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疏鈔事義
△第二卷天台六即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二、名字即佛。知識經卷,聞名知字。三、觀行即佛。依教修行,即五品位。四、相似即佛。相似解發,十信位。五、分證即佛。分證分破,初住至等覺位。六、究竟即佛。智斷圓滿,妙覺位。《華嚴》明十身佛
一正覺佛,二願佛,三業報佛,四住持佛,五涅槃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本性佛,十隨樂佛。當暗中有明,當明中有暗
南嶽石頭和尚《參同契》曰:「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覩。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讀古
齊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斵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曰:「君之所讀者何書?」公曰:「古人之書。」曰:「古人存乎?」公曰:「往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也。」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生,無說則死。」曰:「請以臣之業觀之。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心而應之手,有數存焉。臣不能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斵輪。夫古之人,其不可傳者已往矣。然則公之所讀者,其古人之糟粕也已。」《瑜伽》四義
《瑜伽》第六云:「略繇四義,故稱『我聞』。一為世間語便易故;二為隨順世間故;三為斷除定無我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得失,令生決定信解心故。」弘廣菩薩之所流通
《涅槃經》第四十卷:佛告文殊師利:「阿難比丘,是吾之弟。給事我來,二十餘年。所可聞法,具足受持。喻如瀉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顧問阿難,為在何所,欲令受持是《涅槃經》。善男子,我涅槃後,阿難比丘所未聞者,弘廣菩薩,當能流布。」阿難求三願
一、不受佛故衣;二、不隨佛受別請;三、二十年法請重說。周正建子,夏正建寅
今之正月初昏時,斗柄指寅。十二月指丑。十一月指子。夏時取人生於寅,故以建寅為歲首。商取地闢於丑,故建丑為歲首。周取天開於子,故建子為歲首。而建寅為正。三三昧
有覺有觀三昧,無覺有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百八三昧
首楞嚴三昧、寶印三昧、師子遊戲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乃至離著虗空無染三昧。孔恩周急
《論語》:孔子云:「君子周急不繼富。」岐政先㷀
《孟子》舉文王治岐之政,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曰:『哿矣富人,哀此㷀獨。』」四邪命食
一、方口食,曲媚權勢,通使四方;二、維口食,種種呪術,卜算吉凶;三、仰口食,仰觀星宿,以自活命;四、下口食,種植田園,和合湯藥。千里面談
唐太宗為秦王時,在軍中,使房玄齡入奏事於高祖。高祖笑曰:「玄齡為吾兒奏事,雖隔千里,猶如面談。」久在泗濵,相依陳蔡
山東泗水之濵,有杏壇,是孔子興弟子談道處。孔子將適楚,道過陳蔡。陳蔡大夫發徒圍之。此時十哲皆從: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十六大國
五天竺國,如舍衛、王舍等。顏閔無文,游夏缺行
顏閔,即顏淵、閔子騫,列在德行之科。游夏,即子游、子夏,在文學科。目連化身降龍
難陀、䟦難陀兄弟居須彌邊海。佛嘗飛空上忉利宮。是龍瞋恨:「云何禿人從我上過!」後時佛欲上天,是龍吐黑雲闇霧,隱翳三光。諸比丘咸欲降之,佛不聽。目連云:「我能降是龍。」佛即許之。其龍以身遶須彌七帀,尾拖海水,頭枕山頂。目連倍現其身,遶山十四帀,尾拖海外,頭枕梵宮。是龍瞋盛,雨金剛砂。目連變砂為寶華,輕輭可愛。猶瞋不已。目連化為細身,入龍身內,從眼入耳出,從耳入鼻出。龍受苦痛,其心乃服。外道移山,制之不動
外道師徒五百,用呪移山,經一月日,簸峨已動。目連念言:「此山若移,多所損害。」即於山頂結跏,山還不動。外道相謂:「我法山動,計日必移。云何安固,還若於初?必是沙門使爾。」自知力弱,歸心佛法。一城釋種,舉之梵天
瑠璃大王滅釋種。目連欲救,佛以定業難逃,不允其請。目連以神力,將鉢盛五百釋種,托至梵天。瑠璃王滅釋之後,舉鉢視之,唯血水而已。故知業力,佛亦不能救也。止車燒堂
耆域善知方藥,生忉利天。目連因弟子病,乘通往問。值諸天出游,耆域乘車不下,但合掌而已。目連以神力駐之。耆域云:「諸天受樂,怱怱不暇相看。尊者欲何所求?」目連具說來意。答云:「斷食為要。」目連放之,車乃得前。
帝釋與脩羅戰勝,造得勝堂,樓臺七寶,莊嚴奇特。梁柱支節,皆容一綖,不相著而能相持,天福之力能如此。目連飛往,帝釋將之看堂。諸天女皆羞目連,悉隱避不出。目連念帝釋著樂,不修道本,即以神通燒得勝堂,赫然崩壞,仍為帝釋廣說無常。帝釋歡喜。後堂儼然,無灰煙色。子繫母故
尊者幼喪父,母欲改適。因子繫故,不遂其心。猶繩繫扇,故曰「扇繩」。馬麥之報
佛與弟子,三月在毗蘭邑食馬麥,以償宿報。獨憍梵於天上受供。尸利沙國
大國名。塔猶却貝
