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論略註
譏動第十四
如前所云,既以取捨為心、損益為行,是則尚求之心擾動未息,何以動擾之心證不動無為之理乎?故譏以詰之。
有名曰:經稱「法身已上入無為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象測,體絕陰入、心智寂滅(上明無為之理)。」而復云「進修三位,積德彌廣(此明好尚之心)。」夫進修本(因也)於好尚、積德生(起也)於涉求,好尚則取捨情現、涉求則損益交陳。既以取捨為心、損益為體(言體究行也),而曰「體絕陰入、心智寂滅」,此文乖致殊而會之一人,無異指南為北以曉迷夫。
此躡前進修損益以興難也。經稱法身已上,謂初登地,已契法身、證真如理,故云入無為境。以無分別智現身益物,故云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象測。至七地頓捨藏識,故云體絕陰入。證平等真如,故云心智寂滅。自此復進修三位,方成佛果。此引經按定,下申難意。謂進修積德,本於好尚涉求,凡好尚則取捨未忘、涉求則損益交陳。既有取捨損益之心,則動擾未息。而又曰體絕陰入、心智寂滅,此則文乖於理,如何會之一人?以動心而取靜理,無異指南為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