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觀論
2
一
一
緣門問曰、夫言聖人者、当断何法、当得何法、而云聖也。
修行者问道:所谓圣人,应当断除什么,应当证得什么,才能称为圣人。
入理曰、一法不断、一法不得、即為聖也。
明白道理的人知道,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也不追求获得任何事物,这便是圣人的境界。
二
二
問曰、若不断不得、与凡何異。
问:若不断除烦恼便不得涅槃,这与凡夫有何区别?
答曰、不同。何以故、一切凡夫妄有所断、妄有所得。
三
問曰、今言凡有所得、聖無所得。然得与不得、有何異。
答曰、凡有所得、即有虚妄。聖無所得、即無虚妄。有虚妄故、即論同与不同。無虚妄故、即無異無不異。
四
問曰、若無異者、聖名何立。
答曰、凡夫之与聖人、二俱是名。名中無二、即無差別。如說龜毛兔角。
五
問曰、若聖人同龜毛兔角者、応是畢竟無。令人学何物。
答曰、我說龜毛無、不說龜亦無。汝何以設此難也。
六
問曰、無毛喻何物、龜喻何物。
答曰、龜喻於道、毛喻於我。故聖人無我而有道。但彼凡夫而有我有名者、如橫執有龜毛兔角也。
七
問曰、若如此者、道応是有、我応是無。若是有無、豈非有無之見。
答曰、道非是有、我非是無。何以故、龜非先無今有、故不言有。毛非先有今無、故不言無。道之与我、譬類可知。
八
問曰、夫求道者、為一人得耶、為眾人得耶。為各各得耶、為惣共有之。為本來有之、為復修成得之。
答曰、皆不如汝所說。何以故、若一人得者、道即不遍。若眾人得者、道即有窮。若各各得者、道即有数。若惣共得者、方便即空。若本來有者、万行虛設。若修成得者、造作非真。
九
問曰、究竟云何。
答曰、離一切根量、分別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