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寺志
鹿泉寺位於江蘇丹徒招隱山,招隱山在城西南十里,一名獸窟山,羣峰環其三面,而大江襟帶其北,其中稍平衍可居,劉宋時有處士戴顒隱於此,山因以招隱名,與焦山、北固山、金山、黃鶴山合稱京口五名山。山之西有三泉:曰真珠,曰鹿跑,曰虎跑。山中有寺,深邃幽雅,本為戴顒隱居處,其女捨其宅為寺,乃名寺為「招隱」。寺自劉宋景平元年(四二三)曇度禪師始創天王殿,又有增華閣,王蘂亭,後皆廢。唐宋諸賢之題詠石刻,明正統中移至鶴林寺。此寺於明永樂間盛極而衰,亭榭臺閣,悉皆荒蕪,嘉靖間有毘陵惠山僧正讓來主寺,乃奉郡守林華命,力為修葺,飾殿宇、佛像、廻廊、石梁、泉亭,以次鼎建,墾田二十餘畝,植樹萬餘株,始稍稍自給。嗣是漸以消耗,寺幾廢。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郡守許國誠,復捐俸修葺,易其匾曰「鹿泉寺」,蓋取鶴林、鹿泉二寺並稱;又擇寺西山麓稍高敞者建堂,匾曰「玉蘂仙踪」。招隱舊無記錄,郡守許國誠既修殿宇,又倩郡博高一福增修「京口三山全志」,乃輯有關招隱寺之詩文為一卷,附於三山志後。此志分古蹟、五言詩、七言詩、賦、記等五目,其中有關此寺之建置沿革者,有「古蹟」、「玉蘂仙踪堂記」、「招隱寺記」、「重修招隱寺記」、「萬古清流記」等五篇,餘者為藝文。按此寺與鶴林同為古剎,唐宋諸賢遊跡所至,題詠刻石,每多名家之作,如米芾「戴顒高士記」之斷碑,此志皆未採錄。「京口三山全志」初刻於正德七年(一五一二),萬曆間增補刊行,今國立中央圖書館代管北平圖書館藏本即此本也,其鶴林寺志有殘闕,鹿泉寺志則尚完整,茲據此藏本景印。其版漫漶,以無別本,故不予描補,祈讀者鑒之。
鹿泉寺志卷之十一(数集)
郡守許國誠𪔂臣甫增修
郡司訓高一福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