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善惡報應經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一天,世尊在吃饭时间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舍卫城依次乞食。他来到兜儞野子输迦长者的家,站在门外。当时,输迦长者家中有一只狗,名叫商佉,常常待在门口。长者常用铜器装上美味的饭给商佉吃。狗看见世尊,愤怒地吠叫。这时,世尊对商佉说:你因为还不明白,所以看见我才叫。说这话时,商佉更加生气,心怀怨恨,立刻离开原地,跑到旃檀座下。
这时输迦长者走出屋门,看见爱犬商佉趴在檀香木座底下,便问道:“谁欺负你了?”商佉低着头不作声。输迦长者又追问:“好孩子,到底是谁惹我的商佉生气了?”商佉这才回答:“刚才有个叫瞿昙的修行人站在门口,我看见就叫了几声。那个修行人对我说:‘你因为还没开悟,现在又在乱叫。’我听了这话心里冒火,就离开原地躲到檀香座下面了。”输迦长者听完这番话,顿时火冒三丈,立刻冲出舍卫城,直奔祇树给孤独园而去。
那时,世尊和无数的比丘们在一起,被众人围绕在座中讲说佛法。这时,世尊远远看见输迦长者从远处路上走来,就对众比丘说:“你们看见这位输迦长者从远处来了吗?”比丘们回答:“是的,已经看见了。”世尊告诉他们说:“这位长者的儿子,刚才对佛陀起了嗔恨心,命终之后会像箭射出去那样瞬间堕入大地狱。为什么呢?因为他虚妄地分别你我,执着自我,生起嗔怒烦恼,毁谤佛陀,所以会堕入恶道,受无量的痛苦。再者,他对佛陀生起轻视毁谤的心,一切众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的果报。”
这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众比丘们,用偈颂的形式说道:
如果有人对佛陀产生恶念,用诽谤轻视的态度对待, 死后就会堕入大地狱,承受无尽的痛苦折磨。
世间许多众生啊,若对师父和比丘们, 哪怕只生起片刻的恶念,命终也会坠入地狱。
若是对如来生起强烈的怨恨心, 都将堕入恶道之中,在轮回里承受永无止境的苦痛。
这时,兜儞野子来到佛陀住的地方,恭敬地跪拜行礼,在佛陀面前用各种温和善巧的言语赞叹如来的功德。说完这些话后,他退到一旁站着,向佛陀问道:“世尊!是什么因缘让您来到我的家中呢?”
佛陀告诉输迦长者说:“到了该吃饭的时候,我就穿上袈裟拿着钵盂,走进舍卫城挨家挨户乞食,最后来到你家门口站着。这时商佉正坐在门口,对着铜器里的食物进食。商佉看见我站在门外,刚看见就对着我狂叫。我对它说:‘商佉啊,你还没有开悟,为什么一见我就叫呢?’这条狗听了这话,就生气地跑到别处去了。”
这时长者恭敬地对佛陀说:「这只叫商佉的狗,过去究竟造了什么业因才会变成这样?恳请佛陀为我们说明。」
佛陀说:「停下吧,不要追问这件事!你若是听说了真相,只会加倍地懊恼痛苦,那种痛苦是你无法承受的。」
输迦长者这样再三请求,对佛陀说:"世尊啊!恳请您为我们解说这些道理,我们都渴望聆听。"
这时,世尊告诉长者说:“你仔细听好,认真思考。我现在为你详细说明:这条狗其实是你父亲兜儞野的转生。他在过去世中错误地把这个虚幻的身体当作真实的我,生性吝啬贪婪又嫉妒,从不布施帮助他人,贪恋财物不信佛法僧三宝,所以堕落投生为畜生。现在这只名叫商佉的狗,就是长者的父亲。”
输迦长者又对佛陀说:“我父亲兜儞野在世的时候,经常布施财物,祭祀火神和各种鬼神。照理说他肯定能转生到梵天,享受天界的福报快乐,为什么反而投生到畜生道去了呢?这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佛告诉长者说:“你父亲兜儞野,因为总是用分别心胡思乱想,既不肯布施帮助别人,也不信佛法僧三宝,由于这些原因,才投生到畜生道里。”又对长者说:“我现在说的这些话,怕你一时难以相信,你可以回家问问商佉(长者的父亲转世投生的那只牛的名字)。”
