所谓的“我”“人”等概念,只是三界中的假名,实际上并无真实可得。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聚合,没有独立不变的相状,因此称为“无相信”。
佛门弟子应当修持正念。起心动念时,要恒常保持六种觉念,乃至以最高真理为布施。体悟空性而不执着也不松懈,观察生住异灭的相状却不为所动,不落于来去踪迹。面对一切业报受者,皆以平等法界智慧回向。智慧与智慧相互增上,增上至于寂灭境地。如火焰般无常变幻,光明中本无生起,无生起故无造作。随顺空性之道转变,前后转变、重重转化,虽变化万千却同一时处。火焰即是一相,生灭本在同时。已变未变皆是变化,一切感受亦复如是。
佛子啊,所谓回向心,即是第一义空。以真实法空的智慧观照存在的真谛。业道相续的因缘中道,称为真谛。假名安立的诸法如我、人、主宰等,称为世俗谛。对于这两种存在的真理,深刻体悟空性而无来无去,虽如幻化般承受果报却无实在的承受者,因此能获得甚深的心解脱。
佛弟子啊!若能够透彻明了本心,就能安忍随顺一切真实的法性。这法性本无束缚也无解脱,自在无碍,能通达法义、通达义理、通达言辞、通达教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众生根器的种种行为,都如如不动,既不聚合也不离散。没有实在的作用,也没有无用的作用,更无名义上的作用。作用的作用本自空寂,空寂之中朗照通达空性,这就叫做通晓一切法皆空。空寂之中如如不动,一切形相了不可得。
佛门弟子应当以正直之心观照一切。专注于因缘生灭的自我意识,便能证入无生妙智。无明妄想的自我在真空境界中彻底消融——这空性之理既不离存在亦不落虚无,却能守护菩提道种永不毁坏。以无漏的中道正见统一观照,普度十方一切众生,使所有众生皆能契入究竟智慧的空性。真实本性、真实修行皆于空性中显现,虽处三界主宰之位却不受任何系缚。
佛门弟子啊,那不退转的修行者,不会堕入凡夫境界,不生起各种杂乱妄见,也不再生起习气所成的我执人相。虽在三界中行持,却能安住空性而不退转。于究竟中道得大解脱,因与真理相应故不退转,因彻悟本原无二故不起退念。空性中生起观照智慧念念相续,以无分别心契入不二法门,常于空性中安住一心一境,这便是永不退转的如实观照。
佛子啊!真正的大乘修行者,以究竟空性为根本,一切修行皆归于一乘。乘坐空性智慧之车,以智慧驱动修行之车,心念自然运作、自然运用、自然承载,普度一切众生,跨越三界之河、烦恼束缚之河、生灭轮回之河。修行者安坐此乘,自如运用智慧之车,令心直趣诸佛法海。若众生未得空性智慧妙用,则不能称为大乘,仅能算作渡过苦海的普通乘具。
佛弟子们啊!所谓无相心,就是摆脱妄想执着。观照般若波罗蜜时,能了知一切无差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业障与佛法都如同真理般平等。修行无生空的境界时,便知道自己必将成佛。一切诸佛与我们本是一体,一切圣贤都是我们的同道,大家都共同证悟无生空的境界,因此称为无相心。
佛弟子啊,那如实不动的智慧之心,能包容无量法界却不执取集聚,虽随缘现起生死而不被烦恼系缚。一切修行法门、一切贤圣所行之道、一切圣者所观真理,也都如此通达无碍。所有佛陀教化众生的善巧法门,我都融会于心。外道种种虚妄邪见、刻意造作的禅定功夫、幻术魔说乃至佛陀言教,都能以智慧辨明其真俗二谛,既非对立亦非统一,更不落入五蕴十八界的分别。这智慧光明朗照万法,其清净觉性遍入一切诸法之中。
佛子啊!不坏心者,能入圣地智慧接近解脱之位,获正道门径,明了菩提心,降伏烦恼安住空性,八种魔障不能侵扰。诸圣为其摩顶授记,十方诸佛加持劝发,得入摩顶三昧,身放光明遍照十方佛土。具足佛陀威仪神通,出入自在震动大千世界,与平等法界心契合无二,超越中观知见。因三昧威德力故,于光明中得见无量诸佛国土,现前为其说法。此时即证顶三昧,登虚空平等地,总持无量法门,圆满圣者修行。心心念念安住空性,于空慧中道离诸相而朗照。一切幻相寂灭,得金刚三昧门,普入一切修行法门,证虚空平等地。此中妙义,如《华严经》所广说。
卢舍那佛说:诸佛啊!你们先前询问菩萨十地修行有何深意?诸位佛子,菩萨若能证入平等智慧的本性地,便能以真实法教化众生,令一切修行如花开般光明圆满。能自在运用四果圣位、神通变化,以无方妙法度化众生,具足神通十力、如来十号、十八不共法,安住佛国净土。
