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第1卷-第3卷)
法華玄義序釋籤
隋沙門灌頂述
唐天台沙門湛然釋
昔於台嶺隨諸問者籤下所錄不暇尋究文勢生起亦未委細分節句逗晚還毗壇輒添膚飾裨以管見然所記者莫非述聞兼尋經論但識用暗短而繁略頗馴呈露後賢敢希添削。
私記緣起
私記者章安尊者於江陵自記大師所說不與他共故名為私緣起者述所記之興致序教法之所由。
○此中先序師德及傳述之意名為總序次正序玄文不過五義及本迹奧旨初序分二初序師德次幸哉下明傳述之意初文又二初列十德次唯我下結歸我師。
大法東漸僧史所載詎有幾人不曾聽講自解佛乘者乎。
初十德中初云大法者通指佛教以為大法東漸者自漢明夜夢迦竺初臨洎乎隋文御㝢台衡誕應諸有習禪義解翻譯之徒漸被此方弘宣教法僧史所錄未有不曾聽講自解佛乘佛乘者即是今典永異餘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仍開會之使歸乎一極故云佛乘言僧史者如宋文宣王記室三簡棲所集百卷如俗史書左史記事右史記言禮云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凡所集者不出言之與事今亦例之故云僧史又嘉祥皎法師所集高僧傳十三卷開為十科終無不聽自解如天台大師此不聽自解即是今文十德中之一也及從縱令已下九德並在大師別傳章安撮之用序師德初德之中詎者正云無也下之九德德德之中皆云縱者謂與而言之縱有第一終無第二乃至第十故下結云唯我智者具諸功德。
縱令發悟復能入定得陀羅尼者不。
發悟者謂於大蘇法華道場三昧開發悟解一乘代受法師講金字大品陀羅尼者此云總持從三昧起以證白師師云此是法華前方便陀羅尼。
縱具定慧復帝京弘二法不。
縱具定慧者發悟屬慧入定是定。
縱令盛席謝遣徒眾隱居山谷不。
盛席者盛弘定慧二法謝遣等者自省不能益他為謝推眾不受曰遣隱居華頂佛壟唐溪。
縱避世守玄被徵為二國師不。
避世等者捨名利為避世進己道為守玄陳少主再敕頻迎隋文帝有敕請住故云被徵為二國師。
縱帝者所尊太極對御講仁王般若不。
太極殿者陳朝正殿名為太極。
縱正殿宣揚為主上三禮不。
三禮者陳少主敕云國家一年舊有仁王兩集仰屈於太極殿開講法式處分一聽指揮初開法筵主上親於眾中三禮。
縱令萬乘屈膝百高座百官稱美讚歎彈指喧殿不。
天子為萬乘之主故云萬乘屈膝言萬乘者論語包氏引王制云古者井田方里為井十井為乘百里之國適千乘也諸侯之國千乘天子之國萬乘故云萬乘之主。
縱道俗顒顒玄悟法華圓意不。
道俗等者百高座為道百官為俗玄悟法華圓意者五義釋經統收五味故名為玄非兼非帶開廢諸典名為圓意。
縱得經意能無文字以樂說辯晝夜流瀉不。
樂說辯如止觀第一記晝夜等者舉譬也如懸河流瀉晝夜不竭此之十德通舉悟解弘經之相故初德云自解佛乘最後德云晝夜流瀉諸有託胎靈瑞誕育徵祥髫齓精誠從師訪道臣主珍敬緇素歸心臨終示相滅後應驗具如別傳。
唯我智者具諸功德。
○次傳述中分三初述歎所受功微次並復下正明傳述以益當三或以下述己添助以勸信初自斥己名謙恭所學。
幸哉灌頂昔於建業始聽經文次在江陵奉蒙玄義晚還台嶺仍值鶴林荊揚往復途將萬里前後補接纔聞一徧。
幸者自省之詞建業亦云建康即晉宋等稱為業都今江寧是也舊稱揚州隋滅陳後移揚州名額過京江比江陵即荊州也故下句云荊揚往復途將萬里將猶當也謂依俙髣髴將一萬里漢南曰荊自漢南至衡山之南江南曰揚自京江至南海已來台嶺鶴林具如止觀第一記。
○非但未聞不聞等者歎恨不聞者絕分。
非但未聞不聞。
如止觀禪門淨名䟽等各有餘分說未終者名為不聞。
