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諸法本無經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上
还有一次,世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说法,当时有五百位大比丘在场,更有九万两千位菩萨在场。这些菩萨包括:庄严莹饰菩萨、狮子游步菩萨、无碍焰净光德威王菩萨、迷留山顶音王菩萨、爱笑无垢光菩萨、出光蔽日月光菩萨、最胜无垢持冠菩萨、出威莲华开身菩萨、梵自在音菩萨、象戏狮子王意菩萨、金光净无垢威菩萨、柔软触身菩萨、金庄严相开身菩萨、百光休摩罗力菩萨、寂根威仪寂行菩萨、地最上王菩萨、天言辞鸣音菩萨、法力自在寂静游行菩萨、德威无垢身菩萨、曼殊尸利菩萨等,像这样为首的菩萨共有九万两千位。
这时,师子游步菩萨看到众位菩萨聚集,便从座位上起身,整理好僧袍,将袈裟披在一侧肩上,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行礼,用偈颂的形式向佛陀请教佛法真义:
没有自我、没有生命、没有养育之法, 我用无边无际的名号来宣讲; 彻底的宁静、极致的寂静、恒常的安宁, 这样的境界是最殊胜的。
各种见解怎么会是觉悟? 骄傲自大、愤怒怨恨以及嫉妒, 欲望的本体怎么会是觉悟? 请无上导师为我解说这无边的称号。
涅槃如果就是没有烦恼, 行为世界怎么会是觉悟? 它们的本质没有分别,佛也是如此, 请大悲者为我开示。
一切现象如何达到究竟解脱, 涅槃与解脱看似相同? 如何能像虚空一样平等, 没有障碍、没有执着、无处束缚?
如同迦罗频伽鸟的梵天之音, 如同无垢光明和金色光芒; 清净的音声具备无边功德, 请为我们说法,扫除一切尘埃。
各种障碍如何与觉悟平等? 欲望如何成为觉悟的本体? 正法与非法之道如何统一, 像虚空一般无垢清净?
如果没有有限也没有无限, 已经灭度的法如何存在? 觉悟如果没有不执着的人, 圆满智慧为何也不存在?
造作与非造作没有对立, 抓取与不抓取都没有实体; 众生在其中从未真实存在, 法中的障碍也同样没有。
其中没有戒律也没有忍耐, 破戒的行为也找不到一处; 禅定与智慧同样不存在, 无智与智慧都无可得。
如何让法清净无染, 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 心在某一刻无处可得, 没有心念如何能成为法?
其中知识与见解都不存在, 没有念修也没有证悟, 其中也没有什么需要断除, 众生如何与空界相同?
法的本体是统一的, 其中没有生起也没有转变; 发起和产生都不存在, 这样的法是殊胜者所说的。
其中没有学人也没有罗汉, 缘觉也同样不存在; 寻求觉悟的人不可得, 这法没有来也没有去。
其中没有停留也没有处所, 没有去也没有来; 没有来去的法又如何, 像须弥山一样安住不动?
其中没有思想也没有形色, 形色的本体怎么会是觉悟? 形色与觉悟本无分别, 这样的法体请殊胜者开示。
其中没有空性也没有无相, 没有染着也没有不染着; 名称与无名之法如何存在, 说道如同山谷中的回响?
其中没有生起也没有烦恼者, 其中也没有无生; 没有已灭也没有被阻挡, 一切现象如何统一?
其中没有天神也没有龙族, 没有紧那罗、夜叉等; 其中没有地狱, 没有所往之处也没有众生。
如果说导师的最胜法, 如果说恶意的外道; 这两者如何统一, 一切文字如何归入一体?
