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
中論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问:六种事物各有确定的形态,因为有确定的形态所以有六种事物。
回答说:
当空相尚未存在时,也就没有虚空法; 假如虚空早已存在,那便是无相的状态。
如果虚空法在虚空相之前就存在,那么虚空就没有相。为什么呢?因为无色的地方才称为虚空相。色是造作而成,是无常的。如果色还没有产生,未生就没有灭,那时就没有虚空相。因为色的存在,才有无色的地方,无色的地方称为虚空相。
问:如果说无相中存在虚空,有什么过错?
回答说:
这是无相的法,一切地方都不存在; 在无相的法中,相也无所谓相。
如果在常与无常的法中,寻求无相的法,是无法得到的。正如论者所说,这有这无,如何知道各自有相?所以生住灭是有为相,无生住灭是无为相。虚空如果没有相,也就没有虚空。如果说先没有相,后来相来相,这也是不对的。如果先没有相,就没有法可以被相。为什么呢?
在有形与无形之中,相状皆无依托; 远离有形与无形,他处亦无所住。
如果有角有峰、尾巴末端有毛、脖子下方垂肉,这些就是牛的特征。若没有这些特征,就没有牛。如果没有牛,这些特征也就无处安住。所以说在无相的状态下,相也就无所依托。在有相的状态下,相也无法安住,因为它原本就存在。好比水的特征中无法安住火的特征,因为各自原本就有自己的特征。再者,如果在无相的状态下相能够安住,那就是无因,无因就称为无法却有相。相与可相、常相,都是相互依存的。除了有相和无相的法之外,没有第三个地方可以安住相。因此偈中说“离开有相和无相,其他处也无法安住。”再者:
相法不存在,可相法也不存在; 可相法不存在,相法同样不存在。
因为相没有固定的依托之处,所以就不存在能被感知的相;能被感知的相不存在,感知相的认知活动也就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感知活动依赖被感知的对象而存在,被感知的对象也依赖感知活动而显现,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