○亦乃已去謙己聞者未能盡意。
亦乃聞者未了卷舒鑽仰彌覺堅高。
卷舒鑽仰者章安總歎再治再讀理堅意高如孔子諸弟子歎孔子智深如窺其宮墻鑽之彌覺其堅仰之彌覺其高如飲大河水飽腹而歸不測深淺。
○猶恨緣淺下明私記緣起。
猶恨緣淺不再不三諮詢無地如犢思乳。
今雖欲記但恨一聞而已屬大師滅度不獲重聞諮決無從如犢思乳。
(△次正明傳述以益當)。
並復惟念斯言若墜將來可悲涅槃明若樹若石今經稱若田若里聿遵聖典書而傳之玄文各十卷。
並復惟念者自惟及念彼故云並也自惟不足念彼未聞若不記其所聞念彼當來有不聞佛乘之苦故云可悲若樹若石等者如涅槃雪山童子聞半偈已傳於石壁又如今經隨喜品初隨其所聞聚落田里為父母宗親隨力演說聿循也聖典者依今經及大經等皆令傳授。
(△三述己添助以勸信)。
或以經論誠言符此深妙或標諸師異解驗彼非圓後代行者知甘露門之在茲。
甘露門者實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之藥今釋妙法能通實相故名為門初總序竟。
○次正序玄文總有三序初一是大師別行經序次私序王去是記者所序三此妙法去玄文本序。
序王
初中云王字去聲謂起也初也序起眾文之始故云序王。
○就初序為二初總攬五義以釋名次記者下就總名以別解初文又三初釋妙法次釋蓮華三釋經初文又二先妙次法下文廣釋先法次妙者從義便故今既略解且從名便。
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
初釋妙者但舉一不思議則已簡於可思議也彼止觀為成觀故乃以相待為可思議麤唯一絕待為不思議妙今則不爾圓中約時待絕俱妙餘味約部或妙或麤若前三教時之與部一向為麤至法華被開方稱為妙止觀相待義似於別故判為麤今此妙名兼於本迹彼文妙觀獨在於圓雖異而同細尋可了下文廣釋不俟多云。
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權實之法也。
次釋法者略舉界如具攝三千廣如後釋妙歎於法法秖是妙權實之言兼於施等三義不同譬中復論故未別出。
○次釋蓮華又為六初總立次用譬意三從一為下別釋四是以下結法譬先後以明法譬意五蕩化城下探取經旨以顯法譬六一期下總結用譬本意以示結歸。
蓮華者譬權實法也。
初文者妙法不出權實故蓮以譬實華以譬權。
良以妙法難解假喻易彰況意乃多略擬前後合成六也。
次意者良者發起之端何以立華譬法為難解法故假謂假籍彰猶顯也若非蓮華無以顯於妙法故也譬之所顯曰況具顯本迹十妙十麤總含因果體宗用三故云乃多今此序文未暇廣述略況本迹以攝多途擬亦譬也所對前後秪是本迹二門各十四品前三後三故云合六。
○次廣釋中二先迹次本一據經文次第故爾二據化儀必先垂後拂三據機緣則先淺後深若以華譬於迹蓮譬於本未可辨其前後何者從本垂迹則本前而迹後由迹顯本則迹前而本後約機雖爾約佛終以本居於初則蓮前而華後非譬次第然望劫初種子皆從化生等是化生蓮之與華皆可為始故並順二義迹中權實取譬蓮華迹亦非實無以施權非權無以顯實然終以理實為本而一體權實前後同時蓮華前後比說可知今從事說現蓮為譬以順譬故先施後開又先開後廢亦且順喻據其法體開廢俱時此據最後開廢而說若中間迭廢則唯廢無開非今喻意具如下說。
一為蓮故華譬為實施權文云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
