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月喻品
前鳥(至)一時者亦旁有豎義多分在橫如別說中初就生死二就涅槃此二是橫三就生死涅槃是豎從多從正故云橫論一時。
豎論前後者既喻初生後滅故知是豎若據果用亦可云橫且約一途故云豎也自他旁正例同前橫。
隱顯是適宜者示生示滅稱適他機。
河西(至)真應者謂文字半滿只是鳥喻常無常常無常只是月喻隱顯故云皆是真應。
此乃下今師斥也但得義同不知文異故曰一途。
問答既三者上文初問云何解滿字次問云何共聖行後問云何如日月豈非問別為三故今如來以文字等三品次第答之豈得是一真應意也。
兩問一答者如上問云何得廣大為眾作依止語似兩問而佛但以四依一義答之。
一問兩答者如上問云何得長壽語似一問而佛作因果兩番答之則以因答得字以果答長壽也。
一問一答者如今品舉月舉日舉星次第答前三光三問餘皆倣此。
只是一句者河西意謂三品只是答如日月等一句義耳故前文云文字半滿只是鳥喻常無常常無常只是月喻隱顯隱顯即正喻真應故知問雖有三正在日月一句而已。
推文可解者謂若解隱顯則前常無常及半滿皆可解也以只是共成隱顯一意故。
今云下正明問答文義俱異不同河西云義是一也應知半滿是約教為問共行是約行為問三光是約用為問故今三品次第答之非謂但明真應而已。
前問共行等者應先云前問半滿等疏文從省。
備問三光者纂要云日月星謂三辰亦曰三光說文云日者實也太陽之精字從一○象形字也釋名云月闕也言滿而復缺也星散也言列位布散也。
日用長短者夏日長冬日短夏日宿在東井出寅入戌故長冬至宿在牽牛出辰入申故短。
星以吉凶者上問歲星則吉今答彗星則凶互現其義也。
同況隱顯者隱即無常如虧短凶顯即常住如盈長吉。
在先下應問云品中備舉三光何以題稱月喻故今答云在先答等。
月攝日星者攝有二義一中攝前後日月星三月居其中故以題品二以廣攝略品內所談月喻文廣日星事略故以題品。
名異下能喻則三光名異所喻則隱顯義同而月有虧盈喻法義便故以題品是知荊溪所釋戒疏主義共成三義以釋品題一在先答月二月攝日星三月喻法義便也。
宣夜等者蔡邑天文志言天體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髀音毗。
天如圓傘者葢也。
為葢天儀者劉氏正歷問曰顓頊造渾天儀黃帝為葢天蓋天者以天象葢。
日月橫行者謂天左旋日月星右行也以佛法中唯說日月橫繞須彌有同此說故云同於佛法。
渾天儀者或以玉為之或鑄銅為之尚書考靈耀曰觀玉儀之旋昏明主時鄭注曰以玉為渾儀漢名臣奏曰今史官所用候臺銅儀則渾天法也唐玄宗甞詔沙門一行與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及諸術士更造渾天儀鑄銅為日圓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數注水激輪令其自轉一日一夜轉一周又別立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令得運行每天四轉一匝日東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轉有餘而日月會三面六十五轉而日行匝仍置木櫃以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明朔望遲速有準又立二木人於地平之上前置鐘皷以候辰刻每一刻則自然擊皷每一辰則自然撞鐘皆於櫃中各旋軸鈎交錯關鎻相持既與天道合同當時甚稱其玅鑄成命之曰水運渾天俯視圖置於武成殿前以示百寮。
張衡下彼說日月豎轉與佛法不同。
日出扶桑者東方之野淮南子云日出於湯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桑之上爰始將行是謂朏明(朏音斐將明也)至于曲阿(山名)是謂朝明臨于曾泉(曾重也早食時在東方名水之地故曰曾泉)是謂早食次于桑野是謂晏食臻于衡陽是謂禺中對于昆吾(昆吾丘在南方)是謂正中靡于鳥次(鳥次南方山名)是謂小遷至于悲谷(悲谷西南方之大壑)是謂晡時回于女紀(女紀西方陰地)是謂大遷經于泉隅是謂高舂(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頓于連(爛音)石是謂下舂(連石西北山名言將欲冥下蒙悉舂故曰下舂)爰止義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曰乘車駕以六龍義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泉義至此而回六螭即六龍也)薄於虞泉是謂黃昏淪于蒙谷是謂定昏日入嶛(音潦)嵫(茲音亦曰落堂山)經細柳(細柳西方之野)入虞泉之池曝於蒙谷之浦(蒙谷濛記之水)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言其光在桑榆樹上)。
