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卷第八
錢塘沙門釋 智圓 述
邪正品
夫邪黨嫉正魔亂真道能惑始學人故宜辨其相從所詮以立名也初且雙標故云邪者魔也正者聖也下釋邪正既各開四義則四種之邪亦名四正義雖通正正還是邪唯指圓頓人法非邪非正方名為正故知總標邪至別教既以聖解正則正唯在圓。
邪惡者下次第釋四種邪義文中四段皆先示義次引經證文列五法是邪惡一謗法二四重三五逆四十惡五四趣。
言四趣等果者顯上謗重逆惡為因招感四趣之果也文云至即謗法證上闡提謗法義若欲下證上四重義即下經云若言佛說我諸比丘若欲行婬應捨法服著俗衣裳也。
此等者等取五逆十惡也。
邪俗下三界通是有為故名邪俗文中凡列四法一煩惱二業三陰四天魔煩惱業是因陰是果。
文云下證煩惱陰愛即下釋經對義也。
以有下證天魔往昔下證業即下經云如來往昔實苦行者是魔所說若云示同苦行為化眾生者是佛所說。
邪偏者二乘所證偏在空邊故曰邪偏。
邪漸者別教漸次入中故名邪漸。
棄捨二邊者十住棄俗行向棄真於初地位別求本有中道。
三昧魔等者華嚴離世間品云菩薩有十種魔一者陰魔生諸取故二者煩惱魔生雜染故三者業魔能障礙故四者心魔起憍慢故五者死魔捨生處故六者天魔自憍縱故七者善根魔恒執取故八者三昧魔久躭味故九者善知識魔起著心故十者菩提法智魔常不捨故既菩薩有此十魔即是邪義也。
邪論無所知者即下經云若言菩薩不能入於外道邪論知其威儀也。
湯藥無所知即經云又亦不知和合諸藥以不知故乃名如來也葢以別教破事顯理理性凝然不能具法故於邪論諸藥及塗割等悉無所知以邪論等皆是生死事故下經既判此等以為魔說故知歷別亦在邪攝。
四邪既出於文者四邪已引經證成今論四正翻邪即是文與前同不須更引只由邪體亦通正義故今疏主兩向釋之何者據闡提等體是邪惡而執正此惡不出欲界故得名正以主執為正也餘三可例。
邪惡下約四邪四正結成四悉。
眾邪之根者以謗法等因四趣之果最居底下隔別義強故屬世界邪俗既是二十五有則亦收四趣而別在人天之善故曰清昇。
所到下初地名為到處證道同圓故是常住入理之益正在此位。
從歷下釋伏難也應問既是第一義益何名邪漸故此答云只由地前歷別而入故受邪名是則證道名正教道名邪故前三邪及別地前悉是品題邪義登地證道乃是正義三悉屬邪一悉屬正以判品題。
對破世間者以出世道滅對破世間苦集故屬對治。
方正是次第大乘者別人先空次假後中如方楞之物不能圓轉故以方解正有本方下多乃名二字者文悞。
能到實相者地前二觀是能到登地實相是所到以由二觀得入中道實相故云能到前既俱受邪名不可以邪而為入理故指證所到為第一義今得正號故使能所相望通收地前俱名第一義也故云實相即第一義也實相是地前所望望實而脩亦名入理若結品題則三正屬邪方正屬正且約別教教權理實及證道同圓故得是正若的論者三教九界悉名為邪唯圓教佛界名正以判品題方為盡善故向列四正畢究是邪但為邪法俱有正名如世外教邪法孰不自謂真正是故疏主於邪示正此正猶邪意令不惑偏權是邪之正明識圓頓非邪之正耳問云何四邪四正是九界耶答邪惡執正是四趣邪俗善正屬八天偏邪真正乃二乘邪漸方正獨菩薩四義既在九界中一向屬邪如指掌唯圓佛界非邪正方應經題正字義若觀十界唯一心此則名脩邪正觀。
通途下結示前文通途而明未的顯經題也。
今經下的顯經題。
四魔者所說二藏能持二人人法合四。
該前諸邪者以前四邪不出魔人法故。
佛經佛律下唯圓名佛餘教在九。
冠前下則今人法四正超出執等四正之上如冠(平聲)冠(去聲)在一身之頂。