发无量弘愿,得辩才无畏,通达一切教理行持。生于佛家,安坐佛性之地,永离凡夫因果业障,得大安乐。能于一佛土遍入无量佛土,从一劫普现无量劫,转不可说之法为可说之法,洞彻诸法实相,顺逆观察一切法,恒住真俗二谛而究竟第一义。
以般若智慧了知十地次第,随缘示现教化众生,常行中道妙观。以智慧照见诸佛国土差别及佛法要义,身心如如不动。以智慧通达十二因缘、十恶业性,常住善法正道。以智慧观有无二相实相。以智慧修行十种禅定、三十七道品,随类化现六道身相。
以智慧遍知十方色相差别,虽示现受报色身,而心心自在无碍,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故能恒现无生法忍、空性智慧。从初地至二地乃至佛果,一切法门皆可同时修行。以上所述仅是平等性地功德海中一滴水、一根毛般微少的部分。
佛门弟子!菩萨的善慧体性地,清净明达一切善根,即慈悲喜舍慧。一切功德之本,始于观察大空慧方便道智,见众生皆在苦谛中,皆有意识心。三恶道的刀杖等一切苦恼因缘中生起意识,称为苦谛。三种苦相:最初身体感知,从刀杖及身体色阴二缘中生起觉受,是行苦之因;其次意识觉知,因身体觉受而感知刀杖创伤肿胀等,觉知苦苦之因,因其深重故称苦苦;再者觉知身心行为,因身体色阴败坏而生苦觉,称为坏苦之因。由此三种觉受次第生起三种心识,构成苦苦。一切有心众生,见此三苦,生起无量苦恼因缘。我于此入教化道三昧,在六道中以一切色身显现,以十种辩才说法,讲苦识、苦因、刀杖因缘具足。苦识源于行为、身体创伤肿胀溃坏,内外触觉或具足或不具足。具足二缘生识,识造作、识承受、触识,名为苦识。因二缘作用,心攀缘色境,心触恼受煎熬时,是苦苦。心最初攀缘识,在根觉缘中,名为苦觉。心造作心承受触识觉触,未受煎熬时,是行苦。逼迫中生觉受如石火电光,身心念念生灭,身体散坏转变,识入坏缘,因缘聚散心生苦恼,受念后缘染着不舍,是坏苦。三界一切苦谛,再观无明积聚无量心造作一切业,相续相连习因集因,名为集谛。正见解脱空空智道之心,名为智道道谛。灭尽果报灭尽因缘,清净一照体性,妙智寂灭一谛。慧品具足名为根,一切慧性起空入观,是初善根。第二观舍弃一切贪着,行平等空舍,无缘而观诸法。空际一想,我观十方大地皆是我过去身所用之土,四海之水是我故水,一切劫火是我故火,一切风轮是我故气。我今入此地中,法身圆满,舍弃故身,永不再受四大不净分段之身,是舍品具足。第三观所化众生,施予人天乐、十地乐、离十恶畏乐、得妙华三昧乐乃至佛乐。如是观者慈品具足。菩萨此时住此地中无痴无贪无嗔,入平等一谛智一切行本,游诸佛世界,化现无量法身。如一切众生天华品所说。
佛子!菩萨的光明体性地,以三昧智慧了知三世一切佛法门,十二种法品名称文句:重诵、记别、直语、偈颂、不请自说、律戒、譬喻、佛界、昔事、方正、未曾有、谈说,这些法的体性称为第一义。在这些名称文句中,说明一切有为法分段受生,最初入胎识,四大增长形成色心名为六住,在根中生起真实觉受,尚未分别苦乐称为触识,进而觉知苦乐之识名为三受,连续不断觉知执着感受无尽,生起贪欲、我见、戒取善恶业报,识初起名为生,识终尽名为死。这十种构成现世苦。观察因缘果报即是行相中道,我早已远离,故无自性。进入光明神通,总持辩才,心心念念行于空性,而于十方佛土中显现劫数变化,经历百劫千劫,在国土中培养神通,在佛前恭敬请教接受法教。又显现六道身相,以一音演说无量法品,众生各自听闻心中所求之法。苦、空、无常、无我这一真理之音,随国土不同身心变化示现。这妙华光明地中略说如毫毛尖端,如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所说。
若佛子!菩萨在体性地中,真实与世俗相融,不断不常,即生即住即灭,一世一时一有,种种差异显现不同。因缘中道非一非二、非善非恶、非凡非佛。佛界凡界一一对应,称为世谛。其智慧观照无一无二,玄妙道法安住定品,即所谓佛心初觉定因,信觉、思觉、静觉、上觉、念觉、慧觉、观觉、猗觉、乐觉、舍觉,这些皆是方便法门,心入定境得果。此人安住定中,明见法性空寂。若起念入定,生起顺道之心,道法化育,名为法乐忍、住忍、证忍、寂灭忍。诸佛入光明三昧,显现无量佛身,以手摩顶,一音说法,百千众生得度而不出定,安住定味乐定、贪著定境,一劫千劫住定中。见佛莲花座上宣说百种法门,此人供养听法,一劫住定。诸佛光中摩顶,引发定品出相进相,趋向解脱相。不沉不退、不堕不住,得顶上三昧法乐忍,永尽无余。即入一切佛土修行无量功德,行持皆放光明,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令见佛性常乐我净。此人安住此地行持法门,渐渐深入妙华观智,契入体性中道,一切法门圆满,坚固如金刚。上述日月道品已阐明此义。