今初云為蓮故華者約時且寄華嚴頓後而說頓中之別理實教權且置未論鹿苑施小方等般若已為開廢而作方便如此說者且在於小若約教者通前四時三教皆權二乘唯在法華菩薩處處得入而今文引且從引小小難引故故寄說之知第一寂滅約佛自行自行即是理實以方便力故正明施權應云為五比丘說文中略者為欲即說施權意故即以下句種種之言兼之從雖示下明施權意也雖復施權本為於實種種道者即兩教因人別教教道五時八教故云種種。
二華敷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文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次明開者指實為權權掩於實名方便門閉今指權為實於權見實名方便門開示謂指示示其見實之處故云也。
三華落譬廢權蓮成譬立實文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第三廢者捨是廢之別名開已俱實無權可論義當於廢權轉為實所廢體亡若留逗後緣復屬於施非此中意若爾開廢何別答約法乃開時即廢約喻必義須先開若爾法喻差違何成喻法答據理似與喻有違據事似先開後廢如先示方便即是真實既識實已永不用權若約理者開廢俱時開時已廢故也。
○次又蓮下本中譬者初句總標。
又蓮譬於本華譬於迹。
○次從本下正明垂迹。
從本垂迹迹依於本。
迹依於本者示迹不孤立即垂迹之意本擬顯本是故今云迹依於本迹非究竟。
○文云下引證者初先明本。
文云我實成佛來久遠若斯。
言若斯者指壽量塵點。
○但教下正明垂迹。
但教化眾生作如是說我少出家得三菩提。
作如是說者總舉所說我少等者別示說相十九踰城三十成道不說爾前故云我少。
○次開迹中引文初述迷迹故云皆謂。
二華敷譬開迹蓮現譬顯本文云一切世間皆謂今始得道。
○我成佛下正明開迹。
我成佛來無量無邊那由他劫。
不可具彰略云無量等。
○三廢迹者如後如前。
三華落譬廢迹蓮成譬立本。
○引文中初諸佛下引同。
文云諸佛如來法皆如是。
○為度下正明廢迹。
為度眾生皆實不虛。
廢已無迹故云皆實實秖是本權秖是迹若辨同異廣如第七卷明。
○四結中云是以先標等者總結六譬。
(△四結法譬先後以明法譬意)。
是以先標妙法次喻蓮華。
非蓮華無以譬於權實本迹妙法非此妙法無以取喻於蓮華如金剛經則喻先法後今且順此故云是以等也。
○五以經旨釋者一部之旨不出本迹蕩化城者譬前法譬初蕩化城至記莂釋迹門也從又發眾聖至隣大覺釋本門也且就迹門三周攝盡三周次第法說居初今從屬對二喻先說。
(△五探取經旨以顯法譬)。
蕩化城之執教廢草庵之滯情開方便之權門示真實之妙理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莂。
言化城等者化城是導師權說故經云今此大城可於中止是故屬教草庵是行者所執故經云猶處門外止宿草庵是故屬情蕩執教本為除其滯情遣滯情本令不執權教化城述昔草庵譬現時機不同故互舉耳開方便者開於五乘初文是開方便三乘從會眾善去是會人天小善蕩是廢之別名開廢會三同異之相具如下文本迹用中各有十義又開方便近理故云妙理對人天小行故云大乘小行非不歸理方便亦入一乘綺文互對其意恒通理者單從體說乘者從事以明事以體為所依體必藉事方顯人天本在於事從事開事為便三乘已證權理從理開理易明是以經開人天但云佛道若開三乘乃云實相若爾何故經文二乘卻云菩薩道等耶答道名則通義理則局局故二乘開已授八相記人天但約過去通論又若按位開者二乘得在似位人天但在觀行故授記二乘更經若干劫數供養人天無此是故不同同乘佛乘是故不異上中下根等者前蕩化城是為下根作宿世譬前廢草庵是為中根作譬喻說前開方便是為上根但作法說三周說竟各授記莂具如䟽文三根互轉得利鈍名具如䟽第四卷十門解釋。