從此下結顯品題則正唯在圓邪収九界。
備有形聲兩偽者形約現身聲約說法。
經四魔者一魔經二魔律三持魔經人四持魔律人內狹邪謀者化彼行人永沉生死如獵師懷殺害之心也。
若言實生者經有三段初云由從天來故為世恭敬又復去次云由昔苦行故今生成佛為天等敬後結為魔說。
不生生者久已成佛則是不生示有父母是生亦應云本無苦行為化眾生示現苦行佛言存略良以迹果不實迹因可知故不云也。
亦應例爾者例上生不生應以各行七步是魔說不行七步是佛說。
今不下明與上反。
何者下釋意十方各行是佛聖德言不可信即是欲隱。
經妻息者息謂子息。
經娉妻四勁反說文聘訪也爾雅聘問也。
經舍衛者義淨譯為名稱大城祇洹者具云祇陀洹此云戰勝匿王太子也生時王與外國戰勝因以為名須達捨園祇陀施樹共立精舍請佛居之。
經釜鍑方目甫救二反說文鍑如釜而口大三蒼鍑小釜也。
經推步步亦推也。
外道夸毗者夸苦華反爾雅云夸毗體柔也郭璞注云屈己卑身以柔順人此謂外道聞佛有相不能執正便云所事之天亦具於相此即以柔順人之義既謂倍勝則非屈己故知疏主用夸毗之言上取順人義耳又先儒或謂夸毗是詐偽之辭乃與今意符同故楊子法言云足言足容德之藻矣李軌注云足言夸毗之辭足容戚施之面言皆藻飾之偽非篤實之真或可字誤應云夸奢謂夸張其事謂天勝佛也爾雅曰犯奢果毅勝也郭注云陵犯誇奢皆得勝也杜元愷注左傳云莊公欲奢夸夫人故使宗婦同䞇俱。
又見佛下第二解業即是因謂相因相果合六十四但欲均齊不云勝佛若據大論第九云韋陀經中治病星宿法祠天法歌舞論議難問法如是等六十四種世間伎藝淨飯王子廣學多聞若知此事不足為難然今經中從治身呪術下似略列其相故總結云六十四能。
經十八惑人呪術者應是惑人呪術有十八種但未知名相暹記云十八惑人者從呪術至種種𦘕像是十八相此謂一呪術二工巧乃至十七𦘕像也未可依用。
經散香蘇誕反說文散雜也謂散雜碎香者也。
經憒丙公對反說文亂也丙女孝反猥也或作閙俗字耳。
如即人云者即今也。
就經律作亂者執小謗大故名作亂亂即是邪知大解小名治名正執小謗中經有二段初執小非大二是人復言下學小捨大初中復二一執小律非大律二執小經非大經律中五句一舉弗昔制惡法中者所犯罪科名為惡法輕重者初篇初聚重二篇已去名輕而別舉偷蘭者以偷蘭是方便罪亦通輕重故由能成於四重僧殘之罪故也故南山云偷蘭一聚罪通正從體兼輕重也然蘭有二種謂方便獨頭如初二篇遠近方便及獨頭正罪破僧盜四之類此名重如第二篇遠方便及輕獨頭謂裸身用髮等此名輕也既兼輕重故別舉之偷蘭遮善見翻大遮言障善道後墮惡故也。
經其性皆重者以俱招惡道報故。
二我等律下牽小屬己三我久忍下彰己信受嫌他不信四我當下執小捨大小乘戒法名為己律大乘戒法名為汝律五汝所有下推大為邪故言汝律是魔所說。
執小經非大有三一明魔人執小非大有五句一舉九部證無方等二舉如來無量小經證無方等三如其有下推為魔說先推後釋四如是言下推他經有說我經不說五我經律下委引佛說證是為非初段竟未來之世下是第二佛訶顯過我又下第三明已說大成彼邪謬別有三句一佛自彰己說過九部有方等二若有人下明正取之得三若有說下明謗者之失先明其謗後結得罪。
上來第一執小非大自下第二學小捨大如是經律我當受持正明學小何以下釋知足少欲因中之道斷除煩惱因中之滅智慧是果中之道涅槃是果中之滅此前四種通名善法小乘經律以此為本名善法因以善因故我今受持。
如是說下呵以顯過若有說言下次辨其正可解。
經多羅樹一斷更不重生如犯重人雖許懺淨於現在身道果無分。
經除一闡提者謂現在無信故且除之而正因不滅若能發心決定成佛。