佛子啊!菩萨智慧照见自性本体时,有十种力量生起,能开展一切功德修行。
第一是辨别善恶业力走向的智慧力; 第二是了知善业恶业造作根源的智力; 第三是彻见六道众生欲望与果报的愿力; 第四是洞悉六道众生本性别异的觉力; 第五是照见一切善恶根基差异的根力; 第六是判定邪定、正定与不定境界的定力; 第七是通达因果关联与修行路径的道力; 第八是以五眼观照诸法、天眼彻见众生的眼力; 第九是遍知百劫宿世因缘的宿命力; 第十是灭尽烦恼无明、获得究竟解脱的解脱力。
这十种智慧力,既能了知自身修行因果,也能辨别众生因缘差别,进而善用身口意三业。能将秽土转为净土、恶土化为乐土;善转为恶、恶转为善;色法转为非色、非色转为色法;男转女、女转男;六道转为非六道、非六道转为六道;乃至地水火风四大也能相互转化。这样的修行者具足大方便力,能使众生亲见不可思议境界,连初地菩萨也难以测度其举足下足的妙行。
此大智之人,渐次增进分分智慧,光明无量不可称计,不可言说的法门自然现前。
佛子啊!菩萨的体性如花光般清净,能在一切世界中展现十种神通智慧,向众生示现种种变化。
以天眼智慧,能知晓三世国土中微尘般的一切色相,将每一分色相化作六道众生的身形,并了知每一身形中微尘细微色相所成的大色分别。
以天耳智慧,能听闻十方三世六道众生的苦乐音声,无论是有声无声、是声非声,乃至一切法音。
以天身智慧,能了知一切色相,无论有色无色、非男非女之形,于一念间遍及十方三世国土中微尘般的众生身形。
以他心智慧,能知晓三世众生心中的念想,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的心念,无论是苦乐、善恶等事。
以宿命智慧,能了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的前世苦乐受报,每一众生的生命延续百劫之久。
以解脱智慧,能了知十方三世众生的解脱境界,断除一切烦恼,无论多少,从初地直至十地,烦恼皆能灭尽。
以禅定智慧,能知晓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的心念,无论入定不定、非定非不定,以及起定方法,并能摄受种种三昧境界。
以觉悟智慧,能了知一切众生是否已成佛或未成佛,乃至六道众生的每一心念,也能知晓十方诸佛心中所宣说的法门。
以念力智慧,能知晓百劫千劫乃至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寿命的长短。
以愿力智慧,能了知一切众生及贤圣菩萨在十地中的种种行愿,无论求苦求乐、求法非法,一切所求皆能具足百千大愿。
菩萨安住于地中十种神通智慧,显现无量身口意妙用。若说此地功德,纵经百千万劫亦不可穷尽。而释迦如来在此略说神通智慧品,正如十二因缘品中所言。
佛弟子啊!菩萨圆满证得体性地时,便能契入此法中的十八种圣者智慧境界,这是下地修行者所不具备的。所谓身业清净无过失、口业清净无妄语、意业清净无散乱。远离八种过失,于一切法皆能舍离,恒常安住正定。如此具足六种入地功德,更从这智慧中生出六种圆满智慧。
彻底断除三界烦恼习气,不再受其束缚,因此具足愿心。为圆满一切功德、成就一切法门而精进不懈,因此具足精进心。于一切法事、一切劫数、一切众生事,都能在一念中了知,因此具足念心。通达真俗二谛,彻见六道众生一切法相,因此具足智慧。了知十种发心修行者乃至一切诸佛皆无烦恼习气,因此具足解脱智。观照一切众生,见他人与我及弟子皆本具清净无漏,远离一切烦恼习气,以智慧照见他身解脱,因此具足解脱智。
菩萨安住这六种圆满明慧中,便能生起无碍智慧,随顺六道众生心念言行,广说无量法门,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示现。恒顺众生心行,常入三昧境界,令十方大地震动、虚空现出宝花,以此摄受众生心念。