这时长者告别佛陀回到家中,对商佉说:"你若真是我父亲兜儞野转世,就请坐上檀香木宝座。"这只狗果然安静地坐上宝座。长者又说:"商佉,你若真是我父亲,就去铜盘里吃肉饭吧。"商佉立即开始进食。饭后长者再次问道:"如果你真是我父亲兜儞野,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这个奇迹呢?"商佉听到这番话,便从座位起身走到平日休息的地方,用鼻子在檀香座下的地面嗅探,用爪子刨开泥土,挖出四个大铁瓮,里面装满金瓶金盘等各种金银器皿。输迦长者见到这些突然出现的金银珍宝,顿时欢欣鼓舞,赶紧将这些宝物收藏保管起来。于是长者走出舍卫城,再次来到佛陀的住处,全心全意皈依了佛法。
那时世尊(对佛陀的尊称)正与千百位比丘们一同坐着讲说佛法。这时世尊问比丘们:“你们看见兜儞野子的儿子鹦鹉长者从远方来了吗?”比丘们回答:“确实看见了。”佛陀告诉比丘们:“这位长者刚刚生命结束,就像放下了沉重的担子,已经往生到天界。因为他生前在我这里发自内心地欢喜恭敬,以真诚坚定的心信仰佛法,所以获得了这样的福报。”
这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众比丘们,用偈颂的形式说道:
这个众生, 发心见到我而生欢喜, 命终之后就能往生天界, 就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如果对说法师、 如来以及比丘们, 哪怕只是短暂地心生欢喜, 所获得的果报也是如此。
那时世尊说完这首偈颂后,输迦长者来到佛陀面前,恭敬地俯身叩首顶礼佛足,内心充满无量的欢喜,用各种言辞赞叹这前所未闻的妙法。说完这些话后,便退到一旁站立。这时世尊告诉输迦:“这条名叫商佉的狗,确实是你过去的父亲。”
长者恭敬地回答:“是的,世尊!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句句真实不虚。我心里的所有疑惑,现在都彻底消除了。”
这时,输迦长者恭敬地向世尊请教:"世尊啊,众生有的短命有的长寿,有的多病有的健康,有的相貌庄严有的丑陋,有的出身高贵有的卑贱,有的聪明有的愚钝,有的性情温和有的粗暴——这些千差万别的境遇,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果报应造成的呢?"
佛对输迦长者的儿子说:“好啊好啊!你仔细听着,好好思考,我现在就为你解说。一切众生,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报应也就有贵贱上下之分,出身种族也有高低差别。我现在简单说说这些现象,如果要详细分析其中的道理,那真是深奥无穷啊。”
这时长者再次向佛陀请求:“恳请佛陀为我们解说。”
这时佛陀告诉长者说:“你要认真听好!所有生命都在造作各种行为,产生各种迷惑。众生的行为有善有恶,得到的果报也就分为福报与恶报。恶行会招致堕入三恶道的果报,善行必定能够投生人道或天道。而且行为的影响各有不同,寿命也就有长有短。
再者,每个人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人多病,有的人少病;有的人相貌庄严,有的人容貌丑陋。有些行为让人富贵或贫穷,聪明或愚钝。有些行为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有些行为则能投生欲界的人天乃至最高天界。
有些行为让人远行或安居;有些行为让人所求不得;有些行为却不求自来。有些行为让人做事有成有败,有些则难以成就。有些行为影响地狱寿命的长短,有些决定早逝或长寿。
有些行为让富贵贫穷变化不定;有些行为决定一个人乐于布施还是吝啬小气;有些行为让寿命长短难以预料;有些行为使身心感受苦乐无常。
有些行为让人相貌端正、光彩悦人;有些行为令人容貌丑陋、令人厌弃。有些行为让人六根俱全,有些则导致身体残缺。”
这时佛陀告诉长者之子说:“有十种善行应当修习,有十种恶行你应当断除。”
这时,长者恭敬地向佛陀请教:"世尊啊,众生寿命短促,是造了什么业才得到这样的果报呢?"
