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創立戒壇圖經
根据名称显现形相,其规制各有不同。"场"指平整土地使之洁净,去除土丘坑洼,如同世间整治平地使其平坦一般。戏场、战场等皆可依此类推。至于"坛"的形制,则需高出地面建立基台,如四方郊野祭祀所用的各类祭坛。我考察各地祭坛,发现方形基座居多。唯有一座圆丘祭坛,基座分为九层台阶,各设阶梯通道,其缘由详见别处记载。现今戒坛最初乃天工所造,构造精妙,虽原理出自人为构想,实为佛陀亲定规格,又非凡俗所能揣度,因此形制与寻常祭坛不同。据《别传》记载:"戒坛自地面垒砌,以三重结构为相,象征三空境界,作为进入佛法的初门,能消散凡夫惑障——非悟空性不能遣除。三空是得道者游心之处,正戒为众善根基,故限定三重结构。往昔光明王佛所制戒坛高五肘,象征五分法身;释迦如来减为二肘半;上又加高二寸,形成三层结构;其后帝释天又在坛顶加覆钵形构造覆盖舍利;大梵天王更以无价宝珠安放覆钵之上供养舍利。如此共有五重,仍表五分法身(注:首层高一肘,二层高二肘半,三层高二寸合为三数;帝释加覆钵为第四重;梵王加宝珠则五重俱全,五分法身完备)。佛陀在世时,祇树给孤独园中立戒坛毕,大梵天王所施宝珠大如五升瓶,福德深厚者见其光明照耀八百由旬;福德浅薄者观之则如墨团。如来住世期间,常驻戒坛说法,及至涅槃,宝珠亦随之隐没。尊者大迦叶结集经典时,宝珠重现;阿难灭度后,此珠再度消失。后来大梵天王另置明珠替代,用以供养舍利,宝珠下承以宝莲花,莲花底座由九条金龙托举。帝释天又供奉双珠供养舍利,以金莲花为承台,下设金柱,柱底安放狮子座——此二珠在经典结集完毕后俱皆隐没。帝释所献双珠,今在忉利天欢喜园中供养般若波罗蜜。现今各地所建戒坛既无宝珠可供养,应随力安置两盏明灯,或以石雕或以木制,永驻坛前,高度超过顶层,使光明远照,上下通明。坛面铺设石板,每逢授戒仪式,西南角另设高座供比丘登临;若登临困难,昔日大梵天王曾在南面西阶道西侧,幻化铁茎银龙银莲花,设机关使花叶开合衔接,正对栏杆处与高座平齐,令登坛者毫无障碍。祇园精舍湮灭后,此等神迹亦绝迹,然今后建造者可效法施设。"
最近在乾封二年九月,中印度大菩提寺的僧人释迦蜜多罗尊者,这位年近百岁的长者来到五台山,向文殊师利菩萨致敬。当今皇上以礼相待,派人护送他返回。当他来到城南时,看到这座戒坛,大为赞叹说:"天竺的寺院都设有戒坛。"他还讲述了乌仗那国东石戒坛的往事,由此可见,虽然东西方相隔遥远,但戒坛的仪轨是相通的。
这座戒坛的形制如下:下层两重由石块砌成,状如须弥山,上下装饰彩带。坛身四面设有佛龛,龛内供奉诸神王像。两层基座上都安置石栏杆,栏杆柱下雕刻师子神王像,交错排列。两层四角各立有高大的石柱,高出坛面,柱外安放四大天王像。由于这些造像露天放置,全部采用石刻,以求坚固耐久。四角栏杆上方,石雕金翅鸟口衔龙蛇,象征比丘受戒后应常思惑业、精勤对治。
戒坛周围布置神像,寓意护持戒法、令其久住。这些都是圣者的威仪,是广弘善法的方便。图像与仪轨都详细记载,每尊神像各有名号,意义深远,不可隐晦。因此需要标明名号、展现形貌,使见者能生起信心,明白冥阳两界共同护持的深意!
现在考察:梁高祖命释宝唱撰写《神鬼录》,共有三卷。其序言简略提到:自从如来出世,佛法广博深远,天龙鬼神无不归顺,因此能侍奉三宝,护持四众。所有鬼神各有居所,所以依地的神名叫坚牢,乃至寺塔、山林、河海、风雨,如《长阿含经》所说,都依附住所而守护。现在用坛图一面,三方隐约映现诸神侧背,难以画出形状。在图经中,按方位排列形象,或显露或隐藏,时站时坐,后人制作时,应依照经文设置。现在先列出护佛塔的神名,多出自《华严经》、《灌顶经》、《孔雀王经》、《贤愚经》、《大集经》、《大智度论》等,因内容繁多,在此一并叙述。神名跋闍罗波尼。神名婆里旱。第一坚固光曜神、第二日光曜神、第三须弥华神、第四净云音神、第五阿修罗王神、第六胜光明神、第七树音声神、第八师子王神、第九淳厚光藏神、第十珠髻华光神。以上十二金刚力士神王,依据《杂阿含经》。金刚神手持金刚杵,猛火炽燃,经律中也说:八金刚神分列四面。又说:五百金刚常侍卫佛。如《华严经》所说:众多金刚神与微尘数力士一起,久发誓言,侍卫如来,护持遗法。
现在根据经文探究形制,虽未提及戒坛,但此戒坛实为佛塔,用以供奉舍利。灵骨埋藏其中,不是佛塔又是什么?那些拘泥名称固执己见之人不值一评。在此重申:所谓"塔"字,中原字典原指器物声响,本非西域称谓。若依梵文原典,埋藏佛骨之所,名为"塔婆"。此处略去"婆"字,单称"塔"字。因此经文中或称"偷婆"、"窣堵波"等。按中原唐言称为"方坟",即坟冢!古时只有墓穴不筑坟堆,坟指在墓上添土。如律藏所载:"如来知晓地下存有迦叶佛舍利,便以泥土覆盖增高。"这正是塔婆的形制由来!现今戒坛供奉佛舍利,以多层基座区分标界,四方陈列护法神像彰显威德,岂非理所当然?前文所述十二神将常驻守护佛塔。
下层坛基稳固着地,坛设五级台阶,每阶分立两尊护法神,共计十位。此下层乃戒坛根基,坚固如金刚,故有十位金刚护法依台阶次第安立。