这时,世尊赞叹狮子游步菩萨说:"很好很好!难得的善家子啊!你现在所问的问题,就连诸天世界都无法信受理解,天人们听了都会陷入迷惑。善家子啊,你现在不必追问这个因缘。因为初学菩萨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迷失方向——比如执着空性见解的、执着无相见解的、执着无愿见解的、执着无生见解的、执着虚无见解的、执着无相貌见解的、执着涅槃见解的、执着佛陀见解的、执着菩提见解的。善家子啊,对初学菩萨不该过早宣讲这些法义。为什么呢?这样很可能使他们善根断绝,在成佛之道上误入歧途,要么陷入断灭见要么陷入常见,根本不明白如来宣说这些法门的真实用意。"
说完这些话后,师子游步菩萨又向佛陀禀告:"世尊啊,您所说的教法如此殊胜。假如未来有菩萨修行者,他们执着于空的概念、执着无相的概念、执着无愿的概念、执着无生的概念、执着虚无的概念、执着无相貌的概念、执着涅槃的概念、执着佛陀的概念、执着菩提的概念,在空与无相的语言境界中,沉迷于言辞表达,认为文字就是清净,把言语之道看得最重,过分看重名誉利益。这些人听闻如来宣说这超越名相的法义之后,应当放下所有这些执着,明白一切法门其实都是通向同一实相的道路。
他们应当根据众生的信心程度、根据众生对佛法的接受能力,善巧地运用方便法门。虽然会讲述少欲知足的简朴修行,但并不认为这就是究竟的清净;虽然会指出众人共处的过失,但深信诸法本质是超脱的;虽然赞叹独处无扰的修行方式,也不认为这就是终极的清净;虽然鼓励发起菩提心,但清楚心的本性就是菩提智慧;虽然赞扬深入经藏,但深信诸法本身才是真正的广博;虽然称赞菩萨境界,但明白声闻、独觉和佛陀在本质上没有差别;虽然鼓励布施修行,但透彻理解布施的平等性;虽然持戒很重要,但通达戒律的本来自性;虽然赞叹忍辱功夫,但对一切法本自寂灭无生有深刻体悟;虽然精进值得称赞,但明了诸法本来无需刻意造作;虽然禅定能生起无数三昧境界,但能洞见禅定的本质空性;虽然智慧有千般妙用,但通达智慧与无智慧本是一体。
指出贪欲的过患时,不见有一法可被污染;指出嗔恨的过患时,不见有一法值得憎恶;指出愚痴的过患时,深信诸法本来超越痴碍。虽然为众生明确说明地狱、畜生、饿鬼等恶道的痛苦,但本质上并不见真实存在的地狱、畜生、饿鬼等境界。这些菩萨应当根据众生的根器、根据众生对佛法的接受程度,坚信一条根本之道——那就是信空性、信无相、信无愿、信无生、信无所有、信无相貌。
尊贵的世尊!请您继续开示吧!那些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法门,一般的声闻、独觉以及初发心的菩萨都难以领会,唯有那些深信甚深实相的菩萨才能真正通达。"
听完这番话,世尊继续对师子游步菩萨这样的大修行者说:"善男子啊,既然你已明白这个道理,就请仔细聆听,保持专注、好好思维,我这就为你们解说。"
师子游步菩萨恭敬地说:"世尊,正是如此,我会专心聆听您的教导。"
那时世尊说了这首偈颂:
如果有人想要觉悟无上菩提,就不要去分别贪欲的过错; 一切法的本性其实就是贪欲本身,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殊胜的尊者。
贪嗔痴这些烦恼本就不可得,也没有过去得或现在得这回事; 万法都如同虚空一般平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殊胜的尊者。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本质上是一回事,僧人和非僧人二者也是平等的; 这其中既没有佛也没有妙法,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获得世间智慧。
就像有人在梦里,成佛后度化众生; 实际上既没有道也没有众生,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
菩提的证悟处根本找不到,那找不到的本身也是不存在的; 光明和无明本质上是一体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导师。
说众生本性就是菩提,菩提的本性就是众生; 但众生和菩提又不是同一个,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人中最上者。
就像擅长幻术的人,能变幻出无数景象; 但这些幻化出来的终究都是虚妄,迷惑了不知多少众生。
贪欲嗔恚和幻术一样,所有烦恼都如同幻化; 凡夫总是想着“我在贪恋、我在愤怒”,这种痴迷的妄念会导向恶道。