經波羅夷僧祇義翻極惡。
僧殘者具云僧伽婆尸沙婆沙云僧伽云眾。
婆尸沙者是殘若犯此罪垢纏行人非全淨用有殘之罪由僧除滅故也。
二不定者託境以言通該六聚若論罪體生疑不信是突吉羅三十九十一俱言墮者波逸提義翻墮十誦云墮在燒煑覆障地獄故也四分僧有百二十種分取三十因財事生犯貪慢心強制捨入僧故名尼薩耆也餘之九十單悔別人若據罪體同一品懺經云九十一如前疏釋。
四懺悔者即四波羅提提舍尼明了翻為各對應說謂對人說所作罪也今經懺悔其義是同。
眾多學法者四分戒本云式叉迦羅尼義翻應當學胡僧云守戒也此罪微細持之極難故隨學隨守以立名亦云突吉羅此云惡作。
經犯突吉羅(至)八百萬歲者若目連問經犯吉羅罪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九百千歲今云忉利天等南山云此謂數有大小即萬萬為億之量也今經但略明犯吉墮獄劫數若諸篇聚或可且准目連問經故彼經云若二眾以無慚愧心輕慢佛語犯吉罪如向說第二波羅提提舍尼如三十三天壽命千歲於人間數三億六十千歲墮獄第三波逸提者如夜摩天壽二千歲於人間數二十一億四千歲第四偷蘭遮如兜率天壽四千歲於人間數五十億六十千歲第五僧伽婆尸沙罪如不憍樂天壽八千歲於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十千歲第六犯波羅夷罪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於人間數九百二十億六十千歲。
妄語下云云者於此時中有罪覆藏謂此妄語不招當苦名不見後以不見故諸罪皆覆名無惡不造。
持戒是緣因下云云者應須以緣資了以了發正一心三觀即是了因內觀不虧外戒無闕內外冥一正助合行初住佛性見應無日豈單持事戒而得見乎故下經云若人不聞如來甚深秘密藏者云何當知有佛性耶此即了因也經文互顯三因必備。
經如其說有等者問有兩向一問大乘既說有性而小乘九部不說此乃有而言無則是妄語邪見若然者小乘之人云何不犯大乘十重耶以梵網戒妄語在十重故二問大乘之人現是凡夫說有佛性云何不犯小乘大妄耶下答中先答初意次答後意尋文可見。
經煩惱覆故等者言別意圓全法性為無明且言覆耳或可是別以今經兼帶故而四竝知常圓解無異。
經有王問者假說之言以上王嘆比丘比丘不受故此還言王問。
經大致供養說文送詣曰致三蒼致到也。
經何況犯偷蘭遮者舉輕況重北遠云此中重罪通名偷蘭不唯方便南山云盜佛物者正望佛邊無盜罪由佛於物無我所心無惱害故但得偷蘭以同非人物攝故十誦盜天神像衣結偷蘭涅槃亦云造立佛寺用珠華鬘供養不問輙取若知不知皆犯偷蘭南山正指此文是蘭罪也不同遠釋又云若有守護主者三寶物邊皆結重此則微同遠義。
經此大乘下翻上邪中五篇諸罪非是佛制明一切罪皆是佛制先制盜次殺次酒次妄次婬如文。
科云夢覺者居効反。
經常翹一足下悉覺中收。
經比丘乞食等者教厭食食是婬因故前已說五戒而此更明婬者以人多喜犯故。
讚嘆得罪者得不應罪。
下文被服赤色者即是明闍王放醉象緣中。
說制戒後者薩婆多云五大色者不成受善見云若見著五大色衣比丘有智慧者當言此是遭賊失衣比丘准此赤色不合受也。
大赤則遮者大赤即南方正色故今遮之下云被服赤色即乾陀木蘭所染壞色似赤耳即善見云善來比丘袈裟赤色鮮明也前云未制戒者此義恐非實法師云具足應言摩訶楞伽羅此云大莊嚴具也。
CBETA 编码:X06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