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淺解
○善現起請分第二
此分空生致敬,起請所問,皆菩薩分上事。三.四分佛亦以菩薩之事答之。如是,指所問三藐三菩提心故。十七分問答,仍前正增應生如是心及無有法二句。其寔無有法,正以離四相故而降伏之。問,以明
这里讲述须菩提恭敬致意,发起提问的内容都是菩萨分内之事。第三分和第四分佛也以菩萨之事来回答。所谓"如是",指的是所问的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第十七分的问答延续了前面"应生如是心"和"实无有法"这两句。实际上"实无有法"正是通过远离四相来降伏妄心。通过提问来阐明。
(維)時(有年)長(而)老(者名)須菩提,在(於)大眾中,即從座(上)起(立),偏袒(而露其)右肩(以示奉持之便),右膝(跪)著(于)地,合掌(以致其)恭敬(之心),而(啟)白(於)佛(前,乃)言(曰:我佛萬法圓融真三界),希有(之)世尊(也。以真)如(之性,明慧通徹,隨所而)來(現)善(能)護(衛眷)念諸(學佛之)菩薩,(俾信受是法,不受魔侵)善(能委)付囑(託)諸(學佛之)菩薩,(俾奉行是法,無時斷絕。其慈悲導引如是,今敢請問)。世尊!(有奉佛子)善男子.善女人,(思斷塵緣,求生定慧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如之)何(得安)住(此心只在真性內),云(如之)何降伏其(一切妄想之)心(不使動搖真性乎)?佛(歎美之而)言(曰):善哉,善哉!(如爾之問也)。須菩提!(果)如汝所說,如來(慈悲導引)善護念諸菩薩(惡魔不侵),善付囑諸菩薩(退轉不生,我將說此廣大之法)。汝今(審)諦聽(受),當(如汝所問)為汝(詳)說。(之今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欲求安住真性),應(知)如是(安)住(欲求降伏妄心,即當)如是降伏其心。(何也?心亡則境空,境空則心滅矣。詞未畢,而須菩提即應曰):唯,(唯)!然,(哉!我)世尊(之言,乃弟子心),願(愛)樂(所)欲聞(者也)。
那时,有一位年长而德高的长者名叫须菩提,他在众人中从座位上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您是三界中稀有难得的觉者,能以真如之性明慧通达,随缘显现,善于护念诸菩萨,使他们信受正法不受魔扰;又善于付嘱诸菩萨,使他们奉行正法永不断绝。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愿求证无上正等正觉,应当如何安住其心,如何降伏妄想之心?
佛赞叹道:问得好啊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确实善护念诸菩萨使其不受魔侵,善付嘱诸菩萨使其不退转。现在你仔细聆听,我将为你开示:发愿求证无上正觉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这样安住其心,这样降伏其心。
须菩提立即回应道:是的世尊!弟子非常乐意聆听您的教诲。
釋: 梵云須菩提,此云善吉.善現.空生。尊者初生時,相師占之,唯吉.唯善。後解空法,以顯前相。
解释:梵语称须菩提,汉语译为善吉、善现、空生。尊者出生时,占相师预言他唯吉唯善。后来他证悟空法,印证了先前的预言。
如者,佛之真性,變現自如,明以照無量世界,慧以通無量劫事也。來者,真如發現,隨處顯應也。二字者,兼體用言之。
所谓“如”,是指佛的真实本性,能自由自在地变化显现,其智慧光明能照见无量世界,其般若妙智能通达无量劫中的一切事物。所谓“来”,是指真如本性的显现,随处都能应机示现。这两个字,是同时涵盖本体与作用来说的。
梵云菩提,此云覺;梵云菩埵,此云有情。言能覺悟在有情之中也。
梵语称菩提,汉语称觉;梵语称菩埵,汉语称有情。说的是能在有情众生中觉悟。
梵云阿,此云無;梵云耨多羅,此云上;梵云三,此云正;梵云藐,此云等;梵云菩提,此云覺。總云無上正等正覺也。
梵语"阿"意为"无";梵语"耨多罗"意为"上";梵语"三"意为"正";梵语"藐"意为"等";梵语"菩提"意为"觉"。合起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