阿育王禮諸羅漢塔,次至薄拘羅塔,而說偈言:「雖自練無明,於世少利益。」因供二十貝子。而貝子從塔飛出,來著王足,諸臣驚怪。以生平閒靜少欲,其塔猶有是力。(又外國用貝,如此土用錢。人以貝供尊者塔前,貝即落地,以示不受。)不假璣衡
璿璣玉衡也。註;璿,美珠也。璣,機也。以璿飾璣,所以象天之體轉運也。衡,橫也,謂衡簫也。以玉為管,橫而設之。所以窺璣,而齊七政之運行。猶今之渾天儀也。比之螺蛤
阿㝹樓䭾聽法之次,多昏睡。佛責云:「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難兄難弟
東漢太丘長陳實生二子,曰元方、季方,俱有俊才。二子之子,各論父功德,詣祖決其優劣。實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文殊十瑞
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涌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子;六、豬娩龍豚;七、馬產麒麟;八、牛生白澤;九、倉變金粟;十、象生六牙。詳有五名
一云尊重,一名威猛,一云降伏,一云, 一云 。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無著禪師禮五臺,遇文殊化老翁問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僧尼,少持戒律。」無著云:「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云:「龍蛇混雜,凡聖交參。」命在呼吸
《四十二章經》云: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答言:「數日間。」曰:「子未知道。」又問:「人命在幾間?」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又問:「人命在幾間?」答云:「人命在呼吸間。」佛言:「子知道矣。」十種權實淨土
《華嚴合論》:第一《阿彌陀經》淨土,第二《觀無量壽佛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第三《維摩經》淨土,是實未廣。第四《梵網經》淨土,是實未廣。第五摩醯首羅天淨土,第六《涅槃經》淨土,此二是權未實。第七《法華經》三變淨土,亦是權未實。第八靈山會所指淨土,是實非權。第九唯心淨土,是實淨土。第十毗盧所居淨土,是實淨土。《楞嚴》深呵
《楞嚴》破想陰文云:「都指見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多岐亡羊
《列子》載: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共追之。楊子曰:「一羊,何追者之眾?」曰:「多岐路。」已而返,竟不得羊。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不知所之,故也。」故曰:大道以多岐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專注中鵠
鵠,皮革中之的也。射候用皮,其中畫鵠以為的。見卵而求時夜
《莊子》曰:「且汝亦太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時夜,雞也。見卵而即望其報曉,甚言欲之極也。體露金風
僧問雲門:「樹彫葉落時,如何?」門云:「體露金風。」《瑜伽》一百一十苦
詳具論中。二十四樂、三十益
詳具彼鈔、彼論。聖解還成魔境
《楞嚴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羣邪。」佛見早墮鐵圍
經云:佛言:「文殊昨夜起佛見、法見,被吾貶向二鐵圍山。」牛羊絕牧
《孟子》曰:「牛山之木,非無萌蘖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謂牧養牛羊,而戕其芽也。過迦旃鄰陀
迦旃鄰陀者,天竺柔輭草名也。觸之者,能生樂受。庭前柏樹
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檻外藥欄
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門云:「花藥欄。」八種清風
世間八風,謂:條風、明庶風、清明風、景風、涼風、閶闔風、不周風、廣莫風。然彼土無四時,或應八方,或對八卦,或自有八種,不必強為之說。堯處茆茨
唐堯為天子時,宮室儉素,茆茨不翦。謂以茆茨草葢屋,而不翦齊其簷。極言其朴陋也。箕諫象玉
箕子,紂之叔父。紂作象箸,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則遠方珍怪之物至矣。」遂入諫。紂不聽,囚之。舜在𤱶畝
《孟子》曰:「舜發於𤱶畝之中。」《書》曰:「帝耕於歷山。」警蹕冕旒
天子出陳警,入陳蹕。天子儀仗也。冕,冠也。天子十有二旒。有天下不與
《論語》云:「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註》:「不與,猶言不相關,言其不以位為樂也。」誦斯偈者,尚致口出青蓮華香
昔有女尼,日誦《法華經》「青蓮華香,白蓮華香」二句,後世因感口有蓮華香之報。營修世福,為有漏因
達摩初見梁武帝,帝問:「寡人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功德否?」祖云:「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實功德?」答曰:「淨智妙玄,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