佛告诉长者之子说:杀害生命会招致怎样的报应呢?杀害众生所造的恶业,具体有十种情况:一是亲手杀害,二是劝别人杀害,三是因逞凶泄愤而杀害,四是见别人杀生产生快意,五是伤害怀胎的母子,六是教唆他人堕胎,七是为报仇而杀害,八是毁坏男女生殖功能致人死亡,九是用各种方法设计杀害,十是使唤他人去杀害。这十种杀生行为,都会招致短命早死的果报。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得到长寿的果报呢?有十种行为可以带来长寿。是哪十种呢?第一,自己不亲手杀害生命;第二,不劝别人去杀害生命;第三,不对杀害生命的行为感到高兴;第四,不对杀生的事随声附和;第五,解救即将被处决的囚犯;第六,放生动物;第七,给予他人安全感,消除他们的恐惧;第八,以慈悲心照顾病人;第九,布施食物和饮水给需要的人;第十,用经幡和灯明供养三宝。这十种行为都能让人获得长寿的果报。
再有哪种行为会让人多病多痛呢?有十种行为会招来这种果报。是哪十种呢?一是自己伤害众生,二是教唆别人伤害,三是见人作恶心生欢喜,四是赞美伤害行为,五是不孝敬父母,六是常与众生结怨,七是用恶毒心行医施药,八是吝啬不肯布施饮食,九是轻视怠慢有德行的人,十是诽谤师父和正法。这十种行为都会让人得到多病的果报。
怎样造业能获得少生病的果报?有十种业行可以做到。是哪十种呢?第一不伤害众生,第二劝诫他人不要伤害,第三不认同伤害行为,第四不赞美伤害行为,第五不生幸灾乐祸之心,第六孝敬奉养父母,第七恭敬尊重师长,第八不与人结下来世仇怨,第九布施僧众令得安乐,第十提供药物和饮食;践行这十种业行,就能获得少病少痛的福报。
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人相貌丑陋呢?有十种行为会导致这种果报。是哪十种呢?一是经常发脾气动怒,二是放纵傲慢之心,三是不孝敬父母,四是总是任由贪婪愚痴滋长,五是诋毁诽谤圣贤之人,六是抢夺剥削逼迫他人,七是遮挡佛像的光明,八是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九是破坏佛像的光明,十是做出不清净的淫乱行为。这十种行为都会导致相貌丑陋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得到相貌端庄的果报呢?有十种善行可以做到。哪十种呢?一是培养慈悲心学会忍耐,二是布施供养佛塔,三是打扫清洁寺院,四是修缮装饰修行场所,五是庄严修饰佛像,六是孝敬奉养父母,七是崇信尊重圣贤,八是谦逊低调不骄傲,九是保持清净的修行,十是不做伤害众生的事;能做到这十种善行,就能获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出身卑贱呢?有十种行为会招致这种果报。哪十种呢?一是贪图名利却不肯布施修行,二是嫉妒别人的成就,三是轻视诋毁父母,四是不遵从师长的教导,五是讥讽诽谤贤德善良的人,六是亲近恶友,七是教唆他人作恶,八是破坏别人的善行,九是把经书佛像当作商品买卖,十是不信佛法僧三宝。这十种行为都会招致出身卑贱的果报。
再有哪种行为能让人生在家门大族、富贵荣华?有十种善行能得此果报。是哪十种呢?一是远离嫉妒,真心为他人的成就和利益感到欢喜;二是敬重孝顺父母;三是诚心尊崇师长的教诲;四是发起追求觉悟的菩提心;五是向佛像供养伞盖;六是修建庄严寺庙佛塔;七是真诚忏悔过去造下的恶业;八是广泛布施、行善助人;九是劝导他人修行十种善业;十是深信尊崇佛、法、僧三宝。依照这十种善行修行,就能获得家门显赫、财富尊荣的果报。
还有哪些行为会让人在人间得到恶报呢?有十种行为。是哪十种呢?一是放纵自己的傲慢之心,二是轻视怠慢父母,三是不尊重出家修行人,四是不敬重有德行的修行者,五是诋毁善良贤德的人,六是轻视慢待自己的亲人族人,七是不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八是厌恶轻视自己的身心,九是憎恶嫌弃他人,十是不信佛、法、僧三宝;这十种行为会让人在人间遭受恶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人中殊胜果报?有十种善业。是哪十种呢?