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慈仁品法句經第七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是謂大人、聖人所履,德普無量。
慈悲仁爱这一篇章,阐述的是德行高尚者与圣人所践行之道,其功德广大无边。
為仁不殺, 常能攝身,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 慎言守心,
是處不死, 所適無患。 彼亂已整,
守以慈仁, 見怒能忍, 是為梵行;
至誠安徐, 口無麤言, 不瞋彼所,
是謂梵行; 垂拱無為, 不害眾生,
無所嬈惱, 是應梵行。 常以慈哀,
淨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學, 不惑於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稱。 仁壽無犯, 不興變快,
人為諍擾, 慧以默安。 普憂賢友,
哀加眾生, 常行慈心, 所適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無憂, 上天衛之;
智者樂慈, 晝夜念慈, 心無尅伐,
不害眾生。 是行無仇, 不慈則殺,
違戒言妄, 過不與他。 不觀眾生,
酒致失志, 為放逸行, 後墮惡道。
無誠不真, 履仁行慈, 博愛濟眾,
有十一譽: 福常隨身、 臥安、覺安、
不見惡夢、 天護、人愛、 不毒、不兵、
水火不喪、 在所得利、 死昇梵天,
是為十一。 若念慈心, 無量不廢,
生死漸薄, 得利度世。 仁無亂志,
慈最可行, 愍傷眾生, 此福無量。
行持仁德不杀生,常能守护自身,这样便不会横死,所到之处没有灾祸;不杀生即是仁德,谨慎言语守住心念,这样便不会横死,所到之处没有灾祸。纷乱已被平息,以慈悲仁爱守护,面对嗔怒能忍耐,这便是清净修行;至诚安详从容,口中不说粗恶言语,不嗔恨他人所为,这便是清净修行;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不伤害众生,没有骚扰恼害,这是契合清净修行。常怀慈悲心,清净如佛陀教导,知足知止,便能超脱生死轮回。少欲好学,不被利益迷惑,仁德而守戒,为世人所称颂。仁者长寿不犯戒,不起纷争,他人争斗扰乱时,以智慧沉默安处。普遍关怀贤善之友,悲悯一切众生,常行慈悲心,所到之处皆得安宁。仁者正直不邪,安住无忧,上天自会护佑;智者喜爱慈悲,昼夜心念慈悲,心中没有克伐之念,不伤害众生。如此修行没有仇敌,不行慈悲即是杀生,违背戒律口出妄语,过失不推诿他人。不关心众生,饮酒导致丧失心志,行为放逸,将来堕入恶道。不真诚便不真实,践行仁德广行慈悲,博爱救济众生,能获得十一种美誉:福报常随身、睡眠安稳、醒来安详、不做恶梦、天神护佑、众人爱戴、不被毒害兵器伤害、水火之灾不能侵害、所处皆得利益、死后升往梵天,这十一种福德。若能持续修习慈悲心,功德无量不中断,生死业力渐消减,获得利益度脱世间。仁者心志不散乱,慈悲最为可行,怜悯悲悯众生,此等福报无量无边。
假令盡壽命, 懃事天下人,
象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即便用尽一生时光,勤勉侍奉天下众生, 献祭大象骏马以求天佑,不如践行一念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