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贪嗔痴,也没有各种烦恼的分别; 明白了万法如幻的道理,就知道凡夫的烦恼也是这样的虚幻。
如果没有烦恼就没有众生,既没有佛也没有成佛这回事; 明白了无生的道理,凡夫却还想着“我要成佛”。
既然没有佛也没有佛法,众生也无处可寻; 如果懂得诸法本性如虚空,这样的人很快就能成为人中最上者。
如果执着地追求菩提,反而离菩提越来越远; 如果明白诸法如幻的道理,这样的人很快就能成为人中最上者。
如果执着于戒律反而没有真戒,自以为持戒其实已破戒; 持戒和破戒本质上是一回事,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导师。
就像有人在梦里,享受欲乐心生欢喜; 痴迷地分别幻想女子,其实梦中女子根本不存在。
破戒和持戒都像梦境一样,凡夫却硬要分别这两种状态; 本质上既没有戒也没有破戒,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能成为导师。
执着名相是凡夫的认知,因为他们不懂声音的本性; 如果明白了名相并非实有,就能获得殊胜的智慧忍辱。
有些众生发誓要成佛,还到处告诉别人; 停留在口头上却没有实修,这样反而阻塞了菩提道。
在行为举止上产生偏差,喜欢说长道短是无知的表现; 不是靠说话就能觉悟菩提,因为他们不懂法的本性。
虽然经常讲空性道理,却喜欢争斗心生恶意; 这样哪里还有菩提和佛法?不过是带着嗔恚的愚痴之人。
嗔恨和忍辱本质上是一体,明白的人就不会分别; 凡夫因为不懂众生本性,才会产生种种过错。
自称“我爱护一切众生,我要成佛度化众生”; 一旦被触犯就生气,甚至怀恨在心不理人。
总是喜欢争论找别人过错,嘴上却夸耀自己的忍辱心; 一边说着万法皆空,心里却傲慢专挑毛病。
贪图饮食的愚痴人,整天想着欲望之事; 这样的人走进村落,却说“我要度化众生”。
“我对众生生起慈悲,我要利益一切众生”; 虽然嘴上说着这些道理,却怀着害心充满恶意。
我从未听说也从未见过,既有慈悲心又会伤害他人; 互相制造创伤之后,却想着往生极乐世界。
就算像恒河沙数那么多劫,经常被辱骂殴打; 如果不能忍受这些恶事,就到不了佛国净土。
如果能明白国土本非国土,净土如同虚空的本性; 不执着净土及其功德,才能到达佛国净土。
嘴上说“我能忍受一切”,想着“我把菩萨当作老师”; 但我从未听说也从未见过,怀着敬师心还会作恶。
互相诋毁别人的修行,执着于化缘的人家和朋友家; 说“这是我度化的人,别人不要来插手”。
“我能度你,不要亲近别人,他们修行不清净”; 这样喧闹争斗是愚痴,对菩提道毫无利益。
每天三时礼拜诸佛菩萨; 不要专找别人的过错,要如实地持续修行。
即使见到沉溺欲乐的人,也不要挑剔他们的过错; 这样长久修行,终将证得无上菩提的无量功德。
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实践,成佛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发心修行已经历无数大劫,不是从今天才开始。
不要用分别心看待欲望,我证菩提就像欲望的本性; 这些烦恼本来就不生起,相信这个道理就能得殊胜忍辱。
观察声音的本质并非实有,就能契入无字的法性; 明白了声音和万法的真相,就不会生起贪欲和嗔恚。
观察贪欲和嗔恚的无生本性,要知道这两者都没有实体; 它们只是靠名字在转动,名字不存在的话,它们也就不存在。
如果懂得所有言辞本质是一,名字本来就不生不起; 我所说的和外道所说的,他们都不懂这个道理。
虽然用声音来说这些法,但法和声音都不可得; 能够契入诸法一相之道,就能证得无上胜忍。
不要分别忍辱或不忍辱,不要分别嗔恨或贪爱; 常常体会这些本不生起,就能成为世间尊崇的圣者。
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有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 每个沙粒都代表无数众生,所有国土无量无边。
用珍宝充满这些世界布施,经历无数劫的修行; 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所得福德将远远超过前者。
发心求菩提而出家的人,我将付嘱这部经典; 必定快速获得最胜忍辱,通过无量法门广为传诵。
获得总持法门并不困难,能够通达无数经典; 得到利智辩才,稍加用功就能快速理解。
获得无碍的辩才,诸佛都会赐予智慧; 能够演说无量经典,具备无穷的解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