一是谦逊不自大,二是敬重父母,三是尊重出家修行人,四是信奉有道之士,五是爱护亲族,六是敬仰圣贤,七是践行十种善行,八是不轻视任何众生,九是尊崇师教正法,十是诚心信仰佛、法、僧三宝。能做到这十种善业,就能获得人世间殊胜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孤独贫穷的果报?有十种行为。哪十种呢?一是经常抢劫偷盗,二是教唆他人抢劫偷盗,三是赞美抢劫偷盗的行为,四是见到抢劫偷盗心生欢喜,五是诋毁诽谤父母,六是毁谤圣贤之人,七是阻碍他人布施,八是嫉妒别人的名望利益,九是吝啬财物不肯施舍,十是轻视诋毁佛、法、僧三宝并祈愿常遭饥荒;这十种行为都会招致孤独贫穷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大福德呢?有十种善行。哪十种呢?第一不偷盗他人财物,第二不教唆他人偷盗,第三不为偷盗行为叫好,第四孝顺奉养父母,第五崇信圣贤教诲,第六为他人的名声利益感到欢喜,第七广泛布施帮助他人,第八不嫉妒别人的名利,第九不吝啬财物、爱护救济孤苦贫穷的人,第十供养佛、法、僧三宝;践行这十种善行的人,将获得广大无边的福报。
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人变得愚笨迟钝呢?有十种行为会导致这样的果报。哪十种呢?第一是不信出家人也不愿意亲近;第二是不信修行者;第三是不信老师的教导也不肯亲近求教;第四是把正确的道理隐藏起来不传授给别人;第五是专门挑老师教导的毛病;第六是背离正法;第七是破坏善法;第八是诽谤有智慧的人;第九是专门学习错误的法门;第十是诋毁正确见解却宣扬邪见。这十种行为都会让人变得愚笨迟钝。
再有怎样的业能获得大智慧?有十种方法。哪十种呢?一是这样的人亲近修行者并深信佛法,二是崇敬有德行者,三是亲近师长求教深奥义理,四是敬重佛法僧三宝,五是远离愚昧无知,六是不毁谤师长的教法,七是追求深刻智慧,八是传播佛法利益众生使法脉不断,九是远离不正当行为,十是弘扬正确见解舍弃各种错误观念;践行这十种方法就能获得大智慧。
另外,什么样的行为会招致堕入地狱的果报呢?有十种情形。是哪十种?第一是身体做恶事,第二是口中说恶言,第三是心里存恶念,第四是固执地执着自我,第五是坚持偏激的见解,第六是让错误观念不断生起,第七是作恶不知悔改,第八是放纵不正当的欲望,第九是诋毁圣贤之人,第十是破坏真正的佛法。这十种行为都会招致堕入地狱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投生为畜生?有十种行为会招致这种果报。是哪十种呢?一是中等程度的恶行(身业),二是中等程度的恶语(语业),三是中等程度的恶念(意业),四是生起各种贪欲,五是生起各种嗔恨,六是生起各种愚痴,七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布施,八是使用咒术和巫法,九是破坏菩萨的清净修行,十是执着"常见"——认为人死后永远投生为人;这十种行为都会导致畜生道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人投生为饿鬼道?有十种行为会招致这样的果报。是哪十种呢?第一是身体做恶事,第二是口中说恶语,第三是心里起恶念,第四是贪恋吝啬财物不愿布施,第五是生起邪见诽谤佛陀所说的因果道理,第六是傲慢自大轻视诋毁有德行的人,第七是阻挠他人行善布施,第八是对饥渴困苦的人毫无怜悯之心,第九是吝惜饮食不肯供养佛和僧众,第十是看见别人获得名利就设法破坏离间。这十种行为都会让人堕入饿鬼道受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投生到人间?有十种善业。哪十种呢?一是远离杀害生命,二是远离偷盗夺取,三是远离邪淫行为,四是远离虚妄欺骗的话,五是远离污秽不净的言语,六是远离挑拨离间的话,七是远离粗恶伤人的话,八是远离饮酒吃肉,九是远离愚痴昏昧,十是远离错误知见、诚心信仰佛法宝;修习这十种清净善业,就能获得投生人间的果报。
再有,修习什么样的业行能投生到欲界天呢?修持十种善业就能转生到那些天界。那么修习什么业行能投生色界天呢?修持十种禅定善业就能转生到那些天界。又该修什么业行才能投生到四无色界天呢?通过修习三摩钵底(正定)作为因缘,就能转生到那些天界。是哪四种境界呢?
