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四諦品
舊云下古師用勝鬘經無量四諦義以釋今品所以然者古師皆謂勝鬘是偏方不定教不在五時次第而明常住與涅槃同故用彼經以釋今品。
言但說有量四諦等者勝鬘法身章云何等為說二聖諦義謂說作聖諦義說無作聖諦義。
說作聖諦義者是說有量四聖諦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脩一切道是故有有為生死無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餘及無餘。
說無作聖諦義者說無量四聖諦義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斷一切受集證一切受滅脩一切受滅道如是八聖諦如來說四聖諦如是四無作聖諦義唯如來應正等覺事究竟非阿羅漢辟支佛事究竟彼經既云無作唯如來究竟故疏云今緣常住至佛心喜也。
亦名下出異名如向引經。
今問下今破古人既依勝鬘立義今師還用彼經明二死義以破彼立無量非常住義不可用釋今品。
言出分段者彼經一乘章云有二種死何等為二謂分段死不思議變易死分段死者謂虗偽眾生不思議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乃至究竟無上菩提彼經凡二十五章章亦品也。
無量亦不出變易者以彼經二乘及大力菩薩等俱在變易死中故故云亦不出等。
俱是有量者既彼無量不出變易若望今經生死即涅槃永出二死則彼經乃是歷別有量之義故不出變易今經方是圓融無量也。
是對大小兩緣者正判彼經是方等部大小相隔之說既非開會圓常調御之心何足為喜。
又有下更約彼經名義反破人師令彼立有為無為二俱不成。
那言下破有為義即彼經云世尊此四聖諦三是無常一是常何以故三諦入有為相入有為相者是無常無常者是虗妄法虗妄法者非諦非常非依是故苦諦集諦道諦非第一義諦非常非依一苦滅諦離有為相離有為相者是常常者非虗妄法非虗妄法者是諦是常是依是故滅諦是第一義不思議此四中經文顯云滅是無為何得云是有為四諦耶故云若爾等也。
若無下破無為義。
那得猶有等者即經云變易生死謂大力菩薩等也菩薩即是觀無量四諦之人既有生死正屬有為那言無量是無為耶此蓋彼師不了勝鬘部中兼帶之意故致今難。
解言下彼師重救也而但救無為義。
不無三相者謂但無分段捨身受身之有為而有方便土中因移果易生住滅之三相也異與滅同故合言三。
若爾下再斥既有變易三相則正是界外有為故云實非無為為只是作故無作亦壞。
別為一緣者正為別教次第機緣故說菩薩至無上菩提皆在變易故知彼經無量四諦非同今經圓融之四故云義不相會問彼經於有量中三是有為一是無為對何機耶答亦是別機三諦在地前故是有為登地證滅故是無為亦是圓接通別義。
五時者即以五時為漸華嚴是頓在五時外如前記說。
初時約事者即十二年有相教謂四阿含中所說實有之法名為約事。
云云者應云集是和合相道是對治易奪相滅是滅有還無相第二時即無相教謂般若第三時即褒貶教謂方等第四時即同歸教謂法華文省第三故云至第四時也。
五受下引淨名證苦諦如幻也意謂三時同明此義無此四事者謂觀法本空無四名相。
藉四下由觀苦無逼迫集無和合道不二相滅無生相而得會空從方便說故且云四。
如見下引小乘約事為例初果棄事入理尚唯一真豈況大乘四時約理之諦。
從方便為名者由於上下八諦各起忍智斷盡見惑而證一真故從方便言初果具八忍八智耳。
故四下總結四時雖約事約理有別而不談佛性同是無常唯今經是第五時名常住教正談佛性佛是覺義故佛即是智性即是諦具佛之性故云佛性以智為諦義在此矣。
文云下引證而有真實者真實即智也。
佛心則喜者談常顯性稱懷故喜此師解義一往似美而事理無歸若還至前難者恐他云約事約理是有量約智是無量約智猶是變易生死故云已如前難。
若非下若謂約事是有量約理是無量約智是雙非者依勝鬘經復是何諦以彼經但明二種故云則無別名等只由他人不曉今經四種四諦而却取勝鬘解義故招斯難。
有同有異者同彼四中之一異則此無前三。
四種四諦者一生滅二無生三無量四無作次第對四教也一實即無作四諦也。
其相下敘意中初句徵起次句總立謂心造十界全體是心故凡聖因果無非實相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云徧一切處。
能於下明悟之則成佛界。
四事明了等者謂一法身二真智三如來藏四三寶即身智各三即是三諦藏寶亦然三諦相融名為實相亦是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煩惱即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脩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此謂明了實相也。
若不下明迷之成九界也。
倒而非諦者但是陰入煩惱邊邪生死顛倒之事耳即下經文於四諦中各有惑因惑果也。
實通一切者通餘九界也。
畜生地獄等者舉重況輕此二尚是況餘七界此即達九界陰入皆如也。
於不淨等者下經云受不淨物由內具煩惱故外受不淨遶九界惑即三觀智名不壞法。
於斷下明滅諦且約二乘界說販種斷滅尚具藏理而況餘界豈不具耶。
明識下只於藏理三諦宛然空即佛寶假即僧寶中即法寶。
諦非四數者心性妙理一尚無一豈有四數。
約四下從理造事事既有四達事即理故亦無四故云約四了諦諦即理也。
覆相下昔被三覆今唯無作指三即一故云今開。
塗乳下昔三覆一如塗藥今開三即一如獲洗稱佛本懷所以心喜。
但有(至)之殊者唯滅道二諦少不次第至文自見。
一即下於六段中惑是集惑果是苦解是道解果是滅結解結惑只是結前四耳既四諦章各有六段則知一諦具四諦義故云一即是四也。
四即是一者如苦中雖具四義只是顯成一苦諦也集即苦因道即苦治滅即苦盡餘三例爾故云四即是一。
名不思議者只緣四義互通名不思議又即理而事名一即四即事而理名四即一理事相融名不思議下明下聖行品文也即第十二初集諦文約四諦簡云凡夫有苦無諦二乘有苦有苦諦菩薩解苦無苦而有真諦下疏云真是真實故知即是次第不次第二種真實此別圓對三藏簡。
注云云者今直明苦即凡夫者苦無諦也。
不解故苦即二乘也。
必墮等者由不解常故墮無為惡趣。
第三明解即別圓菩薩也。
經法見非法者迷佛法身謂是食身也。
非法見法者偏空涅槃非真實法而計為所證之法明解者解即是因謂道諦解果即滅諦因謂三即果謂分真。
已訶聲聞者即指前多脩空是訶二乘也。
經於無量(至)受苦者沉空取證故久受變易生死之苦。
經疾能除滅者圓脩三觀於一生中有超登十地者故云疾也。
經言無佛法僧者謂三寶無常即是言無同體也。
CBETA 编码:X06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