以大光明智慧,照见过去一切劫中诸佛出世因缘,这也是为示现一切众生本心。以无执著智慧,现见十方一切国土中诸佛及众生心念所行。以神通智慧,照见未来一切劫中诸佛出世,一切众生随佛闻法得度的因缘。
安住这十八种圣者三昧中,观三界微尘等色相皆是我过去身形,一切众生都曾为我父母。如今证入此菩萨地,一切功德、一切神光、一切诸佛所行法门,乃至八地九地中一切妙法,我已悉皆通达。因此能在一切佛国土示现成佛、证道、转法轮、示现涅槃,并化身无量,度化十方三世一切国土众生。
佛子啊!菩萨的佛性本体如同狮吼,能证入法王三昧境界,智慧与佛同等,这是因佛吼三昧之力。十种大光明定境恒常显现,华光音韵融入心性三昧。那空性智慧分为:内空慧门、外空慧门、有为空慧门、无为空慧门、性空慧门、无始空慧门、第一义空慧门、空空慧门、空空复空慧门、空空复空空慧门。这十种空性境界,是下位修行者所不能了知的。虚空平等境界,超越言语表述。凭借神通智慧,一念间能了知一切法相差别,同时分身无量佛国,在每位佛前请法,再转述法义度化众生。以法药普施众生,成为大法师、大导师,破除四魔障碍,法身变化融入佛界,与诸佛同列。此境界属于九地十地菩萨所证。在此长养法身,通达千百陀罗尼门、千百三昧门、千百金刚门、千百神通门、千百解脱门,于无数虚空平等门中得大自在,一念间同时践行。能将一劫说为非劫、非劫说为一劫;非道说为道、道说为非道;非六道众生说为六道、六道众生说为非六道;非佛说为佛、佛说为非佛。出入诸佛体性三昧时,能反向观照、顺向观照、逆向观照,前后观照、因果观照、空有观照、第一中道真实观照。此智慧唯八地以上菩萨能证,下位修行者不能企及。这境界不动不摇、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此地法门品类无量无边不可言说,此处仅略说其中百千万亿分之一。罗汉境界部分前文已阐明。
佛子!菩萨的佛华严体性地,以佛的威仪,如来的三昧自在王定,出入没有固定时间,在十方三千世界中的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同时成佛、转法轮乃至灭度。一切佛事在一心中同时示现给一切众生,一切色身具备八十种好、三十二相,自在无碍,快乐如同虚空。具有无量的大悲心,光明相好庄严,既不属于天也不属于人,也不属于六道。在一切法之外却常行于六道,示现无量的身、无量的口、无量的意,说无量的法门,能够将魔界转入佛界、佛界转入魔界,又能将一切邪见转入佛见、佛见转入一切见,佛性转入众生性、众生性转入佛性。其地光明照耀,智慧照耀,明亮光焰,无所畏惧,无量无边,具足十力、十八不共法,解脱涅槃无为一道清净。将一切众生视为父母兄弟,为他们说法,历经一切劫数直至得道果。又示现一切国土,对待一切众生如同父母,对待天魔外道也如同父母。住在此地中,从生死边际直至金刚际,以一念心显现这些事,并能转入无量众生界。如此无量无边,略说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
佛子啊!菩萨进入佛界的体性地,其智慧广大如虚空,空性层层超越,如同虚空本性。平等智慧蕴含如来性,十种功德圆满具足,空性同一相状体性无为,心神虚寂体性一如与法性相同,因此称为如来。顺应四谛二谛之理,穷尽生死轮回边际,以法滋养法身无二无别,名为应供。遍及一切世界所有事物,以正智与圣解脱智,了知一切法有无及众生根器,是为正遍知。明晰修行直至佛果圆满,名为明行足。善逝于三世佛法之中,与过去诸佛同道,往昔善逝、来世亦善逝,故名善逝。此人行持至高德行,入世教化众生,令众生解脱一切束缚,称为世间解脱。此人于一切法中具足佛之威神,仪态德行如同佛之大士,为世间解脱,名为无上士。调伏教化一切众生,称为丈夫。在天人之中教化众生,传授法要,是天人师。微妙本源无二无别,佛性玄妙觉悟,恒常圆满,一切众生礼敬尊崇,是为佛世尊。所有人皆受教奉行,是为佛地。此地乃一切圣者所入之处,名为佛界地。此时安坐宝莲华上,众人皆得授记心生欢喜。法身佛以手摩顶,同见同行菩萨异口同音赞叹无二。又有百千亿世界中一切佛菩萨同时云集,请转不可说法轮及虚空藏化导法门。此地具足不可说奇妙法门,包括奇妙三明、三昧门、陀罗尼门,非下地凡夫心识所能了知,唯有诸佛无量身口心意能穷尽其源。如光音天品中所说十种无畏与佛道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