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論略註
辯差第九
無名曰:然究竟之道,理無差也。《法華經》云:「第一大道,無有兩正。吾以方便為怠慢者,於一乘道分別說三。」三車出火宅,即其事也。
此領難意理本一也。然有三乘者,乃即一之三,權實之義耳。《正法華》云:「是一乘道,寂然之地,無有二上。」論正與經上皆極果也。《妙法華》云:「佛為求道者,中路懈廢。為止息故,以方便力,於一乘道分別說三。」火宅喻,先許三車,及諸子出宅,皆等賜一大車。是則本無有三,三非實法也。
以俱出生死,故同稱無為。所乘不一,故有三名。統其會歸,一而已矣。
此言三乘會歸一極,以申答意也。
而難云「三乘之道,皆因無為而有差別」,此以人三,三於無為,非無為有三也。故《放光》云:「涅槃有差別耶?答曰:無差別。但如來結習都盡,聲聞結習不盡耳。」
此正答難意。但人有三,而涅槃之道本無三也。所以有差者,但如來煩惱無明結習已盡,三乘未盡故有差耳。以結習盡處,心契無為,名為涅槃。故下以喻明。
請以近喻,以況遠旨。如人斬木,去尺無尺、去寸無寸。脩短在於尺寸,不在無也。
此喻最顯,言無無長短。意旨更妙,此法本不異。
夫以羣生萬端,識根不一,智鑒有淺深、德行有厚薄。所以俱之彼岸,而升降不同。彼岸豈異,異自我耳。然則眾經殊辯,其致不乖。
此明法本不異,異在於機。智有淺深、德有厚薄,正不一之所以也,彼岸豈異?正示法一,眾經隨機之說,故不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