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戒壇元結教興第一
檢《別傳》云:「佛在祇樹園中,樓至比丘請佛立壇,為結戒受戒故。爾時如來依言許已,創置三壇。」佛院門東名「佛為比丘結戒壇」;佛院門西名「佛為比丘尼結戒壇」;外院東門南置「僧為比丘受戒壇」。初置壇日,乃集十方諸佛,于時有八百億,同名釋迦佛;十方諸佛,同名亦爾。時大梵天王造佛院內東戒壇,魔王波旬造佛院內西戒壇。壇既成已,諸佛登之。共議結戒輕重持犯等相,又議度尼滅正法相。諸佛通議曰:「古有四部,今何獨無?」初雖正法滅半,能行八敬,還住千年。故此二壇唯佛所登,共量佛事。僧受戒壇,佛非僧攝,有時度聖人者,亦臨僧壇,一時行事,非羯磨攝。
根据《别传》记载:佛陀在祇树园时,楼至比丘请求佛陀设立戒坛,作为制定戒律和授戒的场所。当时如来应允其请求,首次建立了三座戒坛。佛院东门处的名为佛为比丘结戒坛;佛院西门处的名为佛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东门南侧设立的是僧为比丘受戒坛。戒坛设立当天,十方诸佛聚集于此,当时有八百亿同名释迦佛;十方诸佛中同名的也是如此。大梵天王负责修建佛院内东侧的戒坛,魔王波旬负责修建佛院内西侧的戒坛。戒坛建成后,诸佛登上戒坛,共同商议戒律的轻重持犯等事项,以及度化比丘尼对正法存续的影响。诸佛共同决议:古时有四众弟子,如今怎能缺少?最初虽因度尼导致正法减半,若能遵行八敬法,正法仍可延续千年。因此这两座戒坛仅供诸佛登临,共同商议佛事。僧众受戒坛则不同,佛不属于僧团,但有时为了度化圣者,也会亲临僧坛,临时参与仪式,但不属于羯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