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戒品纂釋
今釋戒品總標二門:一、釋嗢柁南所攝;二、釋嗢柁南中事義。
一、釋嗢柁南所攝
云何菩薩戒波羅密多?嗢柁南曰:
自性、一切、難、 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
二世樂、清淨, 如是九種相, 是名略說戒。
謂九種相戒,名為菩薩戒波羅密多。一、自性戒;二、一切戒;三、難行戒;四、一切門戒;五、善士戒;六、一切種戒;七、遂求戒;八、此世他世樂戒;九清淨戒。
考藏本云:「嗢柁南曰:
自性、及一切、 艱難、與普門、 善丈夫相應、 一切種亦爾,
損求俱成就, 此世他世樂、 極清淨九種, 是名略說戒。
此中何等是菩薩戒?當知九種:謂戒自性、一切戒、艱難戒、普門戒、善丈夫戒、一切種戒、損求戒、(除遣有損,成就所求,名損求戒。如忍品遂求忍中云:若於有情有損惱者,由忍故離;若於有情是所求者,由忍故與。)此世他世樂戒、極清淨戒。」
自性戒者:謂戒總相。一切戒者:謂廣分別戒中事品。難行戒者:謂依趣入難成辦故,不共差別。(此有三難:初一是受時艱難,後二是護時艱難。)一切門戒者:謂從何門,或云何相、入戒差別。善士戒者:謂行持者所依差別。一切種戒者:謂廣開合戒中種類。遂求戒者:謂由所作善息滅苦,境與所作,二種差別。(境有自他二種差別。所作復有八有損事、八所求事,二種差別。)此世他世樂戒、及清淨戒者:謂依次第斷證差別,令果差別故。(如是九種,初一是戒自性,非戒,故不言果。所餘八戒,一一皆有所感得果,詳於本論四十三卷。)
上來釋嗢柁南所攝已。(嗢柁南者;最勝子釋論云:「先略頌答。略集名數,施諸學者,名嗢柁南。」義淨三藏於根本一切有部中,則取義譯,名「總攝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