○次又發下本門又二初正明開迹次故增道下授記。
又發眾聖之權巧顯本地之幽微。
初文者本門開其所覆故名為發佛及弟子名為眾聖頭角聲聞本是菩薩如富樓那等菩薩本是古佛如文殊等並屈曲施設故云權巧寂場已來為迹所覆今始拂之故曰顯本昔未曾說故曰幽微。
故增道損生位隣大覺。
次授記者分別功德位至一生近於妙覺故名為隣大秪是妙。
一期化導事理俱圓蓮華之譬意在斯矣。
六總結中始自寂場終乎鶴樹故曰一期誘物入實故云化導顯本為事圓開權為理圓又化事已周名為事圓本迹理顯故云理圓不以餘華為喻者以蓮華六譬元譬本迹故一代教法咸歸實本非蓮華無以喻之故云意在於斯斯此也此謂本迹。
(△三釋經)。
經者外國稱修多羅聖教之都名有翻無翻事如後釋。
三釋經字者五味教法並稱為經故云都名具在第八故云如後。
○次就總別解者從記者去章安釋大師序意。
記者釋曰蓋序王者敘經玄意玄意述於文心文心莫過迹本仰觀斯旨眾義泠然。
然大師所序似但釋名而已意含別故章安所釋具體宗用以釋名是總體等是別別別於總總總於別故於總中所釋兼具五章當知體等三章秖是三德乃至秪是一切三法故下文云釋名總論三法體等開對三法故總名中通冠一部一部終始不出二門是故二門以文心立號如止觀發心初云積聚精要名之為心今之法聚以本迹為要又本中體等與迹不殊故但於名以分本迹餘體宗用直釋而已故章安述大師意得經文心故玄意五章莫過本迹如釋妙字本迹各十本迹二體其理不殊昔日因果名為本宗中間今日所論因果名為迹宗本迹二用不論麤妙及以廣狹但據近遠以判本迹教相但是分別權實久近相耳故知經心不過本迹仰觀本迹之旨三世設化文義泠然泠謂泠泠覽而可別。
○妙法已去牒前序文以示五義。
妙法蓮華即敘名也示真實之妙理敘體也歸廣大之一乘敘宗也蕩化城之執教敘用也一期化圓敘教也六譬敘迹本也文略意周矣。
故知敘名通冠始末如前一序但敘於名體等三義合在名中體既屬理理豈無宗一乘屬宗宗豈無體蕩化是用且據實邊據理立化亦在用攝尋文可見。
○從私序王去章安私序。
私序王
○又為二先序次釋序初又為二先談始末次釋經題大師序中總以經題含於始末大師從義題中義必含於體等章安從說說必體等與釋名異文義因依故復重釋初文者法譬二周略而不敘且寄宿世以為興致法譬二周得益之徒莫非徃日結緣之輩以退大流轉故惑寂理而耽無明酒以失大悲心故迷妙因謂生死曠遠世尊憐愍接其小機小尚昧初故猶倒惑觀宿種故體業付財妙行復初故現瑞駭動故此序中愍斯之言其意該括。
(△初寄宿世以為興致)。
夫理絕偏圓寄圓珠而談理極非遠近託寶所而論極極會圓冥事理俱寂。
初言夫者發語之端理絕等者既開顯已絕偏圓名為形華嚴方等般若偏圓對明徃結法華絕待之緣今寄圓珠而談絕理極非等者然一極至理非凡小之近非佛果之遠託五百由旬引化城之近說寶渚之遠極會等者凡談圓說遠為接近廢偏若𡨋真契極事理寂然化周為事寂顯實為理寂又寄圓珠以顯理𡨋其理故為理寂託寶所為談事會其事故為事寂此之二解義意大同寶渚本為廢於化城化城若廢名化儀畢衣珠本譬昔聞實相實相若顯名契寂理此明中間已入實者。
○而不寂者去明退大後流轉五趣。
而不寂者良由耽無明酒雖繫珠而不覺。
耽障中道微細無明故失於大志復耽現行麤欲無明忘本所受。
○迷涅槃道去明流轉後忻樂小乘。
迷涅槃道路弗遠而言長。
如人迷故謂東為西則東西俱失三德涅槃即理而具謂理為遠背大取小則大小俱迷謂大為遠為迷大謂小為極為迷小。
○聖主去明今日開顯。
聖主世尊愍斯倒惑四華六動開方便之門三變千踊表真實之地咸令一切普得見聞。
先以四味調熟來至法華迹序四華六動先表四位六番至流通中變土地裂表顯實相實相通被故云一切覩瑞聽法故云見聞。