首先超越一切物质形色,作无边虚空的观想,通过修习这种禅定降伏消除相关障碍,命终之后就能投生到空无边处天。进而超越粗显和细微的意识活动,作无边识的观想并消除相应障碍,继续修持这种禅定就能转生到识无边处天。再超越无所有处的执著染污,持续修习这种禅定便可投生无所有处天。最后超越所有修行障碍继续修持,命终之后就能到达非想非非想处的最高天界。
再者,修行什么业报能避免堕入无间地狱?只要修行各种善业,并将功德回向给自己所求的目标,就一定能投生到善道中去,不会落入无间地狱。
那么,修行什么业会得到什么果报呢?如果修行善业,就会招感美好的果报;如果造作恶业,就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若是远离这些善业恶业,那么不论是福是祸的果报都不可能得到,就像商队首领的慈母远行在外,久久不归家,孩子自然见不到母亲一样。
还有一种业不会产生果报:就是造了恶业之后能够真心悔改,认识自己过去的错误,产生厌恶之心,从心底里反思,口中承认过失,专心一意地反复忏悔,这样的恶业虽然造作了却不会承受果报;善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人身心圆满呢?修习忍辱就能获得身体相貌的圆满,修习听闻和思考佛法就能获得内心的圆满,这样的修行必定会得到相应的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业,做了之后不会消失呢?如果做了善事之后不后悔、不厌恶,内心不被扰乱也不否定善行,不说是非也不远离善法,行为不浮躁不折腾,这样修持的善业永远不会消失,必定会结出果报。
还有什么样的行为不会产生结果呢?那些无所谓善恶的行为就不会带来果报。
再有哪种业行,使得投生地狱的众生能够享尽完整的寿命而不会中途夭亡?有这样一类人,造作恶业之后,内心既不后悔也不厌弃,不否定因果法则,心绪平稳不受扰乱,不搬弄是非也不焦躁不安。天受你要明白,秉持这种行径的造业者,即便投生地狱,也能圆满受尽命定寿数,不会中途丧命。
还有什么样的业力,会让众生在地狱中的寿命不圆满呢?有一种众生,造作恶业之后心生悔恨,在烦恼中自我谴责而醒悟前非,从此远离恶业不再躁动,坚持这样的修行。这类众生虽然因造业堕入地狱,但寿命会比原本应受的报应短。
又有哪一种业,会让众生在地狱中投生即刻命终?有这样一类众生,造作恶业之后心生悔恨,烦躁不安地否定前业,决心断除远离那些如刀锋般尖锐、令人痛苦的烦恼,发誓永不再犯。就像阿阇世王,犯下杀父重罪后深切忏悔,坦白过错说:"我造作的恶业理当自己承受。"他向佛陀忏悔,陈述往昔罪过。佛陀慈悲怜悯这位国王,教他观察罪业的本质——不过是因缘和合的幻相,根本不可得。所以这类众生,虽投生地狱却即刻命终。
还有一种业,会导致这样的人先享福报后受苦恼?说的是这种人:起初欢喜布施,布施之后却又后悔。所以这样的人投生人间时,虽能生于尊贵之家,金银珠宝、象马车乘样样俱全,父母妻儿、官吏亲友圆圆满满,连仓库宝藏也丰足无缺;正因当初布施又后悔的缘故,结果就是先享受快乐,后来才遭受苦恼。