長阿下引佛經凡有六段一壽命二形量三所成四行照五本起六虧盈而於本起中復明所成及形量行照等次第如文初壽命中云五百歲者俱舍云人間五十年下天一晝夜乘斯壽五百前明形量云日形縱廣五十由旬而本起中云二千里者然由旬三等謂十六里四十里八十里向據四十里由旬則五十由旬當二千里月形前減一由旬故今減四十里角行者斜行也。
六十光照之故減者此同俱舍近日自影覆故說月輪缺也。
月悉不受者與日相遠故不受問三事釋增減的從何說答三義相須故致增減何者角行時侍從居前而度與日近正行時則處正殿而度與日遠既漸角漸正故漸虧漸盈世傳日中有桂及老人與兔者佛教亦有此說或云閻浮樹影或云大地影其猶懸鏡現像也老人即帝釋化身於恒河邊以試三獸而兔能捨身充老人食感其德故竝寄影月中令萬世仰止兔即釋迦往因也事載西域記。
既具下再顯立題。
如向分別者即前云同況隱顯在先答月等也。
又月在中下重出三義前荊溪私釋但合此三以為二耳前云月攝日星者即今在中文多二義前云名異義同故月親便者即今隱顯易見義若取疏主現文對前一釋則成四義故題月喻。
或屬後品者謂合在菩薩品也中以後品之初重牒日月光喻故。
今分為二者蓋依觀師也。
經以須彌山障故不見者日月皆然長阿含二十二云閻浮日中弗婆提日沒瞿耶尼日出丹越夜半經文次第四方徧說例前可見彼經又云閻浮為東于逮為西閻浮為西瞿耶為東瞿耶為西單越為東單越為西于逮為東以由日月轉故皆謂日出之處為東。
出白銀面等者以劫初風吹二寶所成故應知正行處正殿時而白銀面向下故世見月盈也月虧可知是則虧盈具多因緣各說則似相違會通共成一意耳今經乃云因須彌山而有增減應是正行則遠山角行則近山故云因山也。
世云六月下因便釋後經文。
運行相遇者應云相過謂夏至冬至長短極故相過以夏至去冬至則六月也故左傳昭二十年秋七月朔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則為災今云陰陽相御則是二分同道也疏順經文則以夏至望冬至春分望秋分皆相去六月也又杜預準歷家之說謂日光以望時遙奪月光故月食日月同會月奄日故日食食有上下者行有高下日光輪存而中食者相奄密故日光溢出皆既者正相當而相奄間疏也。
鍑音福又音富。
經修羅遮月者陰陽推步又云羅睺計都二星犯於日月故有蝕之是知羅睺計都二俱梵語悉名修羅名也自西土聿斯經來方有二星之號問既是修羅合居海底為何在天為星耶答雖居海底而氣應於天何妨是星也故漢書云凡萬物之精上為列星也是知修羅亦萬物之一類耳若准楞嚴胎生修羅其所卜居隣於是日月化生修羅與天爭權則為星明矣。
制止者即如來示有調達出佛身血而致墮獄正為制止未來眾生令不造逆故。
經人間短者日短故見月久反喻圓機見佛常住。
蝕者春秋曰日有食之字皆單作釋名曰日月虧曰蝕稍侵如虫食草木葉也漢書云日月愽蝕韋昭曰氣往迫之曰愽虧毀曰蝕也。
如作盜人者阿含經云有偷𦬔云咄咄月莫出待我倫𦬔了任汝出不出名不樂見也。
釋三時文有二段初敘異解二云下次師凡引四文證佛法明秋是知佛法二意隨俗有四制內唯三。
光明下本攝者正月是春分本月攝後兩月悉屬春分乃至十月為冬本月攝後兩月悉屬冬分三三本攝也。
律明下正出制內眾立三時之意。
簡賊住者謂外道俗人削髮染衣妄稱比丘名為賊住若欲簡別應問佛法幾時安居何時受戒等若說四時便知賊住以西國俗有四時佛制三時不令外道俗人聞故故彼不知。
今言下今師正釋今言三時意不同律為秋日處中與春日同故不言秋。
經日光映故者應以日光喻無明惑二乘無明全在不見真常如由日光不見晝星。
支斗者六卷云只如斗星今云支斗恐字誤或是經本不同。
或作歲音等者謂彗本蘇醉囚芮二反而又通歲戍二音故云或作。
形如下釋名云言其孛孛然似掃彗也彗即也爾雅彗星謂之攙搶孫炎曰妖星也攙叉衡反搶叉衡反。
呼為刁者刁都聊反。
麻者以其光似散麻故曰麻彗。
除故布新者此星現則國易舊主如支佛出則佛已滅度左傳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用此三文者即嘆勸結三文也。
結日嘆教者經云譬如日出又云微妙經典及善說如來等故知結日嘆教也。
結月嘆理者經云正法不斷僧寶不易即同月性無出沒等。
結星嘆行者即勸學盡結文也修方便是行此行既常如星實不沒。
CBETA 编码:X06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