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地經
佛說十地經卷第四
菩薩難勝地第五
菩萨听闻此胜妙修行地, 对佛法领悟心生欢喜; 空中降下花雨赞叹道: 善哉!金刚藏大士! 自在天王与天众, 听闻佛法欢喜停驻虚空; 普遍放出种种妙光云, 供养如来喜悦充盈。 天女们演奏天乐, 也用言语歌颂佛陀; 皆因菩萨威神之力, 从乐声中发出此言: 佛陀久远之愿今圆满, 佛道久远今成就, 释迦文佛来到天宫, 利益天人久违得见。 大海久远今始波动, 佛光久远今放射, 众生久远始得安乐, 大悲音声久违得闻; 功德彼岸皆已到达, 骄慢黑暗皆已灭除。 至尊清净如虚空, 不染世法如莲花; 大牟尼尊现于世, 犹如须弥出海面。 供养能灭一切苦, 供养必得诸佛智; 此应供处无与伦比, 因此欢喜供养佛。 如此无量诸天女, 发出此言赞叹后; 皆恭敬喜悦充满, 瞻仰如来默然安住。 此时大士解脱月, 再请无畏金刚藏: 第五地中修行相, 愿为佛子今宣说。
那时,金刚藏菩萨对众菩萨说:诸位佛子!若菩萨圆满修习第四地后,欲进入菩萨第五地时,应当以十种平等清净心念进入。是哪十种?即: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念,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念,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念,持戒平等清净心念,禅定平等清净心念,断除邪见疑惑平等清净心念,辨别正道与非道智慧平等清净心念,断惑证智平等清净心念,观察一切菩提分法次第增进平等清净心念,度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念。菩萨以此十种平等清净心念进入第五地。
诸位佛子!菩萨到达这第五地后,由于善加修持觉悟分法、道品,由于善能清净增上心志,又因追求未来殊胜道业时,为成就这些事业而随顺正行,愿力加持,大悲不舍一切众生,积累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无有停息,运用善巧方便,观照后续诸地光明,常勤祈求佛陀加被,正念智慧趋向觉悟之力所护持,获得不退转正念后,如实证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之集起、此是苦之灭除、此是灭苦之道,如实了知四圣谛真义。
此菩萨更于世俗谛得善巧,胜义谛得善巧,相谛得善巧,差别谛得善巧,安立谛得善巧,事谛得善巧,生灭谛得善巧,尽智无生智谛得善巧,趣入道智谛得善巧,一切菩萨地次第成就得善巧,乃至如来智慧总集谛中悉得善巧。
再者,这位菩萨为使一切众生随顺心意获得欢喜,故而通达世俗谛——因能证悟一切法理;了知胜义谛——因觉照诸法自性与共相;善解相谛——因悟入差别法门的安立义;明辨差别谛——因透彻蕴、界、处的建立;掌握安立谛——因洞察身心逼迫苦恼;名为知事谛——因彻见诸趣生死相续;能知生谛——因一切热恼究竟寂灭;称为知尽无生智谛——因引发不二智慧;悟入道智谛——因遍觉一切行相。当菩萨次第成就诸地功德,乃至能知如来智慧集谛,此皆依胜解智力而非究竟智所证。
菩萨以谛善巧所生正慧,照见一切有为法虚妄不实、欺诳愚夫,由此更于一切众生前生起大悲心与大慈光明。以此智慧为依怙,菩萨观察有情界时深生顾念:众生被无明爱渴驱使,随生死流漂转不息,因执着五蕴而苦聚增长,实则无我、无寿者、无主宰,无量众生皆离我我所。菩萨如实了知:未来众生或因愚痴爱欲永断出离,或沉溺虚无,皆分明照见。遂起悲念:"此等颠倒凡夫实堪哀愍,无量身命已灭、将灭、正灭,却仍贪着不休,徒增苦聚,漂流生死不能回头,不舍蕴执,不厌四大毒蛇,不拔见慢毒箭,不熄贪嗔痴火,不破无明黑暗,不竭爱欲巨海,不寻十力导师,反随魔缘入稠林,恒溺生死大海,被妄想海兽撕扯不休。今当为彼孤苦无依、无救无洲、盲瞑无目、被无明厚壳包裹之众生,独修无量福智资粮,令其终获如来十力无碍佛智。"
菩萨如是观察所修善根,皆为救护、利益、安乐、哀愍众生,令离灾患、得解脱、生净信、调伏烦恼、究竟涅槃。住第五难胜地时:称为具念者——因不忘正法;具慧者——善决众疑;具趣者——悟经藏密意;惭愧者——护己及他;坚持者——守戒无缺;觉者——善观处非处;随智行者——不被他转;随慧行者——辨有无义;引发神通者——善修三昧;方便善巧者——随顺世间;无厌足者——广集福德;无休息者——勤求智慧;无厌倦者——积聚大慈;有情加行者——志度众生;不慢求者——慕如来力;善作意者——严净佛土;造善业者——成就相好;恒加行者——庄严三业;大尊重者——奉行师教;心无碍者——巧入世间;离余心者——专为利生。
菩萨精进利生时:或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或现端严身、演妙法、示菩萨行、显如来性、陈生死过、赞佛智德;以神通游戏无量方便成熟众生。虽勤化他,心恒向佛智,善根不退。为利众生故,通达世间一切技艺——文书印玺、算术冶金、医方咒术(治消渴癫狂、蛊毒起尸)、歌舞戏笑、城邑园林、珠宝矿藏、天文占相、鸟兽梦兆、身相吉凶、戒定神通、四无量心、无色界定等无害利生事业,皆以悲心导归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