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业力让人先经历贫穷困苦,后来才享受快乐呢?这样的人,是由于过去生中用勉强敷衍的心态布施,布施之后先是懊恼,后来才转为欢喜。所以这一生投生为人时,出身低微贫贱,饮食珍宝都匮乏短缺,生活不得自在。但后来福报逐渐增长,财富越来越丰厚,到最后各种资生产具样样充足。这样的人,在获得果报时,就会先经历贫苦而后享受快乐。
还有什么样的业,会让人先享受快乐后来也快乐?有这样一类人,在布施前就心生欢喜,布施时心念纯净,布施后依然欢喜,这三个阶段都没有丝毫后悔。这样的人,将来会投生在人间的富贵之家、名门望族,父母妻儿、亲友僚属全都圆满具足,仓库里堆满珍宝,象马牛羊等牲畜成群,乃至园林田宅无不完备,可以自在享用。所以这样的人,生前享受快乐,来世依然快乐。
还有哪种业力,会让人一生都沉浸在痛苦中,既没有前期的安乐也没有后期的安乐?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从最初就没有布施的心念,既没有良师益友劝导他们行布施,自己又缺乏信心且贪恋珍藏宝物,自始至终连最微小的布施都不曾做过。这样的人如果转生到人间,就会投生于卑贱的家族,遭受贫穷困苦的折磨——无论是财富、饮食、田宅、生活用具,乃至亲属眷属都极度匮乏。他们的人生前无安乐后无欢喜,所以说这类众生,前际后际都持续承受着苦恼的煎熬。
还有哪种行为,会让人得到大富贵却贪恋财物、丝毫不肯布施呢?这样的人在过去世中,曾经对佛、法、僧三宝做过布施,但当时没有发愿未来继续修行布施。所以这个人命终之后,如果投生人间,就会获得大富贵,出生于高贵种族,拥有广大珍宝,象马奴婢、牛羊田宅也都丰足,享受自在。但正因为过去没有发愿,所以他对财物极其吝啬爱护,不肯行善布施。这样的人虽然富贵多财,却只会紧守财富,生起吝啬贪婪,对善法也没有信心。
还有什么样的业力,会让人一生贫穷却特别喜欢布施?有这样一类人,在过去世曾于佛法僧三宝殊胜之地修行布施,并且发下誓愿要让布施之心延续到未来。他们命终之后转生天界或人间享受福报,轮回往来。等到这些福报享尽,再次投生为人时,虽然贫穷却依然热爱布施。所以这样的人,即便身处贫困,布施的信心也从未间断。
还有什么样的业力,会导致有的人一生贫穷困苦却又吝啬贪心,连一点点布施都不愿意做呢?这样的人在过去世没有遇到善知识引导,而且愚昧糊涂,不相信因果报应,对于布施修行连最微小的善行都不曾实践。所以这个人命终之后投生到人间,就会出身贫寒之家,钱财、食物、田产、生活资具全都匮乏短少。正因为这样,这个人就会陷入贫穷困苦,更不愿意行布施了。
还有什么样的业报,能让人身心快乐如同转轮圣王,并且乐于行善积福呢?有这样一类众生,在过去世持守不杀生的戒律,给予众生安全感,又发愿布施心永不退转。因此这样的有情众生,命终之后投生人间,就能获得身心安乐,始终乐于惠施他人。
还有一种业报,是什么样的人会身心快乐,却像年迈的老人那样早已放下家务、不愿行善积福?这样的人,是因为过去世曾给予他人安全感,不伤害众生,但也没有发下殊胜的愿心。所以此人命终之后投生人间,虽然身心安乐,却对修福行善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