○從發祕密去次釋經題初妙法兩字通詮本迹蓮華兩字通譬本迹今以久本喻蓮會圓譬華。
發祕密之奧藏稱之為妙示權實之正軌故號為法指久遠之本果喻之以蓮會不二之圓道譬之以華聲為佛事稱之為經圓詮之初目之為序序類相從稱之為品眾次之首名為第一。
發祕密等者發者開也昔祕而不說故部皆屬麤昔權實相帶權實隔異是故不名權實正軌本果久成但為迹覆今但指本名之為顯法是現在受者計異故須會之位猶在因故名為道聲為佛事且據佛世義通滅後故名為經色唯滅後故且置之前大師序云有翻無翻指第八卷初則唯在於色次則徧於六塵故大師序意一徃似局而實通章安序意一徃似通而猶局圓詮之初等者且從迹說具存應云本迹詮初前大師序不釋序品第一者雖在題名之下自屬品之次第非題中之義故缺不論故玄文末亦不釋之至䟽文初方乃略解章安承便故略論之序類相從等者一徃亦且釋品所以若有品之由具在文句此不合論眾次等者二十八品生起不雜生起非一故云眾次於中最初故云之首第一可知。
(△次釋序)。
釋曰談記是敘名會冥是敘體圓珠是敘宗俱寂是敘用四華六動是敘教本迹可知。
談記者恐誤應云談託謂託寶所談理極也圓是妙之別名極是妙法之果今寄果法以歎妙如經唯佛能知故云敘名作此敘字者敘謂敘述申作者之意作此序者序謂庠序如六瑞等為正說庠序此非今意故不書之會𡨋者謂得經體也通則徧為諸法諸經諸行等體別則唯在因果所取見於實相方名得體今置通從別故云會𡨋以會𡨋故名宗家體聞法繫珠是為圓因得記示珠名為圓果故以珠敘宗又若論珠體非繫非示還約於珠以論繫示故成體家之宗化周理顯法華之力故云俱寂是敘用也良以權實雙運故調機入寂乃成於宗家之用四華六動居一經之首故云敘教通序別序咸皆敘教通由通漫故略通從別別序具五餘四尚寬現瑞表報其相最切就六瑞中餘四尚寬未若四位天華六番破惑動地教意在此故略引之前開方便門引意故爾本迹但是遠近之異大師所釋其義已顯故云可知。
○次從此妙法去一序是譚玄本序得下文意此序不難於中亦二初序次釋初文者為三初敘有經之由次正明今經三所言下釋題初由本證故能說之。
此妙法蓮華經者本地甚深之奧藏也。
迹中雖說推功有在故云本地。
○文云下引迹證本。
文云是法不可示世間相常住。
約自證邊無法可說。
○三世下通舉證同。
三世如來之所證得也。
○次文云下正明說經復先引文以內證故而為他說。
文云是第一寂滅於道場知已。
○大事下明說本意意在佛乘故舉始終意在佛慧中間調斥非佛本懷故云助顯。
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始見我身令入佛慧為未入者四十餘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次正明今經)。
○次今下正說。
今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三釋題)。
○次釋名中初釋妙字。
所言妙者襃美不可思議之法也。
○次又妙下釋法及蓮華并經皆以妙字冠之以無非妙故爾。
又妙者十法界十如之法此法即妙此妙即法無二無別故言妙也又妙者自行權實之法妙也故舉蓮華而況之也又妙者即迹而本即本而迹即非本非迹或為開廢(云云)又妙者最勝修多羅甘露之門故言妙也。
(△次釋)。
釋曰妙無別體體上褒美者敘妙名也妙即法界法界即妙者敘體也自行權實者敘宗也本迹六喻者敘用也甘露門者敘教也。
釋中亦約一題之內而四義存焉六喻敘用者如下文云迹中斷權疑生實信為用本中斷近疑生遠信為用故下文明本迹各十義不同甘露是理教是理門故云甘露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