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卷下
舍利弗啊,就好比有人进了宝藏库房,问先来的人:“大哥,这些珍宝长什么样?有什么特征?”先进来的人就回答他:“老兄,你糊涂啊!都进了宝库了,自己亲眼看见这些珍宝了,还来问珍宝的样子。”
舍利弗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这样问:法界是什么样子?法界有什么特征?这时候,菩萨大士们就应该发这样的愿心:我要为众生指示这个法界,为他们解说,让他们安住其中。
舍利弗啊,所说的“宝库”就是指法界。那个进了宝库还问珍宝样子的人,就是指愚痴的凡夫。那个先进宝库的人,就是指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者。
舍利弗啊,就像大海不会动念头说:“我出产了值钱的宝珠,或者出产了无价的宝珠。”同样的,舍利弗啊,法界也不会动念头说:“有人通过我获得了有限智慧,有人通过我获得了无限智慧。”
舍利弗啊,其实只是根据对法界的认识程度不同,有人获得了有限智慧,有人获得了无限智慧。
舍利弗啊,就好比还没过完一天,我们就能知道一天包含多少刹那、多少罗婆、多少瓶、多少筒,能算清一天由多少更小的单位组成。同样的道理,舍利弗,在还没有彻底证悟苦集灭道之前,菩萨摩诃萨就应当明白:这正是我所说的菩萨乘修行者——无论是善男子还是善女子——虽然尚未到达菩提境界,但已具足证信。
舍利弗啊,就像大地上的水汇入大海,并不会让虚空增多一样。即便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世尊都已涅槃,法界本身也不会因此增加或减少;无量无数的声闻众弟子灭度,法界也同样不增不减。所以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当披上这样的铠甲:一切众生界本无增减,法界亦无增减,我们却要为此发出狮子吼,直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啊,譬如有人跑到海龙王那里说:“我要把一根毛尖分成一百份,用其中一份沾出一滴水。”海龙王告诉他:“勇士啊,就算你真能把毛尖分百份取水,我的大海也不会因此减少。”同样的,舍利弗,即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令他们心生欢喜、获得大利益,若有菩萨说“我们不堪承担无上菩提的重任”,我所说的法却从不曾因此有丝毫减损。
舍利弗,好比春末夏初天气炎热时,有人走到恒河边想喝水,却被另一个人阻拦不让喝。舍利弗,你怎么看?这个人在无主的恒河大水边阻拦别人取水,这样做合理吗?
“不是这样的,世尊!”
佛陀说:“正是如此,舍利弗,在无执取的法界、无执取的诸佛境界中,若有发心修持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生起信心理解与渴求仰慕,却有人对大乘法门妄加指责,令众生远离甚至放弃修持。舍利弗,你怎么看?这样的人是否合乎正道?”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想呢?菩萨会执着于庄严佛土这件事吗?”
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不会的,佛陀!”
佛说:“所以舍利弗啊,善男子善女子听闻这个教法后,应当尽快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生起追求真理的精进心和坚定力。善男子善女子,在这甚深法义中,应当以智慧观照,觉悟无我的真理。舍利弗,就好比这大地之上,有些地方对南阎浮提的人们毫无用处。是哪些地方呢?就是那些坑洼、断崖、荆棘丛、险峻荒凉之处。同样地,舍利弗,在众生当中,也有些众生对其他众生没有真正利益。是哪些人呢?就是那些只求声闻乘和独觉乘的人,他们不能真正利益众生。舍利弗,又好比有些土地,能被南阎浮提的人们善加利用。是哪些地方呢?比如那些拥有园林花池的沃土,或是能产出金银的宝地,这些都能让南阎浮提的人们受益。同样地,舍利弗,众生当中也有少数众生能真正利益他人。是哪些人呢?就是那些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人,他们能成为众生的依靠,最终